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东兰组团建设快速通道可行性研究
2019-10-10陈阿铁
陈阿铁
(宁德市城乡规划局总工程师办公室 福建宁德 352100)
0 引言
城市快速路是指中央设有分隔带、双向多车道、有较高车速为长距离、中大量交通服务的城市道路,是大、中城市道路网的重要组成,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主要近郊区、卫星城镇、主要对外公路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急剧扩张、人口大量集中,城市道路交通体系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居民快捷出行需求,迫切需要强有力的交通系统来支撑城市建设与发展。建设城市快速路(快速通道),是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之外,解决城市(城市组团)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案和主要途径。
本研究基于东兰组团的交通需求分析,探讨宁德市东兰组团建设快速通道可行性,期为宁德市下一步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提供参考。
1 东兰组团快速交通需求分析
宁德东兰组团位于东湖北岸,西起兰田溪,东到温福铁路线,北至大寨山-大山头山体,南临东湖塘,总建设用地面积约5.5km2。组团用地呈东西长(3.1km)、南北短(1.2km~2.7km)的直角梯形状。组团道路骨架呈“三横五纵”结构,“三横”为东西向干道(天山路、闽东路和北湖滨路),“五纵”为南北向干道(福宁路、和畅路、尚德路、余复路和金马路)。其中,闽东路、福宁路、金马路兼具“组团间客运联系通道”功能:闽东路横穿整个组团,连接蕉城老城组团与三都澳新区;福宁路和金马路及延伸段,连接七、八都产业组团与南部金塔组团、铁基湾组团和飞鸾生活组团。
1.1 组团对外交通联系
按照《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东兰组团主要功能为:行政办公、交通枢纽、商务会展、宾馆酒店、文化体育、生态居住和生态保护等,进一步优化行政文化中心,打造高效便捷、综合商务的火车站地区,沿东湖形成生态湿地和红树林保护区,形成配套充足、景观突出的高端居住区等[1]。
组团内已建成大量服务于全市的教育、医疗、行政办公和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宁德市医院规划总床位数为1800床,日门诊量5000人,辐射宁德主城区、周边县市以及蕉城区各乡镇;宁德动车站是宁德地区最大的火车站,也是温福铁路线上重要的中途站,2018年发送旅客数为2 592 224人次;2018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的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规划日发中长途班车554次、旅客13 000人次,现已有6条公交线路进驻、日发公交车2250班次;宁德师院附小东侨校区现有有教职工200余人,学生2160名,该校面向全市(主城区)进行招生;宁德市师院二附小现有学生数约2700名,招生范围基本涵盖整个东侨新区(天湖路以北、侨兴路以东,近30个小区);宁德市政务中心位于闽东路与福宁路交叉口,已建建筑面积约218 800m2,是宁德市直部门的重要集中办公区域;宁德东湖北岸公园已建成部分面积约20hm2,是环东湖湿地公园的组成部分,是宁德市民日常休闲的重要去处之一;同时,组团内还有世鸿·华尔道夫酒店、金海湾大酒店、会展中心、图书馆、妇幼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对外交通联系紧密(图1)。
图1 东兰组团建设情况
东兰组团,还是宁德市城市人口发展的重要承载地,规划居住用地面积约150.1hm2(商住综合用地按居住与商业比为2∶1折算),规划人口约5万人[2]。截止2018年年底,组团内已建成华庭小区、东城国际、华府豪庭、水岸阳光、海滨壹号、泰和园、金禾雅居、阳光园等居住小区,住宅建筑面积达259万m2,约80%已交房(入住),组团内人员日常通勤形成十分明显的钟摆式交通。
