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南部航道自然条件分析及建设方案研究

2019-10-10

福建建筑 2019年9期
关键词:浅滩港区航道

林 姗

(福建省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2)

0 引言

翔安港区是厦门港未来发展的重要港区之一,其进港航道(即刘五店航道)在运营过程中易受政治因素影响,开通厦门南部航道不仅可作为翔安港区进港备用通道,同时能够起到联系厦门东、西港区的作用,解决港内驳运问题,从而推进厦门港口结构调整[1]。

由于水深条件良好的大、小金门水道和厦门东侧水道(南段)均处于台湾控制水域内,若要避开控制水域,进出翔安港区的船舶,只能绕道大担岛北侧的船路礁浅滩,乘潮通航至烟屿西侧再接入刘五店航道。船路礁浅滩水浅滩长,开辟深水航道困难较大,工程的关键在于浅滩的可挖性、航槽开挖后的回淤强度,以及滩槽的稳定性。因此,开展船路礁浅滩开挖建设厦门南部航道的研究工作很有必要[2]。

1 海域水动力条件

1.1 浅滩水文

厦门湾海域潮波为正规半日潮,潮差较大,属于强潮海域。来自外海的潮流经过大、小担岛后分别进入厦门九龙湾、西海域和同安湾海域,船路礁浅滩正好位于两股水流的交汇处,加上大、小担岛对波浪的掩护作用,水动力和波浪动力均较弱,因而形成大范围的浅滩[3]。

1.2 地形地貌

船路礁浅滩,北临厦门岛白石炮台海岸,东南为大担、二担等岛屿群,东北为厦门东侧水道,西南为青屿水道。船路礁浅滩南北长约4.3km,水深小于5.0m,浅滩东西平均宽约5km,浅滩宽阔平缓,最浅水深仅0.9m。浅滩将大担岛和白石炮台海岸连成一片,横亘于青屿水道和厦门东侧水道之间。浅滩西侧等深线走向近西北—东南向。浅滩平面形态近于倒梯形,即北面宽南面窄,横向上则为中部隆起、两侧渐深的形态。底质主要为含贝壳的泥质沙。除船路礁盘外,未发现其它礁石出露。

2 船路礁附近海床演变分析

2.1 历史冲淤演变分析

船路礁浅滩的水下地形资料较少,已收集到的只有1938年海图(1∶25000)、1959年海图(1∶50000)、1995年东海域测图(1∶5000)和2004年7月测图(1∶10000)。从这4个不同年份的测图水下地形分析,60多年来,浅滩水下地形没有格局变化。1938年~1995年的年间,浅滩平均淤积仅15cm,1995年~2004年近10年间浅滩水深仅相差1cm,淤积十分缓慢。

从钻孔资料揭示地层特征及变化表明,历史时期船路礁浅滩附近曾有过大流速出现,搬运中粗砂等粗颗粒沉积物沉积,既有海相沉积又有陆相沉积,反映浅滩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沉积形成。

2.2 近期冲淤变化

图1为2004年7月~2015年6月工程海域地形冲淤变化等值线图(正为淤)。由图1可以看出,与2004年地形比较,2015年主要变化为:

(1)厦门主航道东侧600m以内出现0.2m~1m左右的淤积,且从南向北逐渐减少。

(2)厦金航道两侧300m~400m范围略有淤积,西侧淤积0.2m~0.6m,东侧0m~0.2m。

(3)两航道之间的其它区域略有冲刷,冲刷幅度0.2m~0.6m。

(4)船路礁~厦金航道东侧为冲刷区,其中船路礁西侧2km出现与厦金航道走向基本一致的冲刷带,最大冲刷深度达3m以上;其次是与拟建航道走向一致的冲刷带,最大冲刷深度2m,据了解为航道疏浚所致;测图其它区域冲刷0.2m~0.8m。

(5)船路礁以东区域,冲淤总体处于平衡状态。

图1 拟建南部航道海床2004年7月~2015年6月冲淤变化(正为淤)

