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我们一路风雨一路歌
2019-10-10
新中国成立与发展的70年,是波澜壮阔的70年,是激荡起伏的70年,也是中国报业空前发展的70年。
从铅与火、光与电,到如今的数与网,《廊坊日报》亲自触摸了这强劲有力的时代脉搏,真切见证了几代报人的激情与艰辛,更重要的是,《廊坊日报》站在时代变迁和改革的最前沿,在历史洪流推动下,完成了多次蜕变和发展。
一、回望历史,做时代兴衰沉浮的忠实记录者
翻阅报纸就是在回望历史。从那一版版的白纸黑字中,读到的是历史清晰的脉络,是社会鲜活的过往。《廊坊日报》讲述着历史进程中的兴衰与沉浮,它是历史真实面目的忠实记录者。
《廊坊日报》创刊55周年纪念丛书《崛起》下册的第一张图片,摄于1997年12月的廊坊日报社旧大门,那是有心的记者在大门拆毁前留下的珍贵图像资料。旧大门承载的是这张报纸、这个城市早年间的“发展印记”。
1956年5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的茁壮成长,《廊坊日报》前身《渤海报》正式创刊。受行政区域整合拆分、社址变迁和政治形势的影响,几易其名,后改名为《渤海日报》《天津农民报》。直到1974年1月1日,随着行政区划的改变,已经迁址到廊坊4个年头的《天津农民报》更名为《廊坊日报》。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廊坊日报》紧扣时代脉搏,遵循历史发展和新闻传播规律,圆满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生产变革。扩版、兴办《大众时刊》、若干报道获得省级以上奖项,以及成立广告部、激光照排印刷、兴建办公大楼和家属楼等,《廊坊日报》在报道内容、版面形式、经营管理、印刷水平、硬件设施等方面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砥砺奋进63年,《廊坊日报》成长在建设与发展的激情岁月,奋进在改革与开放的火红年代,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和社会共进步,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廊坊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二、紧跟时代脉搏,谱写属于自己的“崛起之路”
将人置于历史中,是渺小的,但历史又是由人组成的。《廊坊日报》的历史,自然是由一代代激情满怀、追求卓越的新闻人谱写的,蹚出了一条属于廊坊日报社自己的“崛起之路”。
廊坊地处京津腹地,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称。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带动了廊坊的经济发展,但两大直辖市对报业的“虹吸效应”也显而易见。北京、天津以及省内大量纸媒冲击廊坊市场,使廊坊日报社在那些年里与省内其他兄弟报社相比,经济相对困难。报社领导班子带领全社上下调整思路,大胆改革,全面创新,走出一条属于廊坊日报社的“崛起之路”。
廊坊日报社紧跟时代脉搏,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实践、加快经营转型升级步伐,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着力打造全媒体矩阵,将平面媒体的内容插上新技术、新媒体传播的翅膀。2006年《廊坊日报》电子版上线,揭开了廊坊日报社新媒体发展的序幕;2009年《廊坊都市报》试刊首发,《廊坊传媒网》开通上线,几经改版,成为本地主流新闻网站,点击量持续攀升;2012年,廊坊日报社官方微博开通,在自媒体平台上首次响起官方权威主流声音;2013年,《廊坊都市报》刊号批复正式出版发行,结束了全省11个设区市只有廊坊没有晚报或者都市报的历史,并成功运用二维码技术,成为廊坊云媒体进程的开端;同年,廊坊日报社各媒体官方微博、微信、QQ群相继建立,主流声音继续集群式进驻社交平台;2014年,户外新型电子阅报栏与市民见面,市民在城市主要户外场所可阅读报纸;2014年4月,廊坊日报社移动门户《廊坊云报》手机客户端上线,《廊坊云报屏》同步部署;2015年12月,集中心枢纽、信息聚合、指挥协调功能于一体的廊坊日报社全媒体中央控制室投入使用,形成了新闻产品“前端采集一体、终端发布多元”的新模式。
目前,廊坊日报社已经成为拥有 “三报一刊一网一端十九微一屏一栏一台” 8大类28个媒体发布终端、报纸日发行量近10万份、广告年收入3000多万元、总体收入超亿元、党报百人拥有量和经营成长性连续13年全省第一的省内一流党报集团。2013年、2017年《廊坊日报》先后两次被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国百强报纸”,2017年廊坊日报社获评“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特别是在报业遭遇“严冬”收入普遍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廊坊日报社实现了总体收入逆势上扬。截至目前,共获得省级以上荣誉超百项,引起了全国同行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新要求,廊坊日报社也迎来新的任务和挑战。2018年底,中共廊坊市委对报社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后,廊坊日报社正式确立了“媒体融合发展、经营转型升级”的工作总任务和“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提质量、搞创收、增效益”的工作总要求,并启动了“三大攻坚战”。
