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机遇

2019-10-09李金哲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城乡一体化

李金哲

[摘要]中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21世纪以来,自2004年至2018年党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聚焦三农问题,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农村发展态势逐渐好转,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持续推进,新媒介带来了新变化,这些都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D267.2[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自1982至1986年连续5年发布一号文件,为中国农村改革奠定了政策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再次将“三农”问题放到政府首要工作中来,自2004年至2018年党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聚焦三农问题,在农民增收、農业现代化、城乡统筹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农村发展,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1 改革开放条件下农村发展态势更加好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启对农村的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农村改革一直不放松,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新活力和新动能,层层递进,保证农村深化改革稳步推进,改革效果不打折扣。

一方面,树立农村改革的底线思维,尤其注重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农村土地财产效益,为农村进一步发展扫清制度障碍。为保证改革不出现损害农村的根本利益,中共中央划定了农村改革“三条底线”,即“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并配套相关的粮食保障、农民财产权利保障和农村治理创新改革措施,为农村改革创新定下主基调。同时,土地问题一直是农村利益和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之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中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巨大流动现象,加上农产品价格低廉和城市务工收入增加,导致农村不少土地的无人耕种现象。为进一步释放这部分土地效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始从宏观上进行探索,进一步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立和农村土地效益的释放提供重要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调整农产品供给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新的产业基础。中国自2004年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逆差,但这不表示中国的粮食产量供应不足,中国粮食出现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以及高进口量“四高”叠加状态,这说明中国的粮食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偏差,中国粮食供给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2017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一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目标,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和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2 依法治国条件下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村民自治制度自1988年试行已有三十年,已经成为中国基本政治制度,但其实行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有许多问题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造成的,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也相应出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为村级党组织实现党的领导、村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村的有机统一提供了法治条件。

一方面,农村通过制定完备的乡规民约,规范村民自治的程序和步骤,进一步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各省市相关实习细则,将法律法规与农村当地实际结合起来。中国农村由于经济发展和风俗文化不一样,造成每一个地区的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不均衡性,村民自治等法律法规只能从大的方面进行原则性规定,具体事务规定必须由地方结合各村实际制定,随着村民自治的推进,村民经过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熏陶,其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提高,乡规民约也在大部分农村中得以制定,随着村规民约的进一步完善,不仅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也为村级党组织领导村民自治提供了现实条件。

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制定完善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惩戒机制,多措施预防和惩罚村官贪腐,进一步将村民自治制度导入法治轨道上来。首先,完善乡镇通过财务监督制度监管村级重大财务收支,建立村委会成员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将村级财政收支公开透明,形成一个完善的财务监管体系。其次,将党组织主体监督、村务监督机构监督和村民民主监督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法律法规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进行统一监督。再次,严格惩戒村官腐败行为,党纪国法不仅严惩各项重大腐败问题,也严惩农村“微腐败”问题,力求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条件下城乡一体化持续推进

改革开放之前的城乡二元格局主要是由于户籍制度而造成的,改革开放之后的城乡二元格局主要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投入不平衡、户籍制度等诸多因素造成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格局,释放农村内在动能,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虽然城镇化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总体趋势仍没有不变,更准确的说,中国未来的城镇化将更为艰难,像之前那种爆发式的造城运动已不可能,一些地方的大城市群已形成雏形,未来城镇化的推进将比以前要慢一些,其重点在于城镇化质量,而不在于数量,城乡一体化水平则是评价新型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表明,中国城乡发展经过了二元化发展阶段,再进而经过“农业、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三元发展阶段,新时代中国进入城乡一体化建设阶段。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统筹城乡发展,不再局限于单纯发展城市或农村建设,实现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针对农村发展而言,城乡一体化建设一方面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畅通的统一贸易市场。“城市是国民经济的引擎,是发动机,是带动农村建设的力量”,乡村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城乡一体化才能进行,农业现代化需要广阔的城市市场才能实现,同样,农村也需要大量城市商品才能生产生活,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贸易交流需要城乡一体化建设。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农村提供了更为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更为丰富的精神生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条件下农村发展又面临新的机遇,一方面,中国实行“精准式扶贫”,进一步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由于农村的整体贫困基本消失,过去的粗放式扶贫政策已经不再管用,现阶段需要从点对点上进一步消除农村贫困,为农村发展提供巨大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乡村旅游、農家乐等生态文明生活方式吸引城镇居民来乡村消费,特别是现在城市污染严重,有的乡村可以进一步吸引城镇居民来定居,甚至有的地区出现“逆城镇化现象”,即从城镇向农村转移,进一步将城乡一体化向高质量发展推进。

4 新媒介条件下农村党组织功能实现更为便利

农村通过网络更进一步进入全球化进程之中,虽然新媒介与新技术会对农村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但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风险的同时也给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带来新机遇。

4.1 新媒介为政策与方针的传播节约了成本,提供了新便利

以往政策与方针的传播方式是口头与纸媒两种方式,如果全都能传达,能够保证传播效果,但是却丧失了便捷性,成本较高,很难保证每个人都能传达。现阶段的新媒介传播能极大节约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保证信息传播的同步性和完整性,为政策与方针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4.2 新媒介为党组织自身建设、联系和服务群众提供了新平台

由于中国农村人口的巨大流动,使得不少党员流出所在农村在外工作,这样对党员管理带来了难题。新媒介的出现为党员管理带来了便利,一是可以通过新媒介将党的政策传达给在外党员,二是党组织活动联系党员更便利,不会出现过多的“失联党员”。

4.3 新媒介为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手段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村,在新媒介与新技术的条件下,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进一步被消除。一是现代基础设施的完备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地理和时间限制。由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都被极大缩短,因此,个人与企业不仅能够为农村提供产品与服务,也能为城市提供产品与服务。二是互联网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城乡的信息鸿沟,为农村发展扫除了信息障碍。农村电商不断发展壮大,也不再是低水平发展,一些农村依托电商实现了脱贫致富,为村级党组织领导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新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朱隽.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N].人民日报,2016-12-2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06.

[3] 李克强.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J].中国社会科学,1991(3):65-82.

[4] 周其仁. 如何运用城市元素是农村发展的关键[J].中国乡村发现,2016(2):14-17.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城乡一体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演进及完善建议
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参与问题及对策研究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少数民族宗族制度对村民自治的消极影响分析
论村民自治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当前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探析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意义研究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