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资源现状及湿地保护对策

2019-10-11温润泉曹东红刘长海

关键词:南泥湾公园植物

李 阳,温润泉,杨 鹏,曹东红,刘长海*

(1.延安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2.南泥湾国有生态林场,陕西 延安 716000)

湿地生态系统是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世界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1,2]。湿地具有重要的环境调节和资源潜力功能,在调节区域局部小气候、控制环境污染、维持区域水平衡以及美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3,4]。湿地是水陆交汇的过渡性地带形成的脆弱生态系统,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而遭受破坏,严重可影响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5,6]。有研究表明湿地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了消失和退化的趋势[7],2013年湿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湿地5.36×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56%[8],较2003年的第一次调查减少8.82%,污染、围垦、基建、生物入侵是造成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9]。南泥湾是我国陕北的一片重要湿地,上世纪50年代南泥湾湿地经历开荒造田、伐木烧炭的大生产运动,曾为中国革命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多年农业生产的干扰下,造成湿地生态系统逐渐退化,面积不断萎缩[10]。加快建设陕西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科学修复与保护湿地资源,是抢救性保护陕北脆弱农区珍贵湿地资源的迫切需要。生态现状调查又是生态现状评价、影响预测和恢复重建的重要依据[11-12],因此,对南泥湾湿地公园资源现状调查及栖息地恢复保护等方面进行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南泥湾湿地公园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搜集的方法对湿地公园内的微生物、植物、动物进行调查统计,并针对公园内存在的现状提出了保护策略和恢复措施,旨在为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建议。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本次调查研究选取的样地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境内,距延安市市区35 km,距黄河壶口瀑布约100 km。湿地公园地处延壶旅游交通连线303省道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2′36″~109°44′52″,北纬36°19′52″~36°21′53″。地貌类型是以黄土梁为主的黄土梁峁沟壑丘陵区。黄土覆盖度30~180 m,植被覆盖率83%[13]。陕西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处于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区与内陆干旱区过渡带,属半湿润气候区。最高气温39.7℃,最低气温-25.4℃,年平均气温8.2℃。最大冻土层深度1.2 m,无霜期120~140 d,年平均降水量为530~600 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的60%。南泥湾湿地由三条河川构成,流域面积36500 hm2,自西向东的南盘龙川,自南向北的九龙川,位于东边的南阳府川,交汇处就是现在的南泥湾镇[14,15]。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南泥湾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按照《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中的湿地分类划分标准进行划分;调查微生物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得出数据;部分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数据参考(陕西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5—2022年)项目得到数据。

2 南泥湾湿地资源现状分析

2.1 南泥湾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按照划分标准将南泥湾湿地公园内的湿地类型划分为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共3类,其中河流湿地又包括永久性河流和洪泛平原湿地2种,沼泽湿地主要是草本沼泽,人工湿地包括库塘、输水河和稻田3种。南泥湾湿地各类型湿地面积如表1所示。南泥湾湿地主要以人工湿地为主,面积为208.38 km2,占湿地总面积的51.26%,占公园面积的19.96%;河流湿地仅次于人工湿地,面积为192.55 km2,占湿地总面积的47.36%,占公园总面积的18.44%;湿地类中,沼泽湿地面积最小,面积为5.59 km2,仅占湿地总面积的1.38%,占公园面积的1.99%。

表1 陕西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类型统计表

2.2 生物资源

2.2.1 微生物资源

有研究发现南泥湾湿地细菌27门,106纲,163目,306科,534属,南泥湾湿地土壤细菌门类群多集中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6.44%)、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9.35%)、厚壁菌门(Firmicutes)(6.36%)、绿弯菌门(Chloroflexi)(7.01%)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5.51%)。AM真菌3属10种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6种(60%),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3种(30%),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10%)[16,17]。有研究对南泥湾羊肚菌属进行分类[18],并鉴定为5种,有黑脉羊肚菌(MorchellaangusticepsPerk.),尖顶羊肚菌(M.conicaPers.),粗柄羊肚菌(M.crassipes(Vent)Pers.ExFr.),小羊肚菌(M.cleliciosaFr.),普通羊肚菌(M.esculenta(L)Pers.)。