建设快速通道、健全大容量交通体系,有利于疏解对外交通,加强东兰组团市级政务、交通和文旅中心及核心区地位,并缓解东兰组团与其他组团间居住、办公的钟摆式交通问题。
1.2 组团过境交通通道
宁德市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丘陵且坡度较大、水系密度大。受地形条件制约,主城区大部分被山体、水体分割,各组团(片区)独立成块,呈“米”字分布,缺乏必要的联系通道(图2)。按照“南居北工”的城市组团功能定位要求,以工业、物流等为主的七、八都片区(含三屿上汽汽车工业区)、漳湾临港组团与以居住、商业为主的南部蕉城旧城区、金塔组团及东兰组团等之间势必产生钟摆式紧密的交通联系,快捷出行要求与公共交通运力不足的矛盾,使得南北交通需求转化为私家车流,因南北组团间通道缺乏,该部分交通流绝大部分需要通过位于“米”字中心的东兰组团。同时,旧城区的蕉城路与鹤峰路(过境车辆通道)受客观条件限制,部分城市过境车辆改道福宁路,加剧了组团交通压力。
建设快速道路有利于过境交通的快速过境,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图2 东兰组团区位示意图
1.3 组团地理条件限制
宁德东兰组团四周分别被铁路、山体和水体所隔绝,仅有福宁路1号隧道、兰溪桥、福宁路二号桥、金马大桥、天山路、学院路6个对外联系通道。
建设对外快速通道,提高节点交通能力,有利于加强组团对外联系。
2 组团快速交通建设方案可行性分析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宁德市中心城区呈现“一城四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以“两高两快”的快速交通为骨架的道路网构架。“两高”即沈海高速、沈海复线两条高速公路,“两快”为内湾快速通道(环三大通道)和外湾快速通道。两条快速通道,分别由主城区东部新区的三都澳大道(原连城路)和西部旧城区的蕉城快速通道等道路组成,南北贯通宁德市主城区、白马城区和霞浦城区[3]。
基于宁德主城区“主体向东,南北拓展”发展方向和“南居北工,T轴展开”发展格局客观上要求,道路系统不仅要承担老城区与各新区之间的交通,而且要承担城市的主要对外交通组织。而两条规划的快速通道均从主城区的外围通过,二者相距5km~10km,且缺少联系通道,特别是位于城市中心区也是交通中心的东兰组团,仅有闽东路(承担东兰组团与蕉城组团交通联系的唯一通道),无法形成主城区各组团间快速交通联系,满足各组团间客货交通流的需要,以及港口物流的疏导和工业物流的对外疏解,如图3所示。
图3 宁德主城区快速路网体系图
随着宁德市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区内机动车保有量急剧膨胀,东兰组团缺少对外快通通道的缺陷日趋明显,组团内行车难、道路拥堵已成为宁德市一个热点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难题。解决东兰组团日益加剧的交通拥堵问题、加大道路交通运能不能仅考虑组团自身,还应从宁德主城区甚至是整个中心城区进行整体统筹考虑。
2.1 增设南北快速通道,疏解组团过境交通
将福宁路功能由“主干道”调整为“快速路”,连通104国道和宁古路,既能疏解过境交通对城市影响,又能提升南北向交通通行能力,缓解城市钟摆式交通压力,并加强南北组团间便捷联系。
福宁路北起七都三屿片区的外湾大通道,经三屿片区、七都片区、东侨工业集中区、东兰组团、金塔组团、铁基湾片区等,南止规划铁基湾片区201省道,全长约26km,天山路以北路段宽40m,以南路段宽57m。目前按一般性城市干道建设,存在道路两侧开口、与其他市政道路平面交叉过多等问题。
福宁路北承104国道、S303省道(宁屏公路,规划G237),中联S304省道(宁古公路),南接104国道、S201省道(规划G238),调为快速通道有利于提升其城市快通交通和过境交通功能,加强城市南北组团间的交通联系,建立城市南北快速过境通道,疏解过境交通对城市内部交通影响。
2.2 增设城市内环快速通道,串联主城区各组团
将闽东路、宁川路、万安路和金马路调整为“快速路”,形成城市内环快速通道,有利于加强主城区各组团间的交通联系,有效缓解旧城与新区间的交通拥堵。
