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子口岸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0-10程勇
程勇
一、前言
中国电子口岸执法系统简称电子口岸,就传统意义而言,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门户,即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中转及枢纽。电子口岸执法系统主要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及国家电信公网,对各类进出口业务的电子底账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后将其存储在公共数据中心,以便提供国家职能管理部门进行跨行业、跨部门的联网数据核查,同时也能够满足企业各种进出口业务的网上办理。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口岸的含义发生了转变,不仅仅只用于经济贸易方面,而是逐渐延伸至外交、政治、科技、旅游以及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同时也是作为物流、交通以及人员等出入境的机场及港口通道,也正因为需求的增加,功能领域的扩大,使得地方电子口岸在建设及管理过程中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电子口岸发展情况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在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企业在办理进出口业务过程中,信息不畅是引起进出口岸通关效率以及质量低下的首要问题,同时该问题也制约着口岸经济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对各个口岸相关机构在信息管理系统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及统一规划,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我国进行了电子口岸的开发建设,并将其作为海关公共数据中心以及数据交换的主要平台,在对电子口岸建设的过程中,切入点以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以及重点应用为主,由政府牵头进行协调,统一规划,并对资源进行整合,目的在于为实现全国各口岸“大通关”而提供可靠及有效的信息平台。各个电子口岸成员单位也将“电子底账+联网核查”作为重要手段,进行跨部门联网应用项目的开发,从而使国家相关政策实施得以落实。各口岸管理部门在税收入库、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以及收结汇管理方面的执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在海关税费、加工贸易联网监管以及出口退税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其次,国家在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及外汇资金跨境流动等方面的宏观调控以及检测预警能力也有所加强,与港澳台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密切,使跨国执法信息共享机制以及中欧贸易供应链安全建设得到了加强。可以说,国家及地方电子口岸对规范进出口秩序、降低贸易成本、加快通关速度以及行政效率的提高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虽然,我国电子口岸建设已见成效,但由于电子口岸建设周期较长,且规模巨大,就整体而言,我国电子口岸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加之各个地方电子口岸起步不同,或早或晚,在建设、管理以及运营方面的模式也会有所不同。此外,由于当前正处于大数据时代,需要面对量大、类型多样以及价值密度低的庞大数据源,如何对这些数据信息加以选择利用,也成为地方电子口岸大数据挖掘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在技术平台搭建方面还是在业务设计方面,都给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带来很大的挑战。
三、地方电子口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理念缺乏统一性
首先,各个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时间分先后,且大多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及需求侧重点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对于电子口岸管理系统的功能定位方面也存在不同,从而导致各地区在电子口岸建设的内涵及外延也不同。其次,组织结构缺乏合理性,在建设组织模式方面各地区均不同,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模式、牵头及参与单位的构成方面。最后,系统规划缺乏完整性,由于各个地方信息化水平有所不同,在数据标准方面也会存在不同,特别是国家电子口岸和地方电子口岸之间因利益及定位的不同,往往造成二者之间意见相左,出现一些地方电子口岸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是国家推广系统,而部分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时则采用的是地方自行开发的系统,而这类自行开发的系统一部分与国家电子口岸体系的结构框架及要求不相符合。
(二)应用效能缺乏深入性
就地方电子口岸建设而言,其不仅用于进出口贸易实业以及口岸管理,它还承载着降低企业成本、提升口岸通关率、改善各地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以及促进对外贸易的重任。但就当前电子口岸建设的预期效能及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以上目标并未完全实现,且对于电子口岸综合应用效能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究。
(三)职能转变缺乏实质性
就地方电子口岸建设而言,其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及机构调整方面的结合不够紧密,特别是自行设计的信息平台往往不具备高效率、实用性等特点,实际应用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
(四)信息共享缺乏有效性
就当前电子口岸建设过程来看,首先是各类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特别是政企之间、政政之间存在数字鸿沟的问题,急需解决内外部信息不同步的问题。其次是由于电子口岸大数据来源较为广泛,且涉及很多个企业和部门,加之数据信息流行性较大,从而使得贸易信息存在被恶意窃取或无序传播的风险。这便使电子口岸大数据挖掘模型设计的过程中,数据信息的共享及获取成为首要的设计瓶颈问题。此外,对于电子口岸大数据挖掘模型的研发、设计以及应用方面,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科学团队作支撑。
四、地方电子口岸管理对策
(一)加快推进及完善地方电子口岸“单一窗口”建设
图1
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这一背景,建设“单一窗口”(如图1)已然成为各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间推进贸易发展和促进贸易便利化的一个重要策略。因此,为保证我国能够积极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全球化,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平衡、稳定发展,以及推进地方电子口岸的建设步伐,需加强对“单一窗口”工程的建设及完善,并对“单一窗口”总体业务系统进行规划,将其打造成为“多特色、一智慧、一核心、一支撑”以及“大外贸、大物流、大通关”为一体的、便捷的公共服务平台。
(二)加快改善地方电子口岸的通关环境
面对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总体趋势放缓的情况,再加上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逐年攀升,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压力过大,以及外贸发展不确定、不稳定等诸多问题日益增多,面临这样一个新形势新挑战,各地区必须加强对口岸通关环境的建设,本着降低贸易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原则,加强通关管理监督,结合国家现行政策法规,扩大口岸服务范围,同时为口岸提供司法仲裁服务,对口岸范围内诸如商品进出及贸易景气等方面进一步实施拓展分析,以便为预警服务提供更多的数据依据。另外,推进口岸“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换。建设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建设一窗口的物流贸易服务通道,使服务范围扩大,使地方电子口岸的应用效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
(三)加快推进相关技术创新和变革
地方电子口岸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便是推进技术的创新和变革。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以及云计算等一系列的新型技术的出现,为电子口岸信息化建设面向高端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因此,在进行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的过程中,其作为口岸信息化综合应用最为核心的领域,肩负新理念、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任,需充分发挥出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并通过科技创新来引领地方口岸的服务及管理创新。如在大数据环境下,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积极构建电子口岸数据资源体系,为政府及企业决策以及贸易进出口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四)加快推进政府部门之间、政企之间以及国际间的互联互通
地方电子口岸的建设需从加强政府之间的互通互联出发,加强各地区政府之间以及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助,着力打造集商务服务、物流、通关为一体的“大通关”信息服务平台。在进行口岸环境建设的过程中,除国内环境外,还应该加强同其他国家及地区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口岸通过环境面向国家化发展,加强单一窗口国际贸易业务协同关系(如图2)。所以,对于地方电子口岸的建设,不仅需要紧靠国家电子口岸建设标准,发挥地方优势特色,还应该具备国际战略的思维和眼光,努力与国际惯例及标准接轨,使地方电子口岸得以稳步健康的发展。
图2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方电子口岸在我国对外开放事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地方电子口岸的管理,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调控,还需要贸易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也应该对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对外贸易事业稳步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