互动新闻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媒介变迁与互动新闻演进研究*
2019-10-11■王妍李霞
■ 王 妍 李 霞
一、研究缘起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类媒介的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聚合载体的融合媒体应用从诞生到逐步发展壮大,深刻地改变了旧有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从最早的报纸到广播电视媒体,再到互联网、融合媒体,新闻作为人们了解新鲜资讯的主要载体,也一直伴随着其传播媒介的变迁而实现自身的进化演变,从内容到形式不断花样翻新。同样在变化着的还有“互动新闻”这一概念,互动新闻从21世纪之初就开始被新闻业界与学界频繁提及与讨论,其能指的现实对象也在随着时代、技术、理念发生着适应性的变化。如果说20年前是互动新闻“前世”,那时的互动新闻还是基于人与人的交互,那么20年后的现在,受众对于“互动新闻”的认知已是大相径庭、恍如隔世。“今生”的互动新闻已是基于人与新闻作品的交互,这背后便是媒介的变迁与技术的升级。随着5G的到来,互联网的发展迎来“下半场”,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将巨大而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推动一场全新的信息革命,互动新闻的“未来”也将呈现一番全新景象。
综观国内互动新闻的相关文献,多以特定时期的案例作品分析为主,缺少对互动新闻实践及理论的历时性与整体性综合梳理。尽管近几年基于人与作品互动的互动新闻作品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兴新闻报道形态,也是各国媒体努力探索的新方向,但是国内相关的研究论著还相对较少,大多数论文是针对基于人与人互动的互动新闻。本文正是从互动新闻相关理论缺口着手对其展开论述,以期厘清互动新闻的具体特征与形式,形成一个适应信息传播技术发展与媒介环境变化的理论框架,并基于技术发展的趋势进一步预测互动新闻的“未来”。
二、互动新闻的“前世”:前互联网时代互动新闻的形态、技术与理念
1.早期互动新闻形态与互动新闻概念界定
在纸媒、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强势媒体的前互联网时代,新闻界对于 “互动新闻”的描述是:“报纸的互动新闻由来已久,热线爆料、媒体活动、记者采访、社区活动、读者来信等都是报纸常见的互动方式。”①“根据《中国之声》的实践,我们可以将广播互动新闻的概念表述为:传受双方以直播为通道,连线为纽带,以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为平台,通过互动交流,共同构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②“互动新闻中包括多向互动:观众与主持人、记者的互动,主持人与记者的互动,主持人、记者与当事方的互动,甚至包括观众与当事方的互动。”③由此可见,在前互联网时代,对于纸媒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闻创作实践者来说,互动新闻的判断依据即是否存在人与人的交互,而交互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交互,也可以是借助信件、电话、手机短信等通讯载体。
由于“互动新闻”概念界定模糊,所以在学界与业界的表述中存在着泛化和窄化的倾向。泛化倾向如将媒体活动、记者采访、社区活动都视为报纸互动新闻中交互的方式,还有主持人与记者之间、记者之间、记者与新闻当事人之间的互动也被当作电视互动新闻中互动的构成要素。与此同时,这些定义中提及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又窄化了互动新闻的概念,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新闻用户的互动体验也可以通过与新闻作品进行交互而产生,而不仅仅来自人与人的交互。因此,为了避免“互动新闻”概念泛化和窄化,并适用于不同媒介信息技术发展历史背景,我们需为互动新闻界定一个普适的概念,即“为用户提供互动体验的新闻”。互动新闻中“互动”体验的主体是新闻受众,即报纸新闻的读者、广播新闻的听众、电视新闻的观众以及其他数字新闻媒体的使用者。同时,“互动体验”也不仅来自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受众与新闻作品本身的互动,并且后者正逐渐成为互动新闻的主流互动形式。
2.早期互动新闻技术与理念特征
过去,报纸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中常见的读编往来、热线爆料等互动方式给新闻用户带来的交互反馈往往需要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此后,随着广播电视直播技术的发展成熟,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穿插着主持人读出听众和观众发送的手机短信并加以评论,或是直接与部分听众、观众的电话连线互动,从而给新闻用户提供更快的反馈。显然,响应时间更短的新闻作品能给用户带来更强的即时交互感。由此可见,从邮政信件到电话短信,再到广播电视直播技术,响应时间的缩短与互动性的增强离不开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
