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2019-10-11陈俊伶武成闯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7期
关键词:尿路感染亚群发作

陈俊伶 武成闯

近年来,随着细菌的耐药性增强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尿路感染的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临床研究得知,尿路感染与阴道微生态、遗传、解剖及雌激素缺乏等因素相关,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难度大,且容易复发[1]。尿路感染是尿路上皮细胞被细菌侵入后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95%以上的尿路感染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病原菌多为大肠埃希杆菌,儿童出现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情况,一般导致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及尿痛,甚至出现血尿,其次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如寒战、高热、头痛、呕吐及食欲不振,常伴随着血白细胞升高及血沉增快,影响患儿身心健康,疾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但发生尿路感染一般与患儿免疫状态相关[2]。下面本文选取2015 年10 月—2018 年11 月期间于本院治疗95 例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的患儿,对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患儿T 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探讨,整理具体的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 年10 月—2018 年11 月期间于本院治疗95 例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符合《肾脏病学(第2 版)》[3]诊断标准,且患儿临床资料齐全,患儿家属依从性高,了解本次调查的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心肝肾类严重疾病患儿、尿路畸形患儿、家属依从性不高患儿、临床资料不齐全患儿、存在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的患儿,其中感染组男患儿42例,女患儿53 例;最小年龄2.2 岁,最大年龄15.6 岁,平均年龄(9.25±1.24)岁;健康组男22 名,女28 名;最小年龄2.3 岁,最大年龄15.5 岁,平均年龄(9.24±1.2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试剂

FITC 标记的羊抗鼠IgG、抗人T 细胞及亚群单克隆抗体采购于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1.3 检测方法

空腹抽取患儿静脉血后,使用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单个核细胞分离出,细胞悬液的浓度为5×107/mL。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并于48 孔U 型底塑料板内进行,每孔中加入50 μL 细胞悬液及50 μL 抗人T 细胞单抗,若为阳性,则加入抗HLA-ABC 重链的单抗HL,若为阴性,则在对照孔中加入无活性的单抗HK,将其置于4℃孵育箱中保留45 min,洗涤之后,加入50 μLFITC 标记的羊抗鼠IgG,将其放置在4℃孵育箱中保留45 min,洗涤之后滴片,加盖玻璃片,使用荧光显微镜计算荧光阳性细胞百分率(CD3+、CD3+4+、CD3+8+细胞百分率),计算CD4+/CD8+值。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 20.0 软件系统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当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T 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综合比较后可知,感染组的CD3+及CD3+8+T 细胞比例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CD3+4+及CD4+/CD8+T 细胞比例较健康组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T 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3 讨论

尿路感染是由病原体直接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炎症,细菌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其次为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少数情况下为病毒或滴虫。临床上经常采用尿常规的检测方式或膀胱穿刺尿培养对疾病进行诊断。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出现血尿情况,小便时候尿液带有腐败味儿,排尿时腹部不适[4]。有些患儿也伴随腹痛、寒战及发热等现象,临床症状多样化,与阑尾炎及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的急性腹痛现象相似,因此,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才能避免出现误诊情况[5]。

儿童出现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原因主要为:(1)儿童服药依从性差,服药1~2 天后,症状消失就拒绝服药,疗程太短;(2)剂量不足,还未达到杀菌的药物浓度;(3)服用的药物对致病菌不敏感,或者长时间服药耐药性加强;(4)结石内细菌由于抗菌药物无法抵达,而难以消灭,长期留存在体内;(5)肾内有纤维增生情况,使得炎症病灶无法轻易消除;(6)易感人群[6]。导致尿路感染的因素较多,一般女患儿多于男患儿,与女性特殊的生理构造有关,女性尿道短而宽,且靠近阴道口与肛门,容易被细菌感染[7]。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患儿常伴有肾功能障碍,引起的后遗症较多,而最严重的即可导致尿毒症及肾功能衰竭,造成不可逆的结局,因此,针对尿路感染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降低疾病对患儿的影响,提高预后[8]。

正月[9]学者对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原因进行分析后得知,该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劳累、受凉、生气、憋尿等诱因密切相关,针对尿路感染患儿需要及时治疗并密切随访,特别是复杂性尿路感染患儿,疾病的治愈率较低,且容易复发,如果不追踪治疗效果,患儿可出现永久性肾脏损伤,使得败血症情况发生,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因此,临床须提高警惕,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实施长时间抗菌药物治疗,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直到复查时尿细菌培养为阴性,才可停止治疗,切勿过早停药,以免疾病因为治疗不彻底而发展成慢性[10]。生活中,加强疾病的预防,监督患儿多饮水,每2 h 排一次尿[11],这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注意私密部位的清洁,勤换内裤,避免穿过紧的裤子。

T 细胞是一个功能不均一的群体,其中CD4+及CD8+中是其中的免疫调节细胞,具有较为独特的功能,CD4+细胞可辅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12],同时,使得细胞的免疫效应得以增强,CD8+细胞对B 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对细胞免疫效应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两者之间既对立又统一。CD4+及CD8+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能反应机体免疫内环境,CD4+/CD8+比值如果处于平衡的状态,说明人体机体免疫功能稳定[13]。近年来,随着临床工作者加大对T 淋巴细胞的研究,发现多数疾病都存在T 细胞亚群分布异常的情况,本次研究中,将95 例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患儿(感染组)与健康儿童(健康组)进行比较后得知,感染组CD3+4+及CD4+/CD8+T 细胞比例较健康组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程桂芝等[14]学者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由此说明,尿路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降低,患儿的T 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出现紊乱情况,这是导致儿童疾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15]。

综上所述,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后,患儿外周血T 细胞亚群中细胞值明显上升,可通过外周血T 细胞亚群数值变化,判断患儿疾病情况,为临床诊断儿童尿路感染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患儿免疫功能低下,T 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患儿尿路感染不易治愈的基本原因,只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严格遵医嘱治疗,才能提高疾病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尿路感染亚群发作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壮尔颗粒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失衡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