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研究①

2019-10-09马宁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6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大学生

马宁

[摘           要]  当前我国已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阶段。大学生是最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7-0030-02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对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以大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贯穿高等教育始终;要在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在高等教育过程中逐渐发展成有专业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也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有助于提高高校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能力,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早于1755年法国经濟学家Cantillon就率先将“创业者”一词引入经济学范畴;1919年,美国青年商业社对高中生实施商业时间教育;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美国大学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者掀起“创业革命”,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由此逐渐规范化和专业化。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及创业工作,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2002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九所大学开始创业教育试点,2012年下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1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科院联合下发《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的实施意见》。2015年,辽宁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同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创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所有创业者和企业家在辽沈大地上都有施展才华、发展事业的广阔天地。让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2018年,辽宁省发改委组织制定《关于印发辽宁省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政策措施》《关于印发辽宁省大力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沈阳市政府出台《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加快我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通知》《沈阳市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时值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之际,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培养也日益渗透进高职院校日常教育之中,特别是以专业知识能力水平提升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对服务经济发展以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一)针对不同群体创业需求及特点,开展分层分类式创业教育

面对各类需求群体开展创业基础知识、创业政策解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培养,达到提高绝大多数就业学生岗位能力创新、创业意识提升的目的,并为将来培养自主创业意识夯实基础。

通过邀请优秀创业导师、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组建优秀教学团队,采用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专题特色授课与创业成功人士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创业类基础课程设置。

综合分析各专业特点优势及行业领域发展需求,借鉴现代学徒制及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探索尝试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制改革。既在专业课程教学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又在课余时间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选修课程,有效解决了专业教育培养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均衡问题。

(二)结合专业特点及行业发展趋势,将创业教育融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各专业学生经营管理类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教育,在现有国家、省、市等有关文件政策支持下结合专业特点及行业发展趋势,大力探索创业学生人才培养改革。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创业与学业在时间分配矛盾冲突;创业项目资金、技术、政策支持不足;创业经验、论文、专利等成果缺乏有效保护等问题,尝试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弹性学分学制的方式灵活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三)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拓展多层面社会创业实习平台

伴随着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及整体就业困境的日益严峻,高职院校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无资金、无技术、无信息、无渠道、无场地等多项难题。因此,应大力加强依托政府及院校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和校内外创业基地,积极聘请社会行业中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技术创新专家到创业基地开展创业讲座及兼职教学工作,有效解决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培养具备创业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并具备敢于行动、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实践水平高的“复合+应用+技能型”人才。

(四)以各类创业大赛为载体,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孵化

以国家、省、市各类创业大赛及各类学生创业小组(或创业社团)为载体,为有意愿创业的学生积极普及创业政策和知识,了解创业文化、激发创业活力、提升创业能力、实现创业项目和企业的有效落地。经过创业大赛的锤炼打磨,有意愿创业的学生在专家和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对创业项目进行细致筛选、有效计划和实战演练,积累了大量真实有效的创业经验,对创新创业企业注册成立和人才培养孵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全面创新创业观念意识还有待提升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刚刚起步,虽然多数学生和教师已经认识到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性,但重视程度仍有不足,缺乏全面整体进行创新创业的观念意识。

(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成熟企业落地速度还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需提供让学生体验真实创新创业环境的场地, 并设计富有自主性、创新性的实践模拟训练, 在场地和经费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投入。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 只有少部分来源于合作企业、研究机构及优秀校友捐赠等, 基地建设所需经费投入不足。

另外,受客观条件影响,校内外有创业意愿的创业者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场地问题和培训衔接问题,亟待更多的“双师型”指导教师和有经验的创业者进行指导,孵化成熟即能够自主经营的企业速度相对较慢。

(三)创新创业基地“双师型”教师欠缺

目前,创新创业基地师资主要是高校内部教师及辅导员,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具备完善学术背景和丰富创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

(四)创新创业基地制度保障尚需完善

在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和管理中多涉及招生就业处、团委、学生处、教务处、财务处、后勤处、二级学院等多个部门范畴, 并与社会中的政府、企业、社区存在着紧密的连接性和协调性。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整体性的顶层设计, 在制度建设、管理运营和實施细则上相对薄弱,资源利用率不高。

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及思考

(一)塑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宣传,改变原有固化思维模式,鼓励接纳并促进大学生开展创业行为,迈出创业脚步,给予并提供各种政策信息和技术支持。定期开展创业成功者进校园活动,邀请成功创业校友和专家学者做有关行业发展和创业领域的报告,开阔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专业领域前沿知识。借助学院加入的校企联盟和职教集团,开展与企业需求想适应的学生创业项目。

(二)调整教育思路及教育理念

把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联系起来,调整创业教育为大众教育、全员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借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企业资源优势,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校外企业建立的创新创业基地和青创空间引进校园,实现创业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加强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在选派高素质优秀教师参加穿创业创业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学习的同时吸纳一部分创业成功者加入创业导师队伍之中,用“现身说法”把理论和实际真正统一起来,弥补校内教师创业实践经验不足的弱点。

(四)加强创业人才的培养

创业初期,大学生创业者对国家的一些政策了解得还不是特别透彻,对政策的解读还不是很到位,创业主管部门及创业指导教师还需加强指导力度,促进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业中去,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并补充经济发展短板。

当前,我国已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阶段。大学生作为最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是积极实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先行者和冲锋队。高职院校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高技能、高素质学生的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月.创新创业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7(1):81-83.

[2]黄德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3):143-145.

[3]孙婷.赵晏鹤.美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及其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7(8):82-86.

[4]王恒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80-82.

[5]蒋冠周,冯健娜.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1):60-64.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大学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