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企协同模式下的中职美术课程改革

2019-10-09陈桂兴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6期
关键词:美术设计职校跨界

陈桂兴

[摘           要]  当前,校企合作仍然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状态。要实现实践教学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培养创新性实用美术人才,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分别从“校企协同,合作共赢”“转变观念,重塑师资”“整合重构,对接翻转”“建立体系,跨界培养”等方面就校企协同模式下的中职美术课程改革展开阐述。

[关    键   词]  校企协同;美术设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7-0200-02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早在2018年4月就联合发布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办法明确指出 “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最近,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当前,校企合作仍然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状态。据了解,很多学校的课程教学 “重知识、轻技能”等问题普遍存在,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严重脱节、缺乏竞争力。其主要原因是职校教学与企业标准不一致,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笔者认为,美术设计是中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科,要实现实践教学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培养创新性美术实用人才,必须与时俱进“促进产教融合”“改革创新”。

一、校企协同,合作共赢

校企合作是学校对接“市场”,实现“双精准”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院校实践教学和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发挥职业教育为地方产业经济服务,企业为职校实践提供便利,进一步深挖校企合作的潜质,更新育人理念,充分依托地方产业优势、资源共享,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发展、互利共赢。譬如顺德龙江有着“中国家具制造之都”“中国家居建材之都”等美誉,我们可以利用本校的家具、美术两大专业优势,与本地众多的家具、家居、建材企业行业进行深度合作、资源共享,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具体可以开展以下形式的校企合作。

(一)勤工俭学

利用寒暑假期间,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

(二)见习打工

根据周边行业企业的需求以及课程要求,为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安排为期三个月到半年的短期见习,通过见习岗位学习相关设计技能、知识,并适应社会环境,为第三学年的实习就业打下基础。

(三)实习就业

实习就业仍是当前大中专院校的头等大事,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为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

(四)定向培养

依托本地家具、家居创意产业优势,我校可以与佛山家居、顺德家具协会等行业、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更好地为企业定向培养、输送适用的美术设计人才。

另外,还可以通过课程调研、合作开展创意实训基地建设、合作开展创意培训项目等形式和途径加强校企合作。

二、转变观念,重塑师资

教学改革,观念先行。职校教师和普通中小学的教师有着本质的区别,职校教师不仅仅要重师德,更要紧密联系现代企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我认为,轉变观念,引入优秀企业文化机制和理念,重塑师资是改革的关键。

目前在大多数职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差异”, 重“个体”轻“合作”,重“讲授”轻“探究”等传统课堂教学弊端。因此,中等职校教师亟须转变教学观念。

(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时代在变,岗位在变,学生在变,教材在变,美术设计教师必须保持终身学习观,抓紧充电,与设计“市场”紧密联系。教师必须由“经验型”向“专家型”“教练型”“企业型”导师转变。

(二)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观

如转变美术课堂教学目标,改革设计教学内容,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能力培养为中心”转变,着重培养美术创新精神,使学生从枯燥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桎梏中解放出来,做创新、创意的主人,发挥美术专业创新、创意的特长,增强社会适应性。

(三)教师要转变课堂角色观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往往只需要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而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课堂教学与探究活动的引领者。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 大胆改革、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创设最佳教学情景,积极营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探究式课堂,使学生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动眼看、动脑思、动笔画、动手做……让美术教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忙”起来。

三、整合重构,对接翻转

当前,很多职校的美术专业仍然采用十年前的课程设置,教材陈旧落后、教法单一,在美术传播多元化的今天,只有紧跟“市场”节奏,才能真正做到“校企协同”。笔者认为: “整合重构”必须“对接企业”,“翻转课堂”必须“以生为本”。校企协同模式下的美术设计课程改革,一方面可以根据中职美术的专业特点主动与企业岗位“对接”,与创意“市场”对接,改革课程内容、整合课程结构,“重构”开发出与时俱进的校本教材;另一方面可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把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翻转”。

(一)改变美术课程教学过于“重技能,轻理论”的教学倾向

可以适当增加美术设计理论,以“理论”支撑“技能”,让学生提前形成“素描”是为了“设计”、“色彩”是为了“生活”的正确理念。引导学生在获得美术设计基础技能的过程中学会主动观察、主动学习。