3 厦门南部航道建设方案

3.1 航道平面布置及设计通航标准

由于受水下地形条件以及台湾控制水域的限制,进港航线选择的余地不大,在航道起点(即主航道4#锚地附近)选择两个航线方案进行比较,穿越船路礁浅滩段航线唯一,即在海上一日游航线的基础上进行拓宽增深。厦门南部航道航线选择比较如下:

(1)平面布置方案一

航线自主航道四担岛附近的N1点起,沿NNE方向穿越4#锚地边角,于N2点接入一日游航道至烟屿西侧的H点。航线全长约8.8km,如图2所示。

(2)平面布置方案二

航线自主航道附近的N1′点为起点,沿ENE方向穿越4#锚地,接入一日游航道至烟屿西侧的H点。航线全长约8.6km,如图3所示。

根据翔安港区货运量现状、自然条件、现有航道运营状况以及业主的相关要求,厦门南部航道通航标准为满足5万吨级船舶乘潮、单线通航,兼顾5千吨级船舶乘潮、双线通航。

图2 方案一平面布置图

图3 方案二平面布置图

3.2 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泥沙回淤分析研究

根据初步的设计方案,通过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研究厦门南部航道规划方案的水动力特性,计算分析航道工程对海岸动力、岸滩的影响及航道回淤情况,从水流和泥沙淤积角度对方案进行优化并提出建议,为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

3.2.1计算工况

(1)工程前(P0)

2015年厦门湾现状边界地形,高集海堤开口850m+210m,东西海域清淤完成,双鱼岛建成。

(2)方案一

P0基础上,南部航道方案一形成,航道底标高-10.2m,宽度170m,边坡1∶7,航道东段长5115m,走向59°~239°,航道西段长3639m,走向31°~211°。

(3)方案二

P0基础上,南部航道方案二形成,航道底标高-10.2m,宽度170m,边坡1∶7,航道长8645m,走向均为59°~239°。

3.2.2数模研究结论

(1)该项研究建立了厦门湾、大嶝岛和围头湾大范围二维潮流数学模型,2008年9月水文测验大、小潮验证结果良好,满足规范要求,本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厦门湾海域潮流场。

(2)水流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规划南部航道流速分布为两头大、中间小,西侧大,东侧小。各方案实施后,需航道段流速均有一定程度减小,挖深越大,流速减小越多。由于航道与水流流向夹角较大,涨、落急时航道内横流相对较大,计算大潮条件下最大横流1m/s左右。为避免横流对船舶安全影响,建议根据船舶性能,选取平潮流速较弱时段通过。

(3)回淤计算结果表明,正常条件下,不同方案航道年回淤厚度0~0.82m/a,航道年回淤量30~65万m3。一般情况下,航道开挖越深,回淤越大。10年一遇风浪条件下,短期淤积最大0.09m,回淤量3.4~7.5万m3。

(4)与工程前比较,各方案对厦门湾主要航道锚地流场没有影响,对航道东段北侧滩面流速和波浪基本没有影响,因而,南部航道实施对周边海域及厦门岸滩没有明显不利影响。

(5)方案一规划航道开挖深度最大超过7m,在潮流和波浪作用下,航道开挖初期航道两侧床面将出现一定程度冲淤调整,并将增加航道短期淤积量,航道疏浚时需预留足够的超挖水深。

(6)根据工程经验,一般建设初期航道回淤量较大,年回淤可能超过1m,建议加强航道开挖后现场监测,必要时先开挖一段试挖槽并及时跟踪航道回淤情况。

3.3 航道设计优化

考虑到航行实际情况,结合数模试验结论,对航道做进一步优化。

3.3.1航道通航宽度

根据数模试验结论,N1~N2航段横流较大,最大横流接近1m/s,发生在落急时段,N2~H航段横流相对较小,大约在0.2m/s~0.55m/s之间,考虑到本次船舶为乘高潮进港方式,高平潮时段流速相对较小,因此,风流压偏角取10°计算。5万吨级船舶单线通航宽度取185m,同时可满足5千吨级杂货船双线通航要求。航道通航宽度计算如表1所示。

表1 航道通航宽度计算表

根据航道平面布置方案,由主航道进入南部航道需大角度转弯,方案一N1点转向角为72°,转弯半径取2500m;方案二N1′点转向角为100°,转弯半径R取3000m;各方案与厦金航道相交段转弯半径R取1240m。加宽方式均采用折线切割法。

