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下舞蹈编导教学的创新理念探讨
2019-10-09马苏米
马苏米
摘要:随着现如今二十一世纪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舞蹈行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舞蹈事业当中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就是舞蹈编导教学,与此同时又发展出了舞剧的创作。本文针对舞蹈编导教学中的舞剧创作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舞蹈编导教学;舞剧创作;实践
随着现如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已经有很多的学校都在教学当中开展了舞蹈编导专业,而舞蹈编导又是作为舞剧创作的关键因素,不仅需要高度重视情感的表达,还需要重视到观众的观看体验感觉,也就是说舞剧的创作需要完全的符合观众需求,进一步扩大舞蹈事业的发展。
一、舞蹈编导理论的创新理念
舞蹈编导课在高师舞蹈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艺术素养方面具有显性作用。在教学实践和课程设置方面,优化教学理念与创新意识,是高校舞蹈编导课的核心质量。舞蹈编导课作为师范院校的主修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培养什么人才标准?这些问题应带入舞蹈编导课内部,并明确教学理念。
(一)舞蹈编导理论教学的创新
舞蹈编导顾名思义,是对舞蹈作品进行“编排”和“导演”为典型舞蹈形象的塑造,探寻舞蹈本体的艺术形态和情感思维的变化。从舞蹈编导理论入手,面对教学的对象、任务、方式、方法及步骤,进行全方位而系统的阐述,对于课程的定位、计划、大纲、学科建设作综合分析,教学理念侧重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开发学生的动作思维、音乐感知力、提炼主题、培养构思与结构舞蹈、编排与组织舞蹈能力。在传统编导教学的理念上,寻求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以创新的舞蹈理念为主导,解决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从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编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编舞技法,真正引入舞蹈创编领域。“创”是创新的方式,借鉴多种编舞理论与观念,转变自我意识的开发;“编”包括:动作语言的组织与编排、艺术构思、结构手法、情感交织。从传授知识到转化知识结构,使学生通过舞蹈桥梁,成为体验、感悟、认识生活的方式。因此,方法就变成了“活学活用”的变化模式。
(二)舞蹈编导理论的审美取向
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理念在不断变化,舞蹈审美主要在内在模式与规律上,与社会大众接轨,体现主体的审美意识。
舞蹈编导审美理念的教学改革:1.生活阅历的提炼,生活的体验产生创作灵感,客观世界和生活细节的捕捉,成为创作的动机,展开艺术联想和想象。2.思想情感的升华,舞蹈编创的文化素养与艺术素养,对生活的感悟与诠释,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生活的真实及人物的情感,进行自我解读。3.舞台形象的塑造,在高师的舞蹈编导课教学中,舞台艺术形象的刻画是舞蹈创作的标尺。将生活原型与文本人物夸张、变形为舞蹈形象,营造艺术氛围、丰富舞蹈内涵。教师旨在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力,应对其进行个人情感的导向,提高艺术审美。
舞蹈编导的艺术审美,是编导自身文化修养与丰富想象力及独创精神分不开的。舞蹈艺术是综合性的审美艺术,塑造生动的舞蹈艺术形象,从舞蹈肢体的艺术美出发,构建人类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及丰富多彩的情感,是高师舞蹈编创的目标。
二、新环境下舞蹈编导创新精神的提升策略
(一)激发创作灵感
舞蹈编导想要具备创新能力,必须具备独特的创作灵感。由于每个人的独特性,对生活的体验也会有所不同,舞蹈编导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舞蹈创新的成功案例,吸收优秀舞蹈编导的创新方向。同时,还应该积极去体验生活,从寻常百姓的视角去观察舞蹈创新,并且需要不断培养和提升自身的想象力,敢于去突破舞蹈的审美的局限,寻找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将以上三者融合在一起,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实现创作灵感的激发,创编出极具深度的优秀舞蹈作品。
(二)舞蹈编导创作需要体现形象鲜明性
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当中,舞蹈编导应该着重强调舞蹈形象的塑造,充分体现形象鲜明的特点。因此,舞蹈编导需要重视色彩的重点描述,突出舞蹈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将创新的特色凸显在每一个细节当中。与此同时,动作形象的鲜明性需要融合多种思维方式,以舞蹈思维为基础,建立起美术、音乐、文学等多维度的思维模式,时刻保持思维的活跃,把握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将其转化为舞蹈创新的内在动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舞蹈编导应该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无形,时刻从生活中捕捉具有鲜活表现力的东西,从而创造出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
三、舞蹈编导课程的创新意识
在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传统知识型教育向智力创新教育转变”,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呼吁声越来越大,构建创新教育,也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命题。
(一)舞蹈编导技法的创新意识
舞蹈编导的技法教学中,要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西方的教育中最早明确对创新力的培养定力:1.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造天赋,2.每一个人的创造力都可以被培养和训练。因此,他们在编导技术课中贯穿用头脑跳舞的概念,强调即兴训练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课程,以命题式、设问式、探索式等方法,开发舞者的发散思维,培养潜在的创造力,使教学过程与环节充满活力与生气。教师在运用教学手段时,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伴随编导课始终。