1.持续开展新闻精品质量提升攻坚战。在全社持续实施精品工程,打造精品稿件、精品栏目、精品活动、精品版面。成立“国家新闻奖攻坚小组”,在建立激励机制、搭建比武平台、创新报道形式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激发广大编辑记者写好稿、出精品的热情,创作有温度、有思想、有品质的好新闻。各媒体都要发挥评报、评稿的导向作用,发挥社长总编奖的示范、引导作用,每月必须安排一次专题讲评,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专题总结分析。继续开展业务培训,打造一支 “全能型”采编队伍,确保每个人都成为多面手,提高采编效率,增强工作战斗力。持续以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为目标,推出一批有思想有温度的优秀新闻作品,使一批优秀采编人员脱颖而出。
2.持续开展理顺管理机制体制攻坚战。成立“管理创新攻坚小组”,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促进采编之间,采编与经营、行政之间,形成顺畅的联动或互动效应,激发干部职工全力提高媒体质量、深度推进媒体融合、加快经营转型升级的强大内生动力,开创“管理科学体制达效、采编经营平稳进展”的局面。
3.持续开展媒体融合提质发展攻坚战。成立“融媒体发展攻坚小组”,媒体深度融合,最终是人的融合。观念融合是前提,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一是通过运用现有硬件设施和新技术、新方法,实现报社全媒体传播平台、舆情平台、大数据平台、活动营销平台、便民服务平台五大平台的协调联动、彼此助力、互通共享,实现新闻资源在五大平台间的优化组合及最大化利用。全力提升“中央厨房”运用功能;高标准建设集虚拟演播、新闻发布、业务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高清演播室;利用移动转播车,实现户外直播更为优质高效、稳定的运行模式;二是建立适应全新采编及经营流程的机制体制,打通媒体间、采编间的协作瓶颈,找准突破口,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实现稿件、图片、视频、音频在新媒体的高效选择抓取、及时广泛传播;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加大新媒体发稿量和质量的考核权重,培养“采、编、摄、传、播”的全能型记者。
三、深耕新闻舆论主阵地,不断提升党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发挥主流媒体的核心作用,做好党执政的舆论引导
新闻媒体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党报又居于新闻媒体的主流地位。近年来,廊坊日报社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委、市委要求,在当好党的舆论喉舌、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方面下足了功夫、用足了力气。
服务中心工作,舆论宣传“展大气”。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两会”、省市“两会”及“5·18”经洽会、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脱贫攻坚等重大安排部署及各项活动中,创造性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重点工作。
立足新闻精品,锤炼队伍“去浮气”。近年来,《廊坊日报》《廊坊都市报》将“本土就是主流、贴近就是力量、服务就是品牌、互动就是影响”作为媒体追求,将“领导跟得上、专家评得上、读者看得上、市场登得上”作为价值取向,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动策划和创新新闻报道形式,新闻宣传和办报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挖掘重大典型,时代楷模“扬正气”。多年来,廊坊日报社积极做好典型报道,在社会广泛弘扬正能量,在引领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廊坊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孟繁彪(右一)在颁奖
紧抓重大节点,特刊金版“展大气”。2016年5月1日《廊坊日报》创刊60周年出版“甲子岁月·廊坊答卷”金版特刊,特刊创《廊坊日报》创刊以来第一次一天出108版的纪录、双面彩色印刷、设计杂志化封皮和腰封,以及单日创收210万元等五项纪录;2018年12月18日隆重推出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特刊——《奋进四十年 华彩新廊坊》,对国家、廊坊1978年改革开放伟大变革以来的发展历程进行全景回顾、对40年来廊坊取得的辉煌成绩进行总结,同时也对各县(市、区)、各市直单位在各自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报道。呈现了出版量大、对开大报双面彩色印刷、杂志化封皮、同面相邻版面完美对接、版面语言丰富抢眼、开门办报等特点。2019年4月29日出版《青春城市 廊坊力量——廊坊建市30年特刊》,当日共出版68版,其中正刊8版,特刊60版。讲述1989年撤地设市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廊坊大地发生的变革和故事,以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为经济强市、美丽廊坊建设贡献新的力量。当天的报纸全部双面彩色印刷,特刊采取腰封和铜版纸装订两种方式向全市广大读者馈赠,除新闻价值外,极具收藏价值和史料价值。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充分与新兴媒体融合,制作了《特刊》电子版,并充分运用H5、二维码等技术,使传统媒体插上了现代技术手段的翅膀,受到了广大年轻读者的追捧。
(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成为百姓的生活伙伴
