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MET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19-10-09温立全吴继坚罗彩茹
温立全 吴继坚 罗彩茹
[摘 要] 一体化课堂评价是一体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汽车维修专业的一体化课程为例,通过建立基于COMET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的“课堂教学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一方面动态跟踪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及时认知自我、发掘自身潜力、增强自信心、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1];另一方面完成一体化课程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效果分析,为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供核心数据。
[关 键 词] COMET;课堂教学;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7-0034-02
在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职业能力综合培养与过程化评价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点。职业能力测评是指按照教育目标和职业规范,通过大数据测量被试者在特定职业领域的认知能力特征,包括对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和不断学习的能力的评价[2]。本文以COMET职业能力模型为基础,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设计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对小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相互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动态评估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修正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课程体系,有效驱动“教”和“学”的双向发展[3]。
一、建立基于COMET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的“课堂教学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COMET职业能力测评模型包含能力要求、能力内容和职业行动三个维度,它是以纸笔测试进行的大规模诊断技术,多用于阶段性和区域性的职业教育比较研究,其追求的是职业效度,测评要求与具体课程无关[4]。课堂教學作为一体化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能够实时具体地测评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水平,分析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为大规模的测评方案提供数据基础。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从COMET职业能力测评模型所包含的三个维度,考查一体化课程的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以学习目标为指导,确定评价指标和对应的职业能力。评价指标包含通用性指标和专业性指标,通用性指标指与具体课程无关的指标,专业性指标指与课程和学习任务紧密相关的指标。
二、职业能力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汽车维修专业电气故障诊断课程“电动窗故障诊断”任务中的“电动窗的故障排除”学习活动为例。
(一)职业能力评价指标的确立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包含以下内容:(1)能够规范填写工单,合理分配人员,制订有效的工作计划。(2)能够检索电动车窗故障诊断信息,排除电动车窗故障并恢复性能。(3)能够建立完整的诊断思路并进行总结。(4)能够利用PPT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并相互评价。(5)能够在团队作用下高效及时完成工作任务。(6)能够执行工作的过程性检验及7S理念。
根据教学目标确立评价指标,通过学习实践培养职业能力。评价指标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的不同进行设计,在学习活动“电动窗的故障排除”中包含PPT制作能力、展示能力、诊断能力、创新性、团队合作和7S管理6个能力指标,与之相对应的有诊断思路、视觉效果等23个评价要点,学生按照评价指标训练相应的职业能力。
(二)职业能力评价要点的评分
在6个评价指标的具体评价中,小组根据被评组的诊断结果、展示情况及师生的点评进行“PPT制作能力”“展示能力”及“诊断能力”三个项目的评分;组间交叉质检员根据学习过程中的记录陈述被评组在团队合作和7S管理项目中的表现并评分;小组综合被评组的展示和质检员的陈述,给予“创新能力”项目的评分。
此外,在23个评价要点中均有对应的评价内容,例如“仪容仪表”评价内容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语言表达”主要评价“吐字清晰、声音洪亮”等。单个评价要点均以满分10分计,分为优(10~8分)、良(7~5分)、中(4~3分)、差(2~0分)四个等级。
(三)职业能力评价指标的数据统计
评价要点的得分由学生和教师评分按照一定权重进行统计,采用百分比作为最终得分,因此单个评价要点的分值设定与结果无关,而与评价指标关联的评价要点有关,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师生评价比例与评价能力相关。
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对评价要点的评分把握不够客观,建议初期进行数据统计时,学生和教师的评分比重为5∶5(即所有小组对单个评价要点评分的平均值与教师的评分各占50%),随着职业能力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日趋成熟,学生的责任心和成就感增强,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评分的客观性,可将学生与教师的比重变为6∶4或7∶3,在学习活动“电动窗的故障排除”中,学生与教师的比重为7∶3,充分由学生评价职业能力,以此训练学生的社会能力,以下表中的“诊断思路”评价要点为例,6个小组的平均分乘以0.7加上教师评分乘以0.3得出第一小组在该评价要点的初始得分为6.867分,而后与满分比值的百分比68.7%作为该要点的最终得分。
(四)职业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由于课堂教学的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与学习活动关系密切,包含通用指标(如团队协作、7S管理等)和专业性指标(如PPT制作能力、诊断能力等),且评价小组和评价要点较多,本文体例“电动窗的故障排除”学习活动共有23个评价要点,7个评价主体(含教师)评价6个小组,由近1000个数据统计得出评价结果,以图表直观展示。既可以反映各小组单个/多个指标和单项/多项能力达成效果,也可以对比各小组能力在班级的层次和总体达成情况,从而全面有效地评估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
对上面图表中所示的综合能力和单项能力分析如下:
小组整体综合能力较为均衡,第三组综合能力相对偏低,缘于专业能力偏弱,导致延期完工,多项评分偏低,影响综合职业能力,但该小组7S管理处于中上水平,表明一体化教学对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小组的 PPT制作能力、展示能力、团队协作、诊断能力等多种能力指标达到良好水平,表明学生在办公软件及多媒体应用、专业能力、仪容仪表、观察对比、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工作责任心和安全、节约等职业素养方面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一体化教学对训练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方面具有一定成效。
学生多个单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分较高,而创新能力整体偏弱,可以分析出一体化教学训练了学生在COMET职业能力模型的过程性、功能性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定向和程序性任务,且能够做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而对随机性未知任务的设计能力则需要加强,例如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随机变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优化过程管控,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分析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职业能力评价加强了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鲜活”起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比、学、赶、超”的心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构建“课堂教学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设计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参数及指标,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展示评价结果,能跟踪学生的动态职业能力变化,使学生及时认知不足并提升自我,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也为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以及职业教育体系设计和教育质量控制提供核心数据,为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培养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2]辜东莲.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3]曹洋,冯琦琳.基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项目化课程设计及实施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7):37-41.
[4]赵志群,庄榕霞.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研究[J].职教论坛,2013(3):4-7.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