如何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意识的第一步。
(二)舞蹈编导课程多元视角的创新
舞蹈编导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舞蹈编导理论与编舞技法,而在于運用所学知识点,培养创新思维。从教师的角度,创新思维的体现:1.是一种开放型思维,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创作过程与学生的潜能;2.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将其化为学习的动力,培养创新能力;3.没有统一的标准,以学生的独立意识为主,看待其发展;4.当思想发生,分歧时,求同存异;5.改变思维的固有模式,以不同的编创形式,激发学生,优化课堂氛围。
教师要运用多元式教学理念与发散式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培养感性思维。情感的表达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学生的兴趣、爱好源于内心世界的喜好,有了感性认识,才能上升到理性的编排与处理。理性的编创能力是运用编创技法,进行重组、打破、与逆向思维。在舞蹈编创教学中,善用逆向思维。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如:春夏秋冬,而编创从某种角度是打破这种规律,打破是为了创新。重组是整合思维,妥善地利用有效重组,合理配置,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把握能力,将创新能力更透彻化的深入事物的本质,提高创编质量。
四、舞蹈编导教学中的舞剧创作实践
(一)情感表达是舞剧创作实践的重要因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的对于情感的表达无非就是喜、怒、哀、乐这四种形式进行表达,但是在舞蹈当中不仅需要具备爱和恶,当人们在进行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无非就是通过外界因素的影响又或者是自身所表达出的情感,所以在舞蹈编导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创作当中,从创作当中感受到舞剧作品的灵魂所在。例如,古典双人舞《凄凄长亭》通过优美、婉约、细腻、生动地展现了一对青年男女长亭送别的离愁别绪,主要是属于抒情性的舞蹈作品,我们将从这首舞蹈的取名来看就能清晰的看出这一舞剧作品主要展现出来的情感就是悲伤,其中的“凄”字时常会在表演当中出现,而且《凄凄长亭》的主要內容就是讲解一对青年男女在长亭送别的故事,舞蹈通过演员扎实的功底和音乐的意境展现出了情人之间离别依依、委婉细腻的情感,促使整体的舞剧创作实践更加生动形象。
(二)在舞剧创作实践过程当中高度重视情感的处理
当教师在舞蹈编导教学的过程当中,还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在舞剧创作实践时的情感处理情况,情感是每一个人都拥有并能够展现出来的形式,而且在整体的舞剧创作过程当中,需要创作者能够在舞剧创作的过程当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在把文字转换成为舞蹈动作,让观众能够快速的了解舞剧作品的中心思想。著名的舞蹈编导艺术家张继刚老师,他所创作出来的舞剧作品大部分题材内容都是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他的代表作舞蹈《母亲》,母亲是我们都所了解和熟悉的角色,她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同时也用于比喻养育人的某一群体或事物,母亲在各国文化中均是被歌颂的形象,在舞蹈作品当中所讲述的就是一名母亲从年轻在到衰老的过程,为了能够给孩子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从一位美丽的少女变成了沧桑的老人,母亲不图回报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生活的更好,而且现如今人们正在运用各种方式来颂扬母亲的伟大。
(三)有效激发出创作者的灵感
在舞剧创作的实践过程当中,创作者的灵感是舞剧创作的主要因素,只有创作者拥有了创作灵感才能知道自己创作的方向和所要表达的情感,不管是作家还是舞剧创作者都需要拥有自己的创作空间,能够在自己的创作空间中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舞剧《金陵十三钗》,舞剧创作者的创作灵感就是根据《金陵十三钗》电影版本进行演变的舞剧作品,但是舞剧创作者并没有依照《金陵十三钗》电影版本当中的情节进行创设舞剧,而是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自身的主观因素,进而表达出自身对抗日的热血之情,《金陵十三钗》当中的主要内容讲解的就是关于13个女生在一起后,由于年龄、身世等多个方面的不同因素从而导致的分歧,但是当他们看到日军杀死中国人的时候,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弱小,进而投入到战争的过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
(四)名家指导舞剧创作
现如今有很多的学校在舞蹈编导教学当中没有专业的教学人员,而且也没有优秀的舞剧作品,促使学生在进行舞剧创作实践的时候得不到好的锻炼,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就可以在舞蹈编导教学中舞剧创作实践时聘请一些著名的舞剧创作名家,并且通过舞剧名家的讲述给学生提供学习途径,让学生能够和名家进行相互交流,促使学生能把自己疑惑的地方通过名家讲解就能明白和了解,进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对舞剧创作实践的向往。
五、结语
舞蹈编创课是充分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手段,在师范院校如何利用舞蹈编创技法的特殊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解放肢体、将具象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打开舞蹈艺术的想象空间。舞蹈是集文学、美术、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自然科学于一身的综合艺术门类,舞蹈编导课艺术激情与灵感的释放,让舞蹈编导课内部充满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虞德华,冯荣.“以人为本”改革高师舞蹈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2016(01)83-84.
[2]欧建平.21世纪内地舞蹈教育的成绩、问题与借鉴[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02):10-15.
[3]陈乐.审视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校舞蹈教育[J].艺术评鉴,2016(1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