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邮轮港口发展分类模式模糊评价研究

2019-10-10智路平

中国水运 2019年5期
关键词:模糊评价发展模式旅游

摘 要:我国邮轮港口的发展模式,目前主要是由所在地根据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确定。由于缺乏区域范围内的统筹安排,在建港初期就易造成区域内的资源竞争与浪费。为提升各邮轮港口效能,对各港口发展模式进行分类研究十分必要。对国内各邮轮港口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对港口所在地城市等级、交通区位、旅游热度、港口类型等发展要素进行分析,结合各港口发展成就,对各港口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形成中国邮轮港口发展模式综合分类表,然后给出将待识别城市进行归类的模糊识别方案,研究为未来新进邮轮港口实现区域共赢发展提供有效的发展模式选择依据。

关键词:旅游;邮轮母港;发展模式;模糊评价

中图分类号:U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5-0021-03

至2018年4月,中国已有15座城市建立了邮轮港,另有连云港、南京、福州、漳州、钦州及湛江制定了邮轮发展规划。

目前,国内外关于邮轮港口发展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邮轮港口建设方面的探讨,一方面是关于影响因素的研究,如Lawton等[1]发现加勒比海地区邮轮港口发展受到相关的法律法规、经济运行状况、政治进步和客源市场的转移等外部的宏观因素的影响;王婧[2]构建了邮轮母港区位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王迟[3]认为水文条件、客源、交通、旅游资源、航线是重要的判断依据;郭孝东[4]利用因子分析法找出邮轮母港竟争力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是关于各个港口单一的发展分析,如李华等[5]以南京为例对河口海港型城市邮轮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孙琳等[6]通过文件调查分析研究了广西居民邮轮出行特征;曹爽等[7]对上海郵轮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进行了探析;马凤霞[8]对南沙自贸区国际邮轮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缺乏对港口布局规划的研究。

现阶段,由于缺乏确定邮轮港口发展模式的相关方法论,导致区域港口统筹布局规划机制缺位。为了避免盲目上马邮轮港口项目带来的资源浪费或利用不足,必须对邮轮港口建设的层级标准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

本文通过对现有的港口城市邮轮发展模式进行资源角度的梳理,获得适应不同城市要素条件的邮轮港发展层级标准,便于新进入者根据自身资源,从适当角度切入。

1邮轮港城发展成就分类分析

对公开的15座邮轮港城的历年接待量进行分析,结合实际背景情况,本文给出针对发展成就确立的分档类型:上海两港远超其他城市,为第一梯队;天津、香港、广州、三亚、厦门五城市作为第二梯队;大连、烟台、青岛、舟山、温州、深圳、海口、防城港等8座城市作为第三梯队;北海已暂退出市场作为第四梯队;连云港、南京、福州、漳州、钦州五城预备进入作为第五梯队。

2邮轮港城产业发展客观要素分析

按照各城市邮轮港发展状况,将城市等级、交通区位、旅游热度、及港口类型四个客观要素作为评价依据,对各邮轮城市进行聚类分析。对各要素进行等级划分,如表1所示。

根据此等级划分标准,对各城市相关要素等级进行编码,如表2所示。

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按照绝对值减数法进行数据标定,取,由

得到模糊相似矩阵,进行聚类:

λ=1时,{1,4}、{3,9}、{5,11}、{7,13、14}、{19,20}、{2}、{6}、{8}、{10}、{12}、{15}、{16}、{17}、{18}分为14组;

λ=0.9时,{1,4,6,12}、{2,3,5,9,10,11}、{7,13,14,15}、{8,17}、{16}、{18}、{19,20}分为7组;

λ=0.8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分为1组。

据聚类等级选取要求可知,能取λ=0.9时的分类为根据四个客观要素进行的邮轮城市发展要素等级分类,分为7类,如表3所示。

对依据发展成就进行的分类与根据发展要素进行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如表3所示。

由于发展要素和发展成就综合结合决定了城市邮轮业态发展的最终格局,综合两种分类形成综合分类及对应的发展模式,如表4所示。

3新进邮轮港城适应类别模糊识别

3.1待评估对象打分

宁波尚未建设邮轮港,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其发展要素评价为宁波(新一线城市-区域交通枢纽-非旅游目的地-海港),其编码为B(5-2-1-3),如表5所示。

3.2贴近度计算

使用贴近度公式

得:

3.3对象类别识别

宁波与第四类的典型编码最贴近,贴近度为0.909,故宁波适合发展为一般母港。

4总结

本文旨在为新进邮轮港城提供初期发展的适宜规模选择方法和依据。通过将发展成就与城市发展要素条件的对比分析,创设了相对合理的发展等级分类模型及对应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进港口城市适应类别模糊识别模型,为新进港口城市做出发展模式判断提供理论方法。

参考文献:

[1]Lawton L J. Butler R W. Cruise ship industry— patterns in the Caribbean 1880- 1986[J]. Tourism Management, 1987, 8(4): 329- 368.

[2]王婧. 邮轮母港区位选择研究[D]. 天津财经大学, 2010.

[3]王迟. 建设真正“邮轮中心”中国还缺什么?[J]. 中国港口, 2016(1):27-29.

[4]郭孝东.中国港口城市邮轮旅游竞争力研究[D]. 西安科技大学, 2017.

[5]李华, 周溪召, 智路平. 河口海港型城市邮轮经济发展研究--以南京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 2015, 24(1):113-122.

[6]孙琳, 周其厚.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邮轮旅游的创新发展——基于广西邮轮消费需求的调查研究[J]. 社会科学家, 2017(7):118-122.

[7]曹爽, 叶欣梁. 上海邮轮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探析[J]. 交通与港航, 2017(5).

[8]马凤霞. 南沙自贸区国际邮轮发展现状的思考[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7(1):64-66.

猜你喜欢

模糊评价发展模式旅游
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南水北调中线冰害风险空间分布
旅游
智能电网风险评价研究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体育服务业质量模糊评价机制及预警体系设计
核电项目供货商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