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商业新引擎是智能
2019-10-10马云
马云
1995年,我去美国,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我尝试在网上搜“中国啤酒”,但一无所获。看到这样的结果,我决定回国创办一家公司,想要把互联网带到中国,把中国带向世界。那时中国还没有在线业务,不像现在,互联网无处不在。回望过去,真的很难想象世界的巨变。
1999年,阿里巴巴在我的公寓成立,最初不过18人,但我们有共同的梦想,就是要用互联网技术改变落后的商业行为。今天,我们为全球近10亿消费者、数百万企业提供服务。通过帮助其他人发展,我们自己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为改变世界做了一些有价值的事。
商业推动社会进步。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巴巴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我们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B2C(企业对消费者)公司,而是一个拥有数百万成员的商业生态系统,包括商家、软件服务商和物流伙伴。1999年我们曾许下的梦想在今天成为了现实,互联网真正开始造福于数十亿人。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到2036年,阿里巴巴希望能服务20亿客户并创造1亿个就业岗位,帮助1 000万个企业形成连通线上和线下的可盈利的业务,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升级。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工厂和公司占据了经济活动的主导地位。今天,占据主导地位的则是平台和商业生态系统。它们将推动数字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平台与商业生态系统为全世界的“小人物”提供了参与全球市场并获得成功的工具。
曾鸣在2006年加入阿里巴巴,并成为我们的“总参谋长”,参与公司整体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从那时起,我们就紧密合作。当我邀请他加入阿里巴巴时,我承诺,总有一天,阿里巴巴将会是他写下的最激动人心的商业案例。
今天,这一切都成真了。凭借其对阿里巴巴的深入理解和强大的学术背景,曾鸣博士的这本著作不仅分析了阿里巴巴的成长史,更重要的是阐述了阿里巴巴开创的战略框架,以及这一框架对于其他创业者的意义。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上实现了难得的平衡,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本商业创新指南。
未来商业就是智能商业。纵观当下异军突起的企业,无不是在网络化、在线化、智能化这三个领域有极大突破,而这三方面恰好是智能商业的三个创新方向。
要实现智能商业离不开“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网络协同就是以大规模、多角色的实时互动来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是企业迈向智能商业最重要的一步。数据智能,本质是机器取代人直接做决策。当然,实现这一步需要几个重要前提,那就是云计算、大数据、算法、迭代。
以 Google 搜索为例,它有三个核心的组成部分,一个是算法,它是机器学习的引擎;一个是数据,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它要循环,形成一个反馈;一个是用户,两个极简的产品界面——搜索框和结果页,只需三个步骤——输入关键词,弹出结果页,用户点击——就能完成一次搜索。
1999年,我们看到了机遇。但现在,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挑战。世界上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我很乐观,大家都应该乐观。优秀的创业者本性上必然是乐观的,他们会问自己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如何用更好的方法解决现有问题。在这个数据技术和智能商业的新时代,我们不仅要成全自己,更应该成全别人。曾鸣博士的书和阿里巴巴的故事会启发大家怎么做。
数字经济是人类伟大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很高兴过去阿里巴巴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未来还有更多工作有待完成。相关从业者应坚持理想主义和抱负,更需要脚踏实地。如我经常所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后天会很美好。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只有智能商业的新物种才能生存和发展。
编辑推荐
我在读:在商业的世界,企業家们总是绞尽脑汁地找寻蓝海市场。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找到了蓝海,就能够占据先机,迅速占领市场,不会受到竞争的困扰。但现实却是,没有企业可以躲得过红海里的厮杀,而华为就是一个在红海中拼搏的战士。30年前,华为穿越通信设备的红海,成为这片海域的主宰。30年后的今天,华为穿越终端市场的红海,从一个不起眼的位置站到了世界的舞台。
从2012年到2018年,短短6年时间,华为终端完成了从进入“战场”到地位巩固的过程,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蜕变。从为运营商定制生产低端产品,到自己研发生产高端智能手机,对以前从事B2B业务的华为来说,无疑是一次创业的过程。好在华为抓住了这样的一个消费趋势,及时调整了战略规划,才有了如今华为手机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本书作者在华为转型研发高端智能手机、开始布局移动终端战略的初期便加入华为,经历了华为手机品牌蜕变发展的全过程。全书以华为手机品牌的时间发展为主要脉络,介绍了华为手机业务的组织架构、后台资源支持、产品研发和终端销售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梳理了华为从B2B到B2C业务的转型过程。
当变化成为常态,坚守就变得愈加珍贵。五年时间里华为终端是如何在消费市场完成华丽转身的?从思维、技术到产品、品牌,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在面对取舍时,华为做出了怎样的判断?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本书中一一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