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是做好党报新闻宣传的根本要求。让更多的普通劳动者登上党报的版面,将他们的诉求反映给党委政府,将他们的工作成果报告给党委政府,是廊报人始终不变的媒体追求。为此,廊坊日报社不断强化民生报道,力求使报纸成为广大市民读者的“生活伙伴”,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
党报“接地线”。《廊坊日报》进一步改善民生报道,与市政府纠风办联合主办“纠风进行时”,58家市直部门走进编辑部,与普通市民直接对话,深得社会各界好评。开办“法律援助热线”“媒体110”“有事您说话”等栏目,解百姓之忧。
都市报“连天线”。《廊坊都市报》“温暖热线”开通,8年来接听回复3.5万条咨询;与12345市长专线合作专栏,每周一期,围绕“市民提出的难题、报纸展开报道、政府加以督办、媒体加以反馈”这一闭合的线路,使群众困难及时得以解决。
公益活动“牵红线”。廊坊日报社始终把公益事业作为己任,履行媒体责任,每年策划系列公益活动,有力助推了全市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连续十年举办廊坊“十大新闻”“十大新闻人物”“感动廊坊十大人物”评选,连续七年举办“十大孝星”评选等大型公益活动,聚集了正能量,发挥了引导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把握时代机遇,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生产力极大发展、技术不断革新、新媒体层出不穷,只怕三五年前,也没有人能想象得到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作为触角最灵敏的新闻人,只有不停前行和变化,才能捕捉到每天出现的新事物、新观念、新技术、新经验。
当前新媒体发展呈现“井喷”态势,以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指媒”为主的传播渠道,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及生活习惯,对传统媒体形成强烈冲击,媒体融合发展势在必行,报业经营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廊报人审时度势,顺势而为。2013年,报社党委提出“媒体融合发展、经营转型升级”的发展新思路后,持续且不断升温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工作,朝着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竞争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大步迈进。
2015年年底,廊坊日报社利用北大方正新技术,建成全媒体中央控制室,集中心枢纽、信息聚合、指挥协调功能于一体,这在河北省尚属首例,技术在北方也首屈一指。实现了新闻产品“前端采集一体、终端发布多元、传播全天候进行、效果实时监测”的“一、多、全”的“策、采、编、发、评”全新模式,凸显了新媒体发布的时效性,提高了稿件利用率,扩大了发布范围,拓展了传播阵地,吸引了更多读者、用户。
同时,建设了融纸媒、网媒、掌媒功能于一体,集新闻、资讯、广告发布于一身,宣传效果突出的室内公共场所的新媒体——廊坊云报屏,覆盖市区主要室内公共场所空间;投资建成了高标准电子阅报栏,占领室外公共场所的空间,形成了“纸媒、网媒、掌媒功能齐备、优势互补,室内云报屏、室外电子阅报栏无所不在、相得益彰的综合性、全方位、立体化”传播业态。
截至目前,廊坊日报社构建起了以“中央厨房”为枢纽,报纸、期刊、互联网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室内数字媒体、户外电子媒体相互补充,从平面到立体、从PC到云端、从固定到移动、从室内到户外,多方位、全时段、广覆盖的立体传播格局,媒体产品用户达到180万,影响用户1000万。廊坊日报社旗下纸媒集群、网媒集群、室内外媒体集群共同构成了本地传播的“新闻联合舰队”,形成了“以纸媒传播为基础、以网络和系列新媒体传播为两翼”的全新传播格局。
多平台传播,党的大政方针迅速飞入百姓家;新媒体即时发布,新闻服务功能得到强力拓展;全媒体协作互动,增强市民读者获得感。廊坊日报社通过牢牢占领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强力扩大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通过媒体融合实现了与市民的交流、互动,市民读者成为媒体的参与者、分享者、受益者,更好地为市民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促进了报社美誉度和行业影响力的提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63年的栉风沐雨,方可收获今日的春华秋实。63年的发展与巨变,也是今天我们奋发有为的新起点。回望历史,我们一路风雨一路歌,展望未来,我们心潮澎湃绘蓝图。廊坊日报社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不断创新、连续突破,折射出的是中国报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整体发展的动人画卷,更是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缩影。
当前,报业改革发展正处于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我们须坚定发展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践行“四力”,创新理念、内容、形式、业态、体制、机制,实现媒体的深度融合和转型,去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