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PBL-项目引领”教学模式在“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10王海棠郑晓杰
王海棠,李 燕,郑晓杰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6)
“食品加工技术”作为食品学科专业的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果蔬食品、粮油食品、水产食品、畜产食品在食品学科中的重要性,了解不同类型食品加工技术与原理,启发学生的食品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食品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食品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因此需要吸收更多高水平、高质量应用型食品专业精英来迎合企业所需。但是传统的“讲授+多媒体”的课堂模式,无论在传递信息知识还是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已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且学生之间缺少相互协作的机会,这就需要改革当前教学模式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最早由美国神经病学专家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提出,并且PBL教学法现已得到全球各地区的广泛使用,通常指那些发生在具体情景中,教学围绕具体问题展开的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的教学思路是“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它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教师与学生互动,以解决问题为驱动,以分组阐述、讨论、交流、展示为手段,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2]。
PBL所推崇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学习,并非像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进行授课;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吸取经验的主动性学习模式,这样的学习模式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让学习者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学到知识,全面发展。
“项目引领”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3],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4]。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主线,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得到真实的项目训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以“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为载体,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利用食品加工课程网络平台,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2014、2015级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PBL-项目引领”网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希望为其他院校开展食品类专业“PBL-项目引领”网络教学提供参考。
1 实施方法[5]
1.1 教学对象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2014、2015级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学生,共2个班级94名学生,每班按4~5人/组进行分组。此前学生已经完成食品类专业相关基础课程学习,教师已提前向学生进行了PBL教学模式说明,并向学生介绍了信息资料检索方法。
1.2 教学内容
选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食品加工技术(肉制品·水产品)》第1版,《食品加工技术(果蔬制品·烘焙食品)》第1版。
1.3 教学设计[6-7]
1.3.1 利用网络,紧扣“学情”,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1)设计多种类型项目,调动学生思维问题的积极性。教师精心设计具体、形象、生动、富有悬念、难易适度的问题、案例及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既要立足于食品加工基础理论知识,又要能够紧贴食品加工前沿应用,同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资料、调查,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对于食品加工技术基础知识点,教师预先以问题的形式发到学生的QQ群中,将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利用互联网发给学生,激发学生对于“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理论方面的学习兴趣与热忱;对于原理知识类的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拍照对比,将实验报告以电子文档格式发送到教师邮箱;对于食品加工的具体实训制作项目,让学生进行微课拍摄,并进行小组评选,对优秀的学生作品及时上传“食品加工技术”网络平台,第一时间进行褒扬,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升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其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2)利用网络协作平台分组讨论,让学生走上讲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每个小组分别就教师提出的中心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学生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视频会议系统等,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在上课时,各小组派代表走上讲台,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辩论,教师给学生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掌握该知识点。尤其是在高职学生的实训周中,由教师提前在QQ群中发布实训设计项目,让学生以分组形式进行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同时在课堂中每组以PPT形式进行汇报,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再将修改的方案传到教师的邮箱中,进行实训前的最后审核,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其特色食品工艺流程的设计水平,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实现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提供丰富网络资源,便于学生获取学习资料。开设“食品加工技术”网络课程平台、“食品加工技术”微信公众号,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行业发展动态,以及一些设备及操作、工业化生产的照片和录像等传入网络课程平台,便于学生查阅资料。同时在“食品加工技术”网络课程平台开设师生互动平台,开展讨论和在线答疑等,将网络教学不受环境、时间因素影响的便捷性优势,以及现场教学的互动性优势结合起来。
教师除了向学生提供学校的“食品加工技术”网络课程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外,也向学生推荐其他学习平台,如“智慧职教-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大型专业的食品行业网站等,帮助学生进行课外的学习。
在网络环境下的PBL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丰富、趣味、形象的学习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调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3.2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企业需求调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在满足专业课知识的需求下,充分反映专业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并将其纳入教学中,合理安排课程项目的构成及学时的分配。任课教师利用当今互联网时代的QQ群、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和企业沟通平台,根据企业对食品加工项目方面的需求进行调查汇总,拟定难度适中的食品加工项目,确定“微课题”。学生分组成立课题组(4~5人为1组),与需求方签订项目合同,成立微信平台,学生根据项目的要求向需求方提供产品设计方案和制作流程,及时与需求方保持网络沟通。根据学生表现及项目完成情况给予学分点。
1.3.3 构建多元评价考核体系,促进“自我修正”
考核是教育教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传统的理论+实验考核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多元评价”是指由任课教师、企业及校内学生的考评组对学生“项目”完成效果进行考核评定,并授予成绩。
