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鱼呜嘟”作品的创作特点与代表曲目分析

2019-10-09武鹏

艺术大观 2019年16期
关键词:创作特点

摘要:嘉鱼呜嘟是一种流传久远的民间乐器,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他作为一种地域性民俗乐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流传,凭借着独特的演奏方式和简单易得的制作工艺,在一代代人之间传承往复。在当代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嘉鱼呜嘟的作品创作伴随着乐器音域的拓展不断向前推进,并形成了良好的传播辐射。其作品既能够驾驭轻快婉转的曲调,也可以充分发挥低沉忧郁的声音特质,在艺术创作进程中展示出良好的特性化色彩,为其传播与传承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关键词:嘉鱼呜嘟;创作特点;代表曲目;艺术风貌

荆楚大地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这里有着自成一派的文化历史,在得天独厚的地理及人文背景中也拥有炫目的民俗文化特质。嘉鱼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人民群众在漫長的劳作耕耘中对音乐艺术有了特殊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一种名不见经传的特色乐器——“嘉鱼呜嘟”也应运而生。

一、嘉鱼呜嘟的起源和演变

在中国古代民间乐器的制作工艺中,根据可以获得的材质类型,被划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大类型,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八音分类法”。在不同的地理和其后面貌中,大自然所给予的物质基础不同,当代人民的取材方式也各有千秋。其中,土制的古乐器种类相对来讲比较少见,在远古时代曾有过一些制作方式,但由于结构的不稳定,以及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条件因素的破坏,因此在民间流传逐渐收窄。嘉鱼呜嘟的创始形态便是一种土制的哨口吹乐器,在发展沿革过程中取材于当地所特有的土质结构,通过简单的制作方式,获得良好的造型和吹奏工艺。早期的嘉鱼呜嘟与当代人民群众的劳动生产方式息息相关。由于当代捕鱼行业十分发达,水资源丰富,牧童在河边放牛时会用泥土制作嘉鱼呜嘟的乐器进行吹奏。因此,早期的嘉鱼呜嘟均为鱼的造型特点。制作好的半成品用芦苇穿孔,两个气孔一个用于进气,一个用于出气。这便形成了早期的单孔嘉鱼呜嘟。

通过当代嘉鱼呜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开发研究,制作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毕寅生先生的发掘中,将嘉鱼呜嘟的音域拓展为11度之多,音色也在材质改良之后变得饱满圆润。这些全新的特性促使其能够驾驭多种多样的音乐曲目,不仅可以用以独奏,也可以在乐队中担任色彩乐器的职能。

二、嘉鱼呜嘟创作特点和代表曲目分析

早在20世纪80年代,嘉鱼当地的老一辈村民就用自制的嘉鱼呜嘟吹奏许多耳熟能详的老歌曲,这对于毕寅生的改良创作给予了许多灵感。在他的改良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嘉鱼呜嘟的演奏范围拓展,音色转变和相关音乐的创作,于是便有了著名的嘉鱼呜嘟独奏音乐作品《野洲情趣》。

这首作品的创作将嘉鱼呜嘟这一乐器本身的艺术水平发挥到了极致。作曲风格轻快活泼,将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在创作审美情趣方面,《野洲情趣》充分表达出创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许多点点滴滴的自然界声响均纳入创作观察之中,音乐灵动优美,既有活泼跳跃的一面,也有舒展清爽的缓慢流淌。这首作品的创作成功,打开了嘉鱼呜嘟面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的大门。作品充分展示出这种小众化的本地传统乐器,如何在当代音乐文化环境中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又如何充分拓展自己的表演空间,驾驭更加复杂的音乐节奏和旋律线条。

除了快节奏的《野洲情趣》,毕寅生还创作了另一首充满情感线条和惆怅审美之感的独奏作品《思念》。这首作品着眼于海外华人华侨对于祖国的无限思念之情,将海外游子的赤子之心充分表达出来。作品在缓缓且有些哀凉的音乐声线中娓娓道来,如同一位歌者在用声泪俱下的表情倾诉着自己的衷肠。这样的气质与艺术造诣,对于嘉鱼呜嘟乐器的音色做出了精准的判断和良好的贴合,使人充分感知到当代传统乐器能够在舞台演奏中所胜任的角色,也对嘉鱼呜嘟的乐器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在当代特有的文化艺术空间中,嘉鱼呜嘟的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以传播促传承的方式,在创作中寻求与时俱进的灵感支撑,用大众所喜闻乐见的音乐题材和表达方式进行诠释和梳理。在过往的几百年时间里,嘉鱼呜嘟在民间智慧的积累中逐渐成形,又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而在当代社会文化急速变化的背景下,嘉鱼呜嘟的成长与成熟,更多的是需要依赖艺术创作的丰富拓展,不断显示出具有创新性的创作眼光。与此同时,学校教育作为重要的一环,应当纳入视野中,以本地教育的专业化人才聚集来实现对于嘉鱼呜嘟乐器本身演奏技法的掌握,以及对这一乐器作品创作和音乐传播发散的支持力度。嘉鱼呜嘟的未来发展道路离不开地方政府和教育、创作、表演领域的综合力量支持,只有将其从一种静态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演变为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活态化传承方式,才能够保障嘉鱼呜嘟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进,走出一条别样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周青青.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黄允箴,王璨,郭树荟.中国传统音乐导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3]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和教学[J].中国音乐学(季刊),2006(01):81-84.

基金项目:湖北科技学院校级教研项目;项目名称:“嘉鱼呜嘟”作品的创作特点及代表曲目分析;项目编号:2017-XB-035。

作者简介:武鹏,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创作特点
朱践耳钢琴作品《叙事诗<思凡>》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的研究
朱践耳钢琴作品《叙事诗<思凡>》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的研究
论东野圭吾小说创作特点研究
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的演唱风格研究
《红楼梦》音乐的创作特点及风格分析
朱良镇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概述
论南宋诗人孙应时山水纪游诗的特点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