(二)改变美术课程结构过于“重基础,轻发展”的训练模式

以往美术专业的课程结构一般是:高一“打基础”,高二“重模仿”,高三“学设计”。尽管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但由于很多学生长期只接受机械重复的美术基础训练,造成很多学生只会模仿复制,缺乏灵活变通的个性“设计”思想。因此,我认为可以通过“整合重构”美术设计课程内容,让“设计”提前就介入高一的素描、色彩课,让枯燥的临摹、写生课更具有创意和设计感。建议在中职三年的课程规划时通盘考虑,合理设置美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增设综合课与设计选修课,以适应时代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选择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改变美术课程内容过于“重教条,轻体验”的教材短板

当前很多中职美术课程教学很少涉及“美术体验”活动,譬如高一注重于室内写生与临摹,高二则以“灌输”书本理论和技能为主,高三下学期就直接到企业“顶岗实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没有真正的“市场”体验,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缺乏市场竞争力,与企业生产相脱节。违背了“设计是为生产服务,为创造美好生活服务”的基本原则。因此,要加强课程内容与人们生活、设计“市场”的对接,多进生产企业、多走创意“市场”,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感受、艺术体验,让学生在“体验”教学中增长知识,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技能。

(四)改变美术课程实施过于“重讲授,轻探究”的教学弊端

倡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乐于探究,鼓励课堂教学多采用“任务驱动”“头脑风暴”“翻转课堂”等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主动搜集和处理创意信息的能力,解决个体探究与合作策划的能力。

(五)改变美术课程评价过于“重模仿,轻创意”的考核标准

近年来,很多地方把美术考证的通过率作为衡量学校绩效的重要依据,而当前美术考证的重要标准是写实性。这样,无疑会加大基础素描、色彩的训练比重,会把课堂教学演变为临摹、画照片等机械性重复训练的教学“新常态”。久而久之,很多教师就形成了“重模仿,轻创意”的考核评价标准,这样对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和长远发展都十分不利。因此,美术课程的评价标准要改革,应把促进学生长远发展、教师提高和促进教学实践创新的功能放在课程考核标准的首位,强调写生与临摹能力的功能,同时鼓励求异创新。

四、建立体系,跨界培养

“跨界”(crossover)顾名思义“交叉、跨越边界”,意指跨越两个或多个不同领域、文化及行业的合作。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跨界设计的日趋频繁,传统“窄而精”的分类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美术专业发展需求。2017年6月23日,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以“跨界·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与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主题。笔者认为:“跨界·融合”不仅适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与人才”培养,也是現代美术创意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一)建立体系,实现校企优势互补

职校和行业企业之间要实现优势互补,就要开展产教深度融合,建立新的校企合作体系,真正做到“校中厂”“厂中校”。一方面,学校要培养创新性美术适用人才,满足企业岗位新需求;另一方面,行业企业也要利用自身优势为职校人才培养服务。

(二)跨界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网络多元化新传媒的出现和发展,单一的美术手绘、平面设计或3D人才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岗位的需求。笔者认为,现代美术设计人才属于复合型创新人才,“大专业,小方向”是未来“跨界培养”发展的新趋势。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美术人才必须建立体系“跨界培养”。因此,美术课程改革应积极对接“市场”,建立校企协同新体系,探索“跨界培养”育人新模式。

总而言之,现代职业教育就是面向职场、面向“市场”的专业教育。美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面向具体的职场,对接“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才有社会价值。校企协同模式下的美术课程改革,必须转变观念、立足“市场”,“校企协同,合作共赢”是前提;“转变观念,重塑师资”是关键;“整合重构,对接翻转”是途径;“建立体系,跨界培养”是趋势。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新华社网,2019-02-13.

[2]胡春艳.“新工科”为大跨界时代培养创新科技人才[N].中国青年报,2017-05-09.

[3]丁伟.谈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中职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8).

[4]张永涛.德国“双元制”模式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新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美术设计职校跨界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②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萌鸟呱呱表情包设计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跨界•匠杰
百年职校与支教项目“美丽中国”共探教育均衡
跨界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