然而,囿于技术的限制,早期互动新闻中的互动理念具有参与权和参与感的双重局限性。由于只有一小部分参与互动的新闻受众才有可能获得互动体验,而大多数新闻受众只是纯粹的旁观者,因而这类互动新闻无法赋予更多受众以参与权。另外,即使是参与到互动新闻内容创作过程中的那些“幸运”受众,他们对于作品的呈现状态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这类互动新闻无法提供受众以充分的参与感。
随着技术的发展,互动新闻在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加持下得以焕然一新,互动新闻的“今生”与“前世”最大的不同便是不再局限于人与人的互动,而是基于人机交互技术产生了多种人与新闻作品互动的新形式。
三、互动新闻的“今生”:媒介融合发展背景下的互动新闻新形态
随着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新旧媒介的深度融合,互动新闻如同获得了新生,正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华丽登场。在2016年出版的美国学者Nikki Usher所著的《互动新闻》一书中,互动新闻被定义为“一种叙事的可视化呈现,通过为多层的、触觉的用户控制进行编码,以便实现获取新闻和信息的目标”。④这是对媒介融合发展背景下的互动新闻新形态的一种概括。新技术为互动新闻作品本身预设了可供用户进行交互的空间,如同使新闻作品具有了类似生命体的“灵性”,新闻用户可以直接控制新闻作品本身并获得作品的即时反馈,这种互动便是基于人与新闻作品本身的互动。
基于人与新闻作品互动的互动新闻的出现可以追溯至2008年美国大选报道。在选举日当天,纽约时报推出了一个名为《词语队列》(WordTrain)的报道,它兼具互动性和参与性,既简洁又有趣。读者只需输入或选择一个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词语,就可以获知有多少人和自己的心情一样,同时看到其他人都是什么样的心情。读者还可以选择为谁投票,这样就能看到和自己做出同样选择的选民都是什么样的心情。读者输入的表示心情的词语会出现在“词语队列”中,词语越受欢迎,字号就越大,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越长,移动得越缓慢。反之,不那么受欢迎的词语字号比较小,移动得很快,迅速降至屏幕下方。这一标新立异的新闻形态立刻受到了业界和研究者的关注,被认为是媒体产品由传递信息向提供协作平台、由静态传播向互动体验转型的一个典范。⑤
基于人与作品互动的互动新闻作品种类繁多,表现手法各异,但容易与数据新闻、浸入式新闻产生重叠和混淆。这三类依托于最新科技手段而大放异彩的新闻样式都不约而同地强调用户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⑥⑦,它们凭借多元互动、数据可视化、场景沉浸感等新颖的信息表现手法,带给新闻用户全新的阅读、观赏及至交互操作体验,互动新闻在不同技术的影响下也分化出了不同的互动方式。
1.互动新闻与数据新闻
基于人与作品互动的互动新闻从诞生之时起,便与数据新闻产生了密切关联。数据新闻是基于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呈现的新闻工作方式。⑧互动新闻制作者常常借助数据新闻中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图表、地图等视觉元素来构建与用户进行互动的方式,比如Nikki Usher在其著作《互动新闻》第一章开头所提及的例子:Nikki Usher夫妇在《纽约时报》的互动新闻产品“租/ 买计算器”上输入了一些个人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月租金、潜在的房子首付、房屋成本,以及物业税和抵押贷款利率等信息。通过时报计算器呈现的结果,这对夫妇最后得出结论:如果他们计划在华盛顿特区长期居住,那么买房要比租房的性价比更高。⑨这类新闻兼具数据新闻与互动新闻的典型特征,在我国的新闻媒体实践中往往被归入数据新闻的类别。
然而,有时候即便是不具备数据新闻特征的互动新闻也会被归入数据新闻的范畴之下。比如新华网的互动新闻版块便是从属于数据新闻版块下的交互专题,而其中一些互动新闻并不符合数据新闻的特征,如“全景游G20会场和新景”(以下简称全景游G20)⑩,作品所展示的交互内容为G20杭州峰会各大场馆和名迹的360度全景图像。数据新闻中的数据应该是经过科学的社会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后得来的信息。⑧很显然,全景游G20的报道中并不涉及对于数据的统计分析,而只是不同场景图像信息的对应展示,所以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数据新闻。
由此可见,现时新闻界对于互动新闻与数据新闻之间的特征区分尚不清晰。实际上,互动新闻与数据新闻并不具有从属关系,即互动新闻不从属于数据新闻,数据新闻也不是互动新闻的子集。一方面,从创作方式上来看,互动新闻既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图表、地图等数据新闻常用的方式来制作,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创作手法来呈现,比如上述全景游G20中的互动是通过场景视角的变换而实现的,这类互动新闻就不从属于数据新闻;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各大数据新闻网站上的大部分数据新闻是以静态信息图的方式来呈现,并不具有互动性,也就不是互动新闻,所以数据新闻也不是互动新闻的子集。
