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

2019-10-09王中华刘明源沙赟颖钱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王中华 刘明源 沙赟颖 钱佳

[摘要]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将“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提出。在对“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以及生态文明教育等概念系统阐述的基础上,从“美丽中国”蕴含中华伦理的生态思想,生态文明教育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标三个方面,研究“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教育两者的关联性。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教育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指示,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也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乃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美丽中国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的提出与相关概念

1.1 “美丽中国”的内涵

“美丽中国”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作为执政理念出现,并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被纳入五年计划“十三五”规划中。美丽中国从字面含义来看,指的是山清水秀的环境之美,其实质是在环境之美的基础上,包含了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体现在生态美、社会美和人文美三个层面上。

首先,生态美指的主要是美好的生态环境,人类社会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生存和发展均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撑,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发展对环境、资源的需求与生态环境制约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成果与世瞩目,但粗犷的发展模式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水污染、雾霾、固体垃圾成堆等问题一一显现,迫使我们不得不寻求更好的解决之道。党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已经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党在文献中首次正式提出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党在十八大报告中又对生态文明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十九大更是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正是对我国未来发展模式的科学回应。

第二,“美丽中国”蕴含着社会之美的深刻内涵,人民群众对“美丽中国”的需求是在美丽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经济蓬勃发展的人居之美。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突出地位,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将生态保护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互融合,形成“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之美。美丽中国是现代化的中国,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第三,人文美是“美丽中国”的最关键内涵。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人文美才是促使“美丽中国”的生态美和社会美建成的主观因素。“美丽中国”所提倡的人文美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构建,以及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包括全民生态素质及道德水平的提升、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等等。人文美是生态美与社会美的建设基础,而生态美与社会美又能够全面促进人文美的发展,他们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彼此依存,共同发展。

1.2 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是摒弃了过去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以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存、良性循环为理念的新型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形式。“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环境污染问题的最佳选择,是实现“美丽中国”的最终途径。

生态文明教育是用生态思想、生态观念和生态知识去影响和塑造人们的生态行为,从而提升全民的生态素质。生态文明教育使人们了解生态环境状况,产生生态文明意识,在学习生态文明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应渗透在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从娃娃抓起,在一言一行体现。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将影响我们国家建设模式的执行情况,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几十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关系到“美丽中国”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2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关联性

从“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不难看出,“美丽中国”的实现与生态文明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美丽中国”蕴含中华伦理的生态思想,生态文明教育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而“美丽中国”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标。

2.1 “美丽中国”蕴含中华伦理的生态思想

在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闪耀着劳动人民总结传承的丰富伦理道德思想,其中一项重要的构成内容便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华伦理生态思想。作为中华伦理思想主干的儒家思想流派,论语有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里的天命是指自然规律,孔子敬畏天命的思想是要人们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意识。孔子在“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中表达了体悟自然的生态情怀,同时也表达了“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适度消费的生态观点。

在道家的思想中则强调“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老子认为宇宙大自然是一张“天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它将人与自然联系起来,相互作用,组成生态整体,共同承担大自然衍生的义务。佛教认为万物有灵,万物皆有佛性,众生平等,他们顺应自然,怜惜生命,这与我们的保护环境的生态思想不一而同。

“美丽中国”所蕴含的生态美、社会美和人文美的思想内涵是对中华传统伦理中的生态思想的传承与升华,深入挖掘并发扬中华传统伦理思想的精华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生态文明教育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美丽中国”所建设的生态文明的前提是生态文明理念社会化,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积极实践,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使全社会成员树立生态观点,而生态观的建立仅依靠法律法规的约束或是改变消费模式等途径终属外在条件的刺激,唯有教育可以实现人们内在思想的转变,真正提高人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深入推广生态文明教育,传授生态知识,帮助人们树立生态信念,从而养成生态行为和生态习惯,真正实现“美丽中国”这一长远目标。

2.3 “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标

生态文明教育是为了提升全民的生态素质,树立生态理念,帮助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美丽中国”是自然美、社会美和人文美,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化的长期工程,它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具备生态理念和一定的生态实践能力,把生态文明行为融入到个人行为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从而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体现出“美丽”的状态。生态文明教育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了支持,“美丽中国”也为生态文明教育设定了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 凌金林.美丽中国构建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2] 袁晶晶.美丽中国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設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

[3] 姚兰. 美丽中国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塑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 张天阔.“美丽中国”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6.

[5] 赵凯娜.美丽中国背景下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J].科技视界,2018,54(2):100-101.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