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本土元素,发展乡村文化

2019-10-09卜庆军李敏

艺术大观 2019年16期
关键词:龙船乡村文化文化资源

卜庆军 李敏

摘要:本文通过调研了解村民对文化的需求,挖掘景山村已逐渐淡出村民视线的龙船传统民俗文化,整合文化资源、服务资源、文化名人资源、村民资源,恢复龙船表演。同时打造文化服务阵地,建立志愿者团队,促进村民的活跃度和参与度。

关键词:龙船;乡村文化;村民参与;文化资源

每天傍晚,安排好家人的饮食起居后,王娟(化名)总是会到景山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村里热爱龙船的村民一起舞动旱龙船,唱起欢快的龙船歌。曾几何时,王梅(化名)只是一名普通的锶矿工人,和其他村民一样,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但自从溧水经济开发区景山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运营以后,村里来了专业社会工作者,王梅(化名)的生活方式就彻底发生的改变,她不仅成了一名文艺志愿者,还是传统民俗的传播者。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溧水经济开发区景山村以蒲杆戏园为基础倾心打造了景山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设有阅览室、亲子室、健身房、书画室、放映室、棋牌室、大戏台等功能区,是集书报阅读、影视观赏、科学普及、文化传承和文艺表演于一体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中心。

一、准备:文化寻根,积累资源

景山村位于溧水经济开发区西北部,现下辖蒲杆村、田家村、山西头三个自然村,共有950户2459人,其中蒲杆村已有千年历史。2019年4月25日,南京市兴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受景山村村民委员会委托,承接运营景山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为民文化服务项目。社会工作者进驻中心初期,对景山村进行了全面的走访调研,了解乡村文化资源。

通过调研,社会工作者发现,景山村文化底蕴较为深厚,不仅有传统民俗龙船、武术、戏曲,还有现代文明舞蹈、管乐、诵读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都搬到了城里,村上的老人也很少舞龙船,传统民俗文化几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成为几代人的遗憾。更有老人坦言,“有生之年希望再看一次龙船表演,听一听龙船歌。”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工作者的目标和使命。

在当地村民的协助下,社会工作者对村内“文化名人”逐一进行了访问,还原了龙船文化的“真面目”。龙船文化在景山村已经传承300多年,早在村民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旱龙船的外观似鱼非鱼,颜色鲜艳,龙船表演有指挥、乐器、伴唱、小丑等角色。只有在春节和大型庆祝活动,村民们才会舞动龙船,唱起龙船歌,挨家挨户送上节日的祝福。但是近几年,龙船表演已没有了。

社会工作者对景山村文化资源进行了梳理,建立景山村“文化名人”库,为今后振兴乡村文化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景山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经过装修整合,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对村民开放。在这里,0-3岁的婴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可以愉快地在亲子室玩耍;村民们在棋牌室打牌,中心为他们提供茶水;喜欢健身的村民在健身房锻炼身体,体验运动带来的舒适;到了晚上,广场舞爱好者可以尽情地在广场上舞蹈,一片安宁祥和。

二、融入:登台亮相,对接磨合

经过前期的准备,社会工作者尝试着组织村内“文化名人”参与到节日文化活动中。2019年5月1日,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中心计划组织一场大型庆祝活动。社会工作者基于对村内文化资源的了解,撰写了策划方案,并邀请相关文化节目的负责人共同协商准备事宜。村民自己搞文艺晚会?这个话题不胫而走。在村民的质疑声中,社会工作者坚持陪伴节目负责人一遍遍排练节目。对于从未上过舞台的农民来说,走出第一步非常关键,它考验的不仅是演技和才能,更是展示自我的胆量和勇气。

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专门为表演节目的村民制定了排练计划,并提供了服装、道具等支持。景山村内三个自然村各有一支广场舞队伍,每支队伍的人数在5到10人之间,年龄跨度较大,平日组织涣散,水平一般。在这次活动中,社会工作者邀请专业舞蹈老师现场教学,极大提高了广场舞队伍的水平。在建党节当天,三支舞蹈队纷纷亮相舞台,获得了台下400余位村民的阵阵掌声。

为规范管理文化资源和中心场地,中心与村内“文化名人”的代表共同成立了“爱尚景山”文艺志愿者服务队,用以发展和弘扬社区文化。经过宣传倡导,广场舞队伍的村民、“龙船队”的队员以及有才艺的村民共计87人报名参加。社会工作者以“爱尚景山”文艺志愿服务队为载体,加强对志愿者进行管理。在日常训练中,中心邀请专业的老师对广场舞队伍进行现场指导,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愿加入广场舞的行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的丰富。在节日文化活动中,志愿者们根据需要排练集体舞、歌伴舞、龙船歌等节目,能够登台表演让他们感觉很有存在感和成就感。

三、推广:三方联动,各展所长

经过一年的努力,景山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景山村党总支的指导之下,逐步探索出“三方联动”的工作模式,即景山村村委会为中心建设和文化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中心发挥着社区连接村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也是新时代理论政策宣传的窗口;“爱尚景山”文艺志愿服务队则以文艺节目的形式服务村民、教育村民。

让龙船再次舞起来是村民的心愿,景山村“龍船队”从组建到登台表演,历经一番波折。组建龙船队并非小事,社会工作者首先采用口述历史的方式,用文字和视频记录龙船的传说、龙船歌。在村民张春燕(化名)的家中,社会工作者看到了“龙船”道具,端传芳介绍,“现在会表演的村民数量达不到要求,而且排练成本较高。”

在暑假,中心为青少年开展了“文化传承”暑期夏令营活动。特别邀请了文艺志愿服务队队员王梅(化名)、彭华(化名)等人向孩子们普及龙船文化知识。孩子们亲身体验了摇摆旱龙船,学习唱龙船歌,但是不能亲眼看一看龙船表演,他们对“龙船”仍然有些陌生。景山村村委会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拿出专项资金进行支持。

经过加紧排练,“龙船队”终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之际登上舞台,12名村民用传统民俗文化为祖国生日献礼,勾起了村民们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我是专程从城里回来看龙船表演的,我们一家人都回来了。”一位老人如是说。参加过夏令营的孩子们通过现场观看龙船表演,对“龙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四、展望:村民自治,文化兴盛

社会工作者在运营景山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期间,注重培养村民参与意识,发展文艺志愿者。根据村民文化需求,中心逐步推出“文化服务包”等系列服务活动,每个“文化服务包”都由村民志愿者协助实施。针对老人,中心定期举办一次棋牌比赛或经典观影活动。每次活动都是村民自发组织,活动秩序井井有条。

在传统节日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主要依靠文艺志愿者的力量,通过民主协商,共同策划节日活动,需要表演节目的就由志愿者进行编排表演。经历数次,村民志愿者已经可以自信地上台演出。这种村民自编自演的文艺形式,不仅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乡村文化生态,成为乡风文明的载体。

猜你喜欢

龙船乡村文化文化资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龙船饭
端午美食除了粽子还有啥?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