虽然互动新闻与数据新闻没有从属的关系,但二者却有着较高的重合度,重合部分的互动新闻所采用的就是以数据作为交互操作的入口来设计的交互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图表、地图等可视化数据图形中的数据信息来引发互动新闻作品的反馈。比如“租/ 买计算器”就是以用户输入的个人信息数据作为交互操作的入口,新闻产品随之反馈给用户相应的结果。由此可见,与非互动新闻作品相比,这类互动新闻作品每次呈现给用户的数据分析结果都不一样,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互动体验。为便于区分,这种互动方式可被称为数据控制型互动。
2.互动新闻与浸入式新闻
浸入式新闻(immersive journalism)既是近年来数字新闻业内出现的一种新的新闻类型,也被广泛视为全球新闻生产的一个显著的趋势。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生产者创造出一个可以令新闻用户“进入”和“参与”的空间,并以新闻中的当事人(或参与新闻过程的报道者,或亲历新闻事件的人物)为第一视角完成叙事。⑦目前浸入式新闻产品主要有两种常见形态,分别为借助实景摄制的360 度全景视频和计算机生成的360度虚拟画面来呈现的新闻。如《纽约时报》推出的《守夜巴黎》(Vigils of Paris)和CNN 针对美国2017年8月超级日食推出的系列VR新闻片《动物对日食的反应》(How Animals React to a Solar Eclipse),其特点是用户在场景中的位置相对固定,但可以通过转动设备或点击鼠标进行视角变换,无死角地看到整个新闻场景。
浸入式新闻通过为观众创造可供参与和体验的空间而带来沉浸感,观众在观赏这类新闻作品时与虚拟现实的新闻场景产生互动,可以随着鼠标的点击或者头部的转动看到不同的景象。由此可见,互动性是浸入式新闻所必然具备的一种重要特征。传统的视频新闻只是让观众被动地跟随拍摄编辑完成的画面进行观看,观众无法与新闻作品所提供的场景画面进行互动,所以浸入式新闻不同于传统的视频新闻,它是从属于互动新闻的一类新闻样式。类似的还有以静态的360度场景图片为交互操作入口的互动新闻(如“全景游G20”),无论是借助动态的360度视频,还是静态的360度图片,这些互动新闻作品均通过用户操作变换场景或视角来实现交互,为了区别于数据控制型互动,这类互动方式可被称为场景控制型互动。
3.互动新闻与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背景之下的新作业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这种新型整合作业模式已逐渐成为国际传媒业的新潮流。国内外媒体也借助这种整合作业模式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互动新闻作品,通过多媒体元素的有效配置使融媒体产品摆脱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简单叠加的初始状态,成为形式丰富多样的有机整体。相应地,新闻信息量也变得比以往的新闻更大,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其中自己所感兴趣的部分内容来阅读,或者自主决定各部分内容的阅读顺序。例如,在2018年4月揭晓的第102届普利策奖中,获得解释性报道奖的作品《墙:不为人知的故事,意想不到的后果》(TheWall:UnknownStories,UnintendedConsequences)(以下简称《墙》)的页面上,用户就可以选择和做出自己的路径决策,而这正是互动新闻的迷人之处:在某种程度上,用户可以选择自己的内容,内容需要用户按其选择的路径进行多层面的探究,用户能够自己讲述相关的故事。⑤
这类互动新闻不同于数据型以及场景型互动新闻,有着自己独特的交互方式。新闻作品会为用户提供分别独立的按键入口,对应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的内容,当然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关联性,用户通过对不同新闻内容的点击选择来构建属于自己的新闻故事脉络,新闻作品通过为用户提供响应式的内容呈现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与数据控制型互动、场景控制型互动相对应,这类互动方式可被称为内容控制型互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互动新闻的互动方式在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媒体融合的影响下分化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数据控制型互动、场景控制型互动以及内容控制型互动。目前常见的互动新闻的互动方式基本上都可归入这三种类别,当然也有一些作品所采用的互动方式可能是其中几种的组合,比如《墙》中就同时运用了三种类型的互动:点击选择Virtual Reality内容版块之后,用户可以借助HTC Vive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体验,这里所采用的是场景控制型互动;作品在进入探索(Explore)内容版块后,为用户提供了地图故事页面,用户可以在地图上点击小三角按钮来播放对应地点的新闻故事,作品巧妙地将数据新闻中常用的地图数据与视频内容选择两种方式结合到一起,采用的是数据控制型互动与内容控制型互动的结合。互动新闻的创作者并不拘泥于使用某一种互动手段,三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往往能为用户创造出更丰富精妙的互动体验。
4.媒介融合发展背景下互动新闻的技术赋能
与纸媒、广播电视媒介等传统媒介为主的前互联网时代不同,在媒介融合发展的新时期,互动新闻是通过代码实现的,这是基于人与新闻作品互动的互动新闻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就是说,这些互动新闻的互动特性的实现都基于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三种互动方式通过不同的技术为用户创造了不同的互动体验,并服务于不同的新闻传播目的。
