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乡村振兴中传承中国的文化与艺术

2019-10-09吴青泰闫艳

艺术大观 2019年17期
关键词:文化艺术中国传承

吴青泰 闫艳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属于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的重要战略,并且这一概念也在媒体上频繁见报。构建美丽乡村是人们多年的话题,构建美丽乡村必须要结合本土实际情况,根据我国的发展国情,分析历史与现实,展望文献与田野,基于人类学视角下,正确认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与艺术的存在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结合生态宜居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要求,构建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以及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再次过程中必须要将目光聚集在乡村,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的发展情况,尊重国情,正确认识当下,同时要回顾历史。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探究,如何在乡村振兴中传承并发扬中国文化与艺术。旨在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艺术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有效传承,切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承;中国;文化艺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代以来文人们便耕读传家。不仅重视读书,修身养性,加强精神生活追求,也重视土地耕种与生产粮食,确保物质生活。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体现民族的认同感以及他者认同,正确标识民族边界属于最活跃最典型的文化要素,基于国家层面有效应用乡村振兴中,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挖掘与应用,能够促进本民族可持续发展,对于外来游客理解我国多民族文化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在乡村振兴中传承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具体方法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一、乡村振兴理论

乡村振兴战略能够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间的矛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要求,能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我国经济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进展,相比较现代化百年目标已经是越走越近,是令人民群众欢欣雀跃的重要事情。但是,分析当前我国的发展情况能够看出农村发展仍然较为滞后,农村相比较城市经济而言,存在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水平以及智力水平、思想观念落后与传统精神文化、道德伦理有所欠缺等等。所以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将乡村当作独立社会与文化单元,能够基于长远的眼光是根据当前的乡村发展品质以及实际情况,确保乡村现代化能够融入两个一百年的发展奋斗目标中,符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彰显着新农村以及新文明时代的到来。廊坊市在京津冀一体化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急切需要落地的理论研究来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

二、目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所以乡村文化面临困境。分析乡村文化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观念有所之后,部分人们应用现代化理论,盲目的认为我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代表的是生产落后的观念与方式,要想实现现代化快速发展,必须要走好城市化发展道路。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抽取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乡村土地,所以乡村呈现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部分人们错误的认为,农村衰落是现代化与城市化导致的,所以认为建设改造农村的目标是将农村建成城市,但是此种错误观念影响着乡村的实际发展情况,也忽略了农民的需求以及民族的历史文化。此种错误观念并没有促进乡村发展,反而会带来一定的破坏,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所以部分农村存在道德衰落以及传统文化败落、农民精神观念会所等各类问题,与现代化时代下农民并不重视祖辈的历史文化,也逐渐失去了自尊自信,以及传统的物质,盲目的跟从在城镇发展背后一步一步的艰难前行。所以,当前的乡村难以满足农民的发展需求,也无法安放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灵魂,乡村发展面临严重的文化困境。例如:廊坊市与北京和天津接壤的周边乡村,尤其是三河市燕郊的乡村正面临着被城市化进程吞噬的命运,乡村文化逐渐衰落和消失的宿命。

三、在乡村振兴中传承中国文化与艺术

基于理论与实践上角度来看,我们难以说服农民,由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乡村确实付出了一定的牺牲,传承的中华文明也逐步让位给了现代文明。但是,在历史上无论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都没有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消灭农村,也没有哪种说法能够说清我国农村在未来发展中的命运,。所以,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在乡村振兴中必须有效传承并发扬中国文化艺术。21世纪等将三农问题当做发展中的重点内容,也逐步认识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带领人民群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无论怎样发展都切记要传承乡村精神,根据传统文化与自然生态进行可持续发展。基于城乡融合发展以及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实现乡村文化复兴,必须要为乡村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乡村文化能够在现代文明体系中找到发展的准确位置,切记不要简单的进行推倒重来,应当基于文化复兴的基础上满足农民的多元化需求,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能够加强农村精神与理想建设。

