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钢琴演奏者与作品的关系

2019-10-09倪磊

艺术大观 2019年16期
关键词:音乐表现钢琴演奏风格

摘要:钢琴演奏中,作为演奏客体的音乐作品对演奏者诸多方面的内在要求甚至于制约是由作品本身的时代性、作曲家本身的风格特性与后人对作曲家风格流派的定性三个方面所决定的。而对于一个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诠释,主要是从作曲家所属风格流派入手并延伸到其他两个方面。不同时期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在音乐体裁,表达,总体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而同一时期风格的音乐作品又由于作曲家自身的审美倾向、演奏者的性格、能力等因素而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

关键词:钢琴演奏;风格;个性化因素;音乐表现

一、演奏者的个性化因素

演奏者的个性化因素总的来说包含了两个方面:演奏者的技术表现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即艺术修养)。在长年不断对钢琴音乐的研习过程中,技术能力与艺术修养不断的融合,并因相互作用而在各自方向上有所突破,最终将二者内化为演奏者自身的气质。演奏者技术能力的进步离不开长期的专业训练,而在训练的切入点、方法、方向上的迥异又使得演奏者在演奏技术成型后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甚至于很多演奏者在不同演奏技术运用的娴熟程度上有所侧重。

演奏者艺术修养的培养与形成不仅仅是一种演奏者多年来不断研习音乐作品的累积效应,它更取决于演奏者通过这些作品而获得的与之相关的哲学、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在演奏中艺术修养的体现绝不是演奏者对作品情感表达的冲动与欲望,而应是对音乐审美追求在气质上的内化与文化上的沉淀。技术表现能力与艺术修养良好的融合是准确诠释钢琴作品的必要条件,这使演奏者在个性化演奏过程中虽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倾向却不至于背离音乐作品的本质。

一般认为,钢琴演奏是对乐曲进行 “二度创作”的过程,而 “二度创作”有一个重要原则,即对一首乐曲而言,个性化演奏只是准确表达乐曲内涵及风格的一种必要手段与过程,而非结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作为手段与过程的“个性化演奏”与“演奏的个性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必须受到作品风格的严格约束。约瑟夫·霍夫曼(1876—1957年,波兰钢琴家)曾说过:“如果十个钢琴演奏者都以同样的标准方式研习同一首乐曲,毫无疑问,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仍会奏出与其他九个人不同的效果,而演奏的成功与否,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对作品风格的把握。”

同时,欣赏者有着各自不同的审美情趣,对于非专业的欣赏者,他们大都会被演奏者娴熟演奏一首乐曲时所呈现的强烈的音响效果、甚至于肢体语言等因素所震撼,如此也极大地鼓舞了演奏者的自信,以至于演奏者在“二度创作”中往往做出更大胆的尝试。但问题在于,非专业地欣赏着更多的利用感官的本能对演奏者演奏的优劣做出判断:流畅且优美的旋律,娴熟的演奏技巧似乎便决定了演奏者的成功与否。但这仅仅体现的是演奏者舞台统治力的强大,因为非专业的欣赏者并不会去深究乐曲的内涵,更不会在细节上为难演奏者,这往往使不成熟的演奏者在公开演奏时展现出了舞台效果,但却丢失了作品的真正风格。因此,演奏者若要准确的诠释出音乐的实质并将欣赏者真正带进作曲家的精神世界则必须准确的谨慎地控制住“个性化的演奏”,在精确理解乐曲的基础上将其与“演奏的个性化”和谐的统一。

二、音乐表现的内在要求

钢琴演奏者为了将自己的演奏技术与艺术修养融入音乐作品之中并以个性化演奏的方式展现出来,应当对所要演奏音乐作品的方方面面进行尽可能深入细致的剖析。任何一个音乐作品都具有其音乐表现的内在要求,这是由音乐作品本身的特质所决定的,演奏者要准确地把握不同音乐作品的特质,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甚至于作曲家的个性特征是建构作品风格框架的先决条件。而对音乐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及作曲家个性的深入探究,其意义并不只在于为演奏者的情感表达定下基调。

事实上,三者与音乐作品的关系清晰而明确——“时代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曲家作曲的动机,即创作意图,动机的不同,使得作曲家在乐曲结构的编排上有着不同的选择,由此产生了对大型,中型音乐作品及音乐小品的划分;“民族性”则使不同的作曲家在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及所运用的节拍节奏上做出不同的选择,浪漫主义时期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弗兰德里克·肖邦(Fredrick Chopin,1810—1849年,波兰钢琴家、作曲家)正是因为将本国民歌所常用的调式调性及节拍等因素融入自己作品中而成了波兰民族精神的化身;“作曲家的个性特征”受作曲家所属时代、民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作曲家的个性特征则较为显著地体现在对音乐作品的力度层次,速度变换及音型的设计上,典型的如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年,德国音乐家),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等。

三、结论

一直以来,对于钢琴演奏的相关研究始终围绕演奏者与音乐作品而展开,这其中往往涉及两个核心的问题:即演奏者的演奏技术与音乐表现,演奏者的个人风格与音乐风格。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及作曲家个性特征的深入理解与对乐曲曲式结构,和声语言,節奏音型,力度层次,速度的变化等各个方面的分析是紧密关联并统一的,只有如此,技术能力各异,艺术修养不同的演奏者才能呈现出同一个音乐作品的共性之美——塑造一个符合音乐表现内在要求的音乐形象。

参考文献:

[1]金铮.论钢琴演奏的个性美[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3):100-101,109.

[2]沈丹.钢琴演奏的个性表现[J].音乐生活,2008(9):52-53.

[3]费凡.论钢琴演奏的个性色彩[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67-69.

[4]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根纳吉·齐平.演奏者与技术[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991.

课题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壮族音乐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创新及应用》;项目编号:KY2016YB603。

作者简介:倪磊(1982-),男,汉族,安徽淮南人,党员,讲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音乐表现钢琴演奏风格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网络技术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平衡
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平衡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