数据控制型互动通常借助数据新闻常用的交互时间轴、交互表单、交互地图等视觉元素来构建与用户进行互动的方式。从互动的目的来看,这类互动新闻旨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用于现实生活中进行决策时辅以参考,或借此获得有趣有益的各类知识。这类互动方式通常采用的技术包括数据抓取、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交互地图、图表制作等。
场景控制型互动通过使用鼠标、VR头盔等虚拟现实设备来控制新闻用户主视角的变换,从而实现人与新闻场景的互动。从互动的目的来看,这类互动新闻强调“情感卷入”和“体验真实”,旨在为用户创造“在现场”的沉浸感,其愿景是为用户提供精确而完整的新闻图景,令用户获得特定的感受、体验乃至情绪,进而放大新闻事件在心理层面对用户的影响力。这类互动方式通常采用的技术为360度全景技术、360度视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内容控制型互动与前两种互动方式相比,互动理念创新性与技术革新性都相对较弱,通常是采用鼠标点击选择内容版块来进行互动。对于习惯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用户来说,这种互动方式早已习以为常,因而这类互动方式对创作者的选题和内容编排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形式上的互动不再是追逐的主要目标,选题的重要性凸显,作品愈来愈朝着深度报道的方向发展,专业性和权威性不断提升。⑤这类互动方式所采用的技术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超链接技术,由于其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所以目前采用这种互动方式的互动新闻也相对较多,但有一个创作趋势是越来越多采用这种互动方式的互动新闻,同时也会结合另外两种互动方式用于其部分内容版块中,就像上述作品《墙》。
表1 现代互动新闻中的互动方式分类及所用技术
四、互动新闻的未来:5G、AI技术赋能,强化“人本逻辑”
即将到来的5G时代是个极富想象力和值得高度期待的时代。5G技术具有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低功耗等特点,可以全面应用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场景中。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技术带来的融合网络。它不仅可以让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完全做到沉浸式交互,如在现实世界一般甚至超越现实世界,还支持万物互联,让人类社会首次真正实现完全连接。媒介信息技术的大变革,将带领我们进入以人为本、以科技为生产力的互联网发展新阶段。“前世”的互动新闻所能实现的是参与权、参与感严重受限的“人与人互动”,“今生”的互动新闻则是人与制作完成状态下的新闻作品的互动。而在可预见的未来,人们将突破传播时间、空间的桎梏,在智慧的万物互联时代使自身的时空视野、感官世界获得极大延伸,尽情创造在过去任何时代都无法感受的人生体验。未来的互动新闻创新思路即遵循人本逻辑的核心理念,通过5G、AI、大数据、传感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连接、整合广域世界的多维复杂的诸多资源,开启智慧互联时代互动新闻新篇章。
1.实时智能数据控制型互动新闻
5G 技术提供的100 倍网络能耗效率的提升,使得5G 网络将能容纳更多设备连接、同时维持低功耗的续航能力。建立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上的智能化连接将成为普遍的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社会现实,构建出端到端的生态系统,进而打造出一个全移动和全连接的社会。目前的数据控制型互动新闻通常是建立在制作新闻其时的“最新”数据基础上,例如上述《纽约时报》的互动新闻产品“租/ 买计算器”,其后台数据计算器所依赖的基础数据集(如月租金均价、平均房屋成本等)对于现在的用户来说都已是多年前的数据,早已失去参考价值,因而这类用于提供信息服务的互动新闻作品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主要价值。而在将来全移动和全连接的社会中,这类数据控制型互动新闻作品将会实现在用户体验时实时获取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最新数据,从而使互动新闻获得持久的价值与生命力。比如,假若每一辆公交车的运行状况都实时上传至5G网络,我们在自己的接收端就可以随时获得经智能计算后的公交车到站信息,这将为人们的公交出行提供巨大便利;又如,假设每一个景点、公共卫生间等人流密集区域的排队等候情况均能实时传入网络,我们也将可以在自己的端口得到智能推荐的旅游出行方案。诸如此类利用实时数据与智能计算的方式将为未来的数据控制型互动新闻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思路。
2.实时全方位体验式场景控制型互动新闻