闽东路西起蕉城组团继光路,东至东兰组团金马路,向东可延伸至滨海新城、漳湾新区,全长约6.5km、宽60m;宁川路北起蕉城组团闽东大广场,接旧城区,南至万安路并延伸至铁基湾组团,长约3km、宽60m;万安路西起后岗开发区接鹤峰路,东至金马路并向东延伸至滨海新组团,全长约3.2km、宽46m;金马路北起东兰组团天山路并向北延伸至漳湾组团,南经金塔组团至青山路(原104国道)全长约7.2km、宽为50m。4条均为城市主干道,是衔接各组团的主要交通通道,将此4条道路功能调整为快速路有利提高其通行能力,同时4条道路现有宽度满足快速交通专用道和衔接周边交通辅道的建设需求。
4条道路形成的主城区内环快速通道,全线长约13.8km(东段长约4km,南段长约2.3km,西段长约2.3km,北段长约5.2km),串联蕉城旧城、东侨新区、金塔组团和东兰组团,同时万安路、闽东路及金马路可向东、西、北3个方向延伸,衔接内湾大通道和外湾大通道等规划快速路,进而形成宁德城市快速交通网络。
2.3 优化组团西联第二通道,强化旧城与新区联系
闽东路是贯穿宁德主城区东西向的主干道,也是连接蕉城旧城组团和东兰组团及三都澳新区的唯一通道,全线交通流量大,高峰期时拥堵严重,福宁路至东湖路段尤为明显。打通东兰组团与西部蕉城旧城组团第二条联系通道,是解决闽东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必要手段。东兰组团另外两条东西向主干道中的北湖滨路因自身通行条件和西联用地及连通道路等限制,不具备作为第二通道的基本条件。
天山路位于东兰组团北部,北侧是大寨山及兰田村,西起福宁路,沿线经过行政办公区、市医院、铁路客运枢纽站,下穿铁路向东延伸至漳湾新区,道路宽42m,可通过向西上跨金溪和高速公路,打通联系天安金域兰湾居住小区与八一五东路(与署前路交叉口)的镜台山隧道,并与主干道宁川路相连接(图4),形成连通蕉城旧城区与东兰新区的快速通道(全长约2.8km,其中隧道段约2.4km)。
图4 东兰组团至蕉城老城区快速通道走向示意图
3 新建快速通道规划思考
3.1 快速道路平面线型
在现有城市道路上建设快速路,主要存在建设用地紧张、横向道路交叉、行车道衔接等方面问题。因此,上文提到的5条新建快速通道,可在两侧为非建设用地或交通需求小的路段对已建道路进行改造利用;在交通需求大路段和与其他道路交叉口,利用原有中央隔离带通过高架方式建设快速交通主道,在高架桥下建设联系交通和慢速交通。
3.2 立体交叉形式选择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关键节点,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是影响道路整体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宁德主城区各道路交叉口,都是按平面交叉进行建设,周边建筑退让较小(如兰田路口的对角线建筑间距分别为180m和175m),难以满足传统道路立交桥建设空间要求,需采用一种适用于城市建成区道路交叉口改造的节地式新型立交桥。
新型立交桥分为上、中、下3层:上层通行中型、大型的车辆和左转弯小车辆;中层、下层是分别两条干道的直行通道,主要通行直行小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汽车的通道在中间,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在两侧(图5)。
图5 兰田路口分离式立交改造示意图
新型立交桥优势在于:可充分利用现有路面及平面交叉口用地,不需进行建筑拆迁;在垂直空间上,立交桥中、下层两层不通行大中型车辆,路面净空可控制在2.5m左右,同时下层路面还可适当下挖,以降低上层桥面的竖向标高,缩短引桥长度和坡度,减少占地和造价。
新型立交桥虽未能完全实现交通分离,但与平面交叉口的红绿灯交通控制相比,实现右转车辆、直行小车、大中型车辆及左转车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路线分离,减少了小车直行及行人、非机动车过街的交通管控,缩短了车辆红绿灯等待时间,通行能力是平面交叉10倍以上。
4 结语
东兰组团建成区为4.26km2,约占组团总建设用地的80%,拟调整为快速路的3条主干道及两侧用地均已建成,道路宽度难以扩展;同时主城区道路网体系已基本形成,难以形成“快速路-交通性干道-服务型性干道-次干道-支路”的道路衔接体系。因此,本研究中所提到的快速路,不是仅供机动车快速通过的全封闭道路,而是以快速通行为主的交通性主干道或是快速交通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