项目成绩教学评价设计见表1。
表1 项目成绩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在考核中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企业人员则对学生所参与的企业课题项目的最终产品和汇报进行考核;学生之间评价主要是促进他们进行反思。教师根据学生项目的评价结果,督促学生进行“自我修正”,并且提出学生必须按照“项目”落实效果、实施阶段,以及各方提出的相关建议进行整改,找出问题的源头,将所涉及的技术、方法和服务进行完善与优化,以学分进行评测。并且,上课教师能够按照学生“项目”和“专项技能成绩”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展开研究,通过研究成果对日常教学展开评估,解决问题,将教学方式进行革新。
2 效果评价
2.1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网络环境下的“PBL-项目引领”教学法中,教学资源比以往的教材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前沿性,能够与当今世界的学术最新动态同步,可以让学生接触了解最新的专业领域内容,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同时,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贴合实际且富有意义的案例、问题、实训项目来引导学生,使他们掌握的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促进他们进一步提升。而且利用“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培训的方式,为学生带来一个与食品企业“面对面接触”的机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食品企业的第一线,对企业有进一步了解,同时结合自身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从而决定未来的就业方向。对于学生而言,项目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能使学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体会到项目完成之后的成就感与喜悦感,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团队协作、责任感、服务意识等)、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2 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契合专业人才培养社会需求
在实施“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项目引领”教学法中,注重培养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构建教学内容。
教师团队在课前充分进行企业需求调研分析:在课程开发之前,通过网络和教师资源,充分调研相关食品企业的产品开发需求,调研内容包括新产品开发需求、预期目标和合作意向等方面。将企业项目作为载体,在选择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侧重其实践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紧接着将其转变为学习领域,营造学习氛围,制定教学任务。如某企业需求“开发3种不同消费档次的狮子头(高、中、低),3种产品的规格一样”,将该需求转换为学生具体学习任务:①考虑狮子头新产品开发的影响因素;②明确狮子头新产品开发流程;③查阅开发狮子头新产品所需的文献资料;④设计狮子头新产品配方、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确定检验标准;⑤根据方案选用合适的原辅料、工艺、包装和营销方式等。
教学过程中将工作任务作为载体开展教学。将课程内容与社会职业需求、企业方位要求相结合,制定主题任务,从而展开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任务,将“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理念贯穿整个学习流程。学生在开发产品前进行“头脑风暴”,不断创新想法,并设计实验方案;在开发产品中学会如何进行产品配方设计和工艺参数改进方法;在开发产品后掌握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通过这样的项目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而且密切了校企的合作关系,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所追求的实用性人才需求不脱节,与市场接轨、接地气,契合社会需求。
2.3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我提升
PBL和“项目引领”教学法都是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强调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的观点[8]。课程设立多维化的考核模式,将教师过程考核和企业专家结果考核,以及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重点放在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上。考核过程中,应该侧重了解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所体现的能力问题,关注学生作品的整体质量,关注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展开分析指导,制定相应方案,进一步推动学生能力发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体现。
通过在“食品加工技术”微信公众号发送问卷调查表,调查学生对“PBL-项目引领”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共发放问卷94份,回收率100%。
“PBL-项目引领”教学模式在“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中应用效果评价(n=94)见表2。
表2 “PBL-项目引领”教学模式在“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中应用效果评价(n=94)/%
由表2可知,85.13%的学生对“PBL-项目引领”教学的总体评价是满意的,83.67%的学生认为这两者结合的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84.30%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自我创新能力。
2.4 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网络环境下的PBL和“项目引领”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多面性的,要同时扮演好管理者、协调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必须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等。这首先就要要求教师进行各方面的调研与充电,充分应用现代的互联网知识,创新课程内容,补充新知识,明确当前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水平,造就更多食品类专业的新型人才。在“食品加工技术”的课中实行PBL和“项目引领”教学法,促进了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3 结语
3.1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的积极性参差不齐,而且部分学生对传统教育模式有依赖性,教学初期个别学生出现抵触心理。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学生,需要反复督促、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设计的问题、项目不能太难,需要不断鼓励学生。
3.2 对网络平台的开发和维护
网络环境下的“PBL-项目引领”教学法,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教师来开发并维护用于开展学习活动的网络平台,这就需要学校在软硬件方面都能给予相应的支持。
3.3 网络环境下的“PBL-项目引领”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网络环境下的“PBL-项目引领”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带头改变观念,颠覆自身传统教学理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身份演化成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引导者和管理者,要具备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要更加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要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技术操作,如媒体剪辑、微课制作,善于利用网络工具。这对很多教师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具有一定难度。
总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网络环境下的“PBL-项目引领”教学法应用于“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中,能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不受管理的环境下自主投入学习,使学生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足够的食品加工应用及管理技能,为良好就业、独立创业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