2.2.2 植物资源

陕西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内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公园内天然分布和引进的种子植物种类约有415种,隶属89科209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6种;被子植物86科202属399种。据调查,南泥湾拥有国家级珍稀濒危、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科7属8种,其中南泥湾湿地公园内有2种,为野大豆(GlycinesojaSieb.et Zucc)和沙芦草(AgropyronmongolicumKeng)。南泥湾湿地公园内有省级重点保护植物3科12属14种,都具有药用价值,被列入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内,如下表2。亦有学者对南泥湾湿地观赏植物进行调查[19],调查得出观赏植物有20科40属48种,其中菊科种类共14种,占科类总数的29.17%,禾本科有6种,但是其个体数量最多。

2.2.3 动物资源

脊椎动物:陕西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内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总计4目8科20种。其中两栖动物5种,占陕西省两栖动物种类总数28种的17.9%。公园内所有两栖类物种均属于东北-华北型、华北型和季风型,由于秦岭山脉特殊的地理位置,公园内所有两栖类种类都是以古北为中心分布的。爬行动物15种,占陕西省爬行动物种类总数49种的30.61%。陕西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内哺乳类动物总计6目15科45种,占陕西省哺乳动物总种数的27.54%其中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5种,如表2。

表2 陕西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物种

昆虫资源:谭灿等[20]于2015-2016年对南泥湾碟类进行了分析,采集到329个标本,经鉴定有36种,隶属于5科27属,其中粉蝶为优势种,菜粉蝶为优势科。

土壤动物:罗梦娇等[13]2015年对南泥湾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做了分析。经统计,南泥湾湿地土壤动物隶属于4门29目。优势物种有蜱螨目(20.27%)、弹尾目(14.7%)和小杆目(17.99%),这些类群共占总个体数的52.96%;鞘翅目、膜翅目、蜘蛛目和毛马陆目等13个类群为常见类群,共占总个体数的46.23%,其余占总体个数不到1%的为稀有类群。

3 南泥湾湿地恢复方法

3.1 湿地现状

南泥湾湿地资源丰富,目前有数目较多的湿地生物在公园内停留、栖息、繁衍,湿地的开发对南泥湾的经济建设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世纪40年代以来,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把一片荒凉的土地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解放前夕,由于大范围的破坏对南泥湾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政府成立了现在的南泥湾林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湿地生物栖息地的威胁、生物资源的保护。由于周边居民人为活动的干扰,湿地生物栖息地受到了威胁,主要有田间劳作带来的惊扰、化肥使用导致的污染、农药喷洒产生的扩散和一些湿地被开垦为农田和鱼塘,农业开发占用了原本是湿地的地方,减少了鸟类觅食的场地。在这些活动的干扰下,南泥湾湿地野鸟目前主要集中在人为活动相对较少的荒滩等地方,生境空间受到了严重压缩,水禽的栖息地难以寻觅,鸟类的数量受到限制。鸟类的多样性,是衡量湿地生态环境建设效果的重要标志,为了延长候鸟的停留时间,应充分利用好生境,给鸟类营造适宜的栖息环境。其次,生物资源的保护是每一个生态环境保护下必须重视的。

3.1.1 湿地生境的恢复

在湿地汇水区面山部封山育林育草,控制并改善湿地区域的水土流失现状,修复植被,逐步恢复原有水源涵养林生境,改善湿地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控制并减少汾川河的含沙量。针对南泥湾湿地公园现状,湿地恢复工程主要包括:湿地水环境恢复、湿地原生态环境恢复、原生物种恢复等方面。湿地恢复工程措施主要针对重要水禽和濒危物种主要栖息区域。通过疏浚河道,连通原有的库塘、水池等,将汾川河与各水库等水系打通,增加水体的连通性,建立水体网络,以提高其自净能力,丰富湿地类型,以满足不同种类动植物栖息生长的需要;通过恢复河道及两岸的浅滩、林地、草滩、水面、灌丛等多种生境,以满足不同物种的生长需要,逐步恢复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按照食物链的规律,通过增加原生物种的数量,决定物种的数量与集群,包括动物、植物等[21]。