5G 的G 比特级接入速率,将使终端用户的体验发生本质变化,令用户进入“无限网络容量”的体验时代,即让终端用户感觉就像移动网络有无限的容量一样。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的产品和服务将成为未来网络发展中的一个“爆品”。现有的场景控制型互动新闻以浸入式新闻为主,但受限于网络容量,现阶段的浸入式新闻产品尚未能实现真正的“浸入”。其技术突破仅限于将用户观看的视角扩充到360度,无法令观众在场景中走动,与新闻现场的互动仅限于晃动身体以改变视角,且只能遵循生产者预设好的叙事逻辑去体验新闻事件。然而,随着无限网络容量时代的来临,VR技术的充分发展,未来的互动新闻用户将能够在虚拟现实中重建的新闻现场随意行走、观看。与此同时,伴随着AI技术发展,将来由智能机器人作为我们的替身,在新闻现场根据身在远方的新闻用户的动作对场景进行实时巡查与观看,使得新闻用户如同置身于新闻现场,再辅以传感器研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运用,新闻用户甚至可以借由拟真化的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功能体验真实的新闻现场。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一切场景控制型互动新闻的实时全方位体验也将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3.“新·人与人互动”的互动新闻
由5G带来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万物互联也就带来了万物皆媒。人类社会传统意义的媒体将无限扩大,不仅是传统纸媒和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也不仅是当下普遍应用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而是万物互联所有连接的节点,不论是人、物都可能成为一个释放信息并分享信息的中介,也就是媒体。未来,在5G技术创设而成的端对端生态系统中,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发布中心,一旦遇见新闻现场,则人人皆记者。无论是手机、平板、手表、眼镜,还是其他目前还无法预知的未来移动终端设备,在万物互联的技术支持下,都能帮助人们以瞬时的响应、流畅的音画质量对事件进行现场直播。5G平台与万物互联所带来的通信技术普惠效应将使高效通讯手段日渐平民化,寻常路人与新闻记者之间的专业技术壁垒将日益消弭,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将自己偶然遇见的新闻现场通过网络进行分享,与之网络互联的新闻用户也可以通过与分享者的互动实现与新闻现场的“零距离接触”,区别于早期基于人与人互动的互动新闻,将来的新·人与人互动的互动新闻将具备基于社交关系的中心辐射状特性,即不再是万众关注某一两个现场直播的广播电视主持人,而是人们可以从自己认识的朋友那里看到对新闻现场的“直播报道”,并获得只属于小众的专属互动报道。这种新·人与人互动的新闻不仅是早期人与人互动新闻在参与权与参与感方面的全面提升,也是现有的基于人与作品互动的互动新闻在互动内容灵活性上的全新突破。互动新闻将不再局限于作品固有的交互行为框架,而能够随着新闻用户与新闻分享者之间的实时互动纳入更多的现场新闻信息。
随着智慧互联时代的来临,5G、AI等技术的现实应用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未来互动新闻的形态多样性与丰富性也将远超从互动新闻“前世”至“今生”的任何时期,然而,不变的是互动新闻为受众提供的更加人性化的新闻“阅读”体验。今后,新闻作品创作者可借助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力量将更多的权力让渡给新闻用户,使用户获取个性化信息与体验,这背后所体现的便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互动新闻这一核心理念也正契合了以人为本、以科技为生产力的互联网发展新阶段特征。互动新闻的精彩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注释:
① 贾小飞:《新媒体环境下纸媒互动新闻探讨》,《中国报业》,2017年第13期。
② 王声骋:《互动新闻:广播新闻改革的新突破——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7期。
③ 张涛:《互动新闻:民生新闻改革新动向——兼评陕西电视台互动新闻〈都市热线〉》,《新闻知识》,2006年第5期。
④ UsherNikki.InteractiveJournalism:Hackers,Data,andCode. Champaign: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16.p.20.
⑤ 刘滢:《 “互动新闻”:国外全媒体报道的新实践》,《青年记者》,2017年第4期。
⑥ 陆朦朦:《数据新闻互动叙事策略研究——基于2014—2018年全球数据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出版科学》,2019年第1期。
⑦ 常江:《导演新闻:浸入式新闻与全球主流编辑理念转型》,《编辑之友》,2018年第3期。
⑧ 方洁:《数据新闻概论——操作理念与案例解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3页。
⑨ 陈昌凤、胡曙光:《让用户自主讲故事的互动新闻——从尼基·厄舍〈互动新闻:黑客、数据与代码〉一书谈起》,《新闻记者》,2018年第10期。
⑩ 《全景游G20会场和新景》,新华网,http://fms.news.cn/swf/2016_sjxw/G20qj_12_28/index.html,发表时间:2016年12月28日,访问时间:2019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