(一)正确认识乡村文化价值

我國属于以农耕开国的民族,我国乡村文化创造,并且传承了世界上最具价值内涵的农业遗产以及农耕技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情感认知体系以及趣味文化系统。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领先于世界的生态化与精细化农耕模式,已领先于高品质的食物,尤其是从农业生产中总结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以及道法自然的修身养性生活理念,对于人的生命本体参悟也逐渐深入。回忆历史我们能够发现,虽然我国遭到列强入侵,但是却并没有灭亡,民族也更加繁荣,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具有强大的民族文化基因,即便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我仍有大批先进分子以精神文化信念支撑,在民族挫折或者是屈辱面前奋发向上。人们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辩论问题,应用我国民族文化底气,获取源源不断且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持[2]。

(二)尊重乡村与农民文化需求及创造

分析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情况,我们能够看出乡村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城市化标准分析乡村发展,乡村远远落后于城市,但是基于文明角度来看乡村发展却独具价值。所以在此背景下复兴乡村文化,切记不要全盘否定,应当发现并维护乡村原有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费观念、情感方式与文化价值观、世界观等等能够与现代化价值相契合,才能够反映出新兴文化价值。在乡村文化发展中,应当以乡村发展为本为结合农民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依靠农民的行动以及乡村文化内涵,才能够拯救乡村发展的预言预报趋势,进一步激活农民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使其奋发图强,适应现代化社会,打造独具动力的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必须要为农民提供精神滋养,能够为农民群众所认同所遵从,无论是谁进入乡村都应当具有敬畏与尊重之心,既要尊重农民也要尊重乡村,基于理解农民以及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下才能够进行建设。例如:在燕郊大石各庄村的乡村规划改造中,保留千亩梨园的乡村基底,开创“观奇石、赏梨花,尽享世外桃源乐;携友人、摘鲜果,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天人合一、城乡共融的定位,让乡村生活有了新的气象,同时,带动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升级转化。

(三)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实现法治与德治、自治。在治理过程中应当实现传统文化与主流文化、本土本区域文化的融会贯通,充分发挥文化交流与具体作用,这也是当前农民与基层干部最重视的话题。所以基于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了解村民难以解决的问题,依靠村庄与政府共同努力,了解问题根源,进行实际价值观引导,提出具有针对性且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捍卫乡村文化根基,滋养乡村文化发展,进一步激活乡村文化内涵,动员农民群众,增强乡村文化的感召力与凝聚力,同时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切记不要更改本地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乡村是传统社会,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国家法律是发展体现,乡村的日常行为规范也是世代相传的老规矩,受到一定的旧民俗制约,所以要想实现乡村稳定和谐发展应当以非正式规定为发展基础,使农民群众乐意参与并且进行共享,充分挖掘与时代相吻合的文化资源,构建民主自治体系以及道德法制于一体的现代化治理新结构[3]。

(四)保护传统文化基因,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乡村具有独特的生产方式以及自然环境、风俗习惯与社会组织形式、村落格局以及居民建筑等等,构建了与众不同的乡村文化资源。乡村文化促进并推动了古代文化发展,是国人们引以为豪的重要文化资源。农业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化载体,所以,保护农业文化是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切入点,有助于我国立足于世界之林。民族文化体现着大国深远的文化精神以及自觉,所以我们必须要传承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复兴,但是民族文化的根脉源自于农村,乡村文化是确保我国文化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重要条件,所以必须要重视保护农村文化才能够进一步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例如:在廊坊东柳河屯村规划中,对原有水上石桥的保护、东城子村古遗址文化广场的设计中,都注重传承和保留传统文化的基因与情感。

四、结束语

綜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的是将农村建设成新农村,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部分农村的消失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基于总体角度来看乡村文化价值,却并不会淘汰消失。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乡村文化,对于促进中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效传承中国文化与艺术,才能够将乡村建设得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何白鸥,齐善兵.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J].领导科学,2018(06).

[2]田小林.从“五位一体”看海南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思路[J].中国集体经济,2018(08).

[3]刘年艳.用传承与创新推动农村新文化建设[J].农村工作通讯,2017(05).

猜你喜欢

文化艺术中国传承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
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浅谈紫砂《如意仿古壶》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