3.1.2 生物资源保护与恢复

南泥湾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资源,这些生物资源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保护生物资源显得尤为重要。邵颖[16]研究得出人为开垦会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通过退耕还湿科措施可以影响湿地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罗梦娇[13]研究认为土壤pH和土壤含水量都可以影响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刘浦东[19]对南泥湾湿地观赏植物的研究得出湿地环境的受影响程度可以直接关联植物的多样性。综上,环境的适宜程度是对南泥湾湿地生物资源的保障,生物依赖于外界环境。微生物和动物以保护为主,这里以植物的恢复为例,植物的恢复,要考虑景观的需要,植物品种的选择,在保护原有植物的基础上,以本土树种为主,补种一些适合湿地生长的植物,如挺水植物、耐湿植物等。同时在一些适宜位置增加一些观花植物或观叶植物,在植物群落上尽量做到层次丰富,植物品种多样化,完善植物整体生态功能。

3.2 湿地的保护

将陕西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的湿地生态系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规划,一方面积极保护现存的珍稀物种、良好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维护南泥湾现有湿地的自然性;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对已经退化的生境进行生态恢复和修复,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在资源保护基础上,合理开展生态旅游和科研、科普教育,使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重要性能被广大民众所认识,让全社会都认识到区域内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发挥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实现资源、环境保护、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结合。针对以上方面实施下列措施。

3.2.1 建立湿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

为了更好的保护湿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2014年起新增了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湿地保护奖励等项目试点工作,中央财政给予了更大的扶持力度[22]。虽然湿地生态系统最终会受到生态补偿的受益,但是需要通过人的行为活动完成补偿效果,并不是直接受益者[23]。制定适宜的湿地生态补偿标准,量化补偿主体和受偿客体间的利益关系,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评估体系,为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24]。

3.2.2 减少和消除不利因素

人口的增长,湿地的开发、森林的减少、河流的污染,有些地区由于人们比较注重农业经济的效益,对湿地的保护没有重视,以至于很多湿地逐渐退化,一些地区甚至将湿地改造为农田,这些人为因素和经济活动无时不在地干扰和影响着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应当采取,加强监督、强化野外巡护、清理整顿非法经营场所、加强各部门协调行动,综合治理等有效措施限制、减少和延缓这些不利因素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从而使整个湿地动植物可以正常的进行生理活动。

3.2.3 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活动

南泥湾本就是一个红色旅游景区,每天的人流量都比较大,要想实现南泥湾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就得加强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等大力宣传保护动植物对生态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利用“爱鸟周”、“世界环境保护日”、“国际湿地日”等节日举办活动,使政府和广大人民都能参与进来[25]。湿地的保护与修复,不仅依靠规划的工程,还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通过陕西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活动,积极开展社区互动、夏令营等活动,向群众展示湿地的重要性,传授湿地保护的技巧、措施。从而使广大人民的湿地保护意识得到提高,日常行为得以规范[26]。

3.2.4 加强管理

成立湿地管理机构,配合相关环保、农业、水利等部门共同做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通过法律手段,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各项保护野生动物法规,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偷猎行为,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偷猎、走私和贩运国家保护动物的犯罪分子,实行对湿地公园内野生动物的重点保护。由于责任机构的意识教育和执法有限,大多数人不知道有关湿地保护的法律的存在和理由总的来说,如果要将立法作为湿地管理的有效工具,国家湿地政策应该通过参与性进程来制定[27]。

猜你喜欢

南泥湾公园植物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在公园里玩
南泥湾开荒志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