3.3.2航道设计底高程及乘潮方式

厦门港主航道可满足5万吨级船舶不乘潮通航要求,自南部航道起点N1~翔安港区全程长约20km均需乘潮通航,按平均航速8kn计,船舶进港、靠泊约需3h。

由于目前已建成的刘五店航道L3~L6航段长约12km,底高程为-12.0m,5万吨级船舶需乘2.82m的潮位通航,根据厦门乘潮水位表,该潮位保证率90%,历时可达6h;刘五店航道L3~L6航段可满足万吨级船舶不乘潮通航。

N1~N2~H段长约8.8km为新建航道,水深条件较差,需大范围开挖方可满足通航要求,为尽量减少开挖工程量,同时避开落急时段靠泊作业,设计安排5万吨级船舶于高平潮前1h自N1点进入南部航道,高平潮后2h到达码头完成靠泊。因此,对于N1~N2~H段,取乘潮保证率90%,乘潮历时2h的乘潮水位4.62m,可满足5万吨级船舶乘潮通航要求;高平潮后2h乘潮水位为4.02m,刘五店航道底高程-12.0m,也可满足5万吨级船舶乘潮通航要求和万吨级船舶不乘潮通航要求。因此,N1(N1')~N2~H段设计底高程4.62-14.82=-10.2m,取-10.2m。

5千吨级杂货船在东、西港区之间航行,需要利用刘五店航道、厦门南部航道和厦金航道,厦金航道设计底高程5.5m,5千吨级杂货船在厦金航道段航行需乘潮通航,乘潮水位为9.05-5.50=3.55m,取3.6m,保证率取90%,乘潮历时可达5h。因此,将与厦金航道相交段连接水域浚深至-5.5m,即可满足5千吨级杂货船在东、西部港区之间乘潮通航(刘五店航道段不乘潮通航,厦门南部航道设计底高程在-5.5m以下)的航行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航道设计水深计算表 m

3.3.3推荐建设方案及分期实施计划

鉴于方案一航线转向角度小、疏浚工程量小、占用4#锚地水域少等优点,推荐平面布置方案一作为实施方案。

考虑到5万吨级航道浅滩开挖基建工程量较大,投资较高,可先按满足万吨级船舶乘潮、单线通航规模建设,兼顾5千吨级船舶乘潮、双线通航,视航道回淤情况以及岸滩稳定性、港区发展需求及两岸政治因素,再适时扩建至5万吨级航道。

考虑到与今后扩建工程的较好衔接,近期航道通航宽度取185m,与厦金航道相交段连接水域设计底高程取-5.5m,N1~N2~H段设计底高程取-5.8m。

4 结论

(1)工程海域为强潮海域,含沙量较低,泥沙来源较少,岸滩演变分析表明,除航道开挖等人工因素外,工程区所在滩槽总体稳定。

(2)根据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研究,南部航道实施对周边海域及厦门岸滩没有明显不利影响。回淤计算结果表明,正常条件下,不同方案航道年回淤厚度0~0.82m/a,航道年回淤量30~65万方。一般情况下,航道开挖越深,回淤越大。10年一遇风浪条件下短期淤积最大0.09m,回淤量(3.4~7.5)万方。

(3)考虑到航行实际情况,结合数模试验结论,对航道平面、尺度进一步优化,改善了船舶的通航条件,保障船舶通航安全。

(4)考虑到5万吨级航道浅滩开挖基建工程量较大,投资较高,提出先按满足万吨级船舶乘潮单线通航规模建设,兼顾5千吨级船舶乘潮、双线通航,视航道回淤情况以及岸滩稳定性、港区的发展需求状况以及两岸政治因素,再适时扩建至5万吨级航道。

猜你喜欢

浅滩港区航道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河道浅滩变化预测的研究
浅滩海域桥梁深大基础施工技术
厦门港航道通过能力建模及应用
港区使命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港区文化牌
港区故事
新航道
英语高能高分 就上新航道
只需要知道深水区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