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走出去”中复合型人才缺乏困境及对策

2019-10-09陈乙童葛笑如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需求

陈乙童 葛笑如

[摘要]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中国农业走出去的范围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农业走出去”也面临一些约束因素,影响了我国农业走出去的健康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才匮乏,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缺乏既有企业现实需求旺盛、工作环境艰苦难以吸引留住人才的缘故,也有高校教育模式与现实脱节、缺乏对应培养队伍以及农业人才个人的原因。为补齐农业走出去的人才短板,需要企业不断整合资源;高校加强教学模式改革以及优化教师队伍,教育农业人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关键词]农业走出去;复合型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提出及研究综述

1.1 农业走出去的背景

1.1.1 国内资源约束促使利用全球资源势在必行。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的战略要求,这也意味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是国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战略考量,而促使国家做出这样规划的首要推力便是国内的资源问题。

2018年1到8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444.5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出口510.0亿美元,增长7.4%;进口934.5亿美元,增长12.0%;贸易逆差424.5亿美元,增长18.0%。谷物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逐年增加。现阶段,仅依靠国内的资源是缺乏竞争力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具有国际化的视角,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必须得学会利用全球农业资源。这样看来,我国实行农业“走出去”战略已经势在必行。

1.1.2 “一带一路”战略提供的拉力。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倡议,这一战略为我国农业走出去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拉力。一带一路沿线涵盖蒙古、哈萨克斯坦等64个国家,沿线的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往往物种资源丰富,但很多国家存在着农业生产效率低、劳动力不足、经营方式粗放等问题。如哈萨克斯坦,该国在水果、反季蔬菜种植方面生产水平较低,供给大量依赖进口;而我国农业生产技术逐年进步,尤其在大棚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种植培育方式方面有了十足的进步,两国正可以在此方面进行合作。不止是哈国,沿线许多国家都与中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这便是我国农业走出去的一个契机。

以“一带一路”为主的一系列国家战略为我国农业走出去带来了“春天”,然而伴随着大量的合作机会的是,目前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阻力。针对农业企业走出去现阶段面临的困难,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关于“走出去”过程中,现阶段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这一问题时,13.9%的受访者认为是“企业长远规划不清晰”,12.3%认为是“管理体制不健全”,17.2%的人认为“对于境外情况不了解”,12.3%和5.7%的受访者认为最大的困难是“融资难和政策措施不协调”,高达38.5%的人认为是人才方面的问题。

2017年12月4日,“猎英行动计划” 农业对外合作招聘会在北京举行。在招聘会上,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主任李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走出去的农业企业呈现增长态势,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2018年3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分析表明,“我国农业走出去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缺乏适合国际化经营、熟悉国际经贸知识、通晓外语和专业技术知识、富有竞争意识和吃苦精神的综合性人才的问题。”

因此,农业走出去的人才匮乏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国家已认识到我国农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人才问题,也迫切地想要解决这一问题。

1.2 研究综述

随着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农业“走出去”成为学界重要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我国农业“走出去”存在的不足,其中便有学者提到了人才的匮乏问题。有学者指出,科学技术与人才是“走出去”农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由于农业 “走出去”发展的特殊环境,需要了解农业相关技术、企业管理、东道国语言文化和有关国际贸易规则的复合型人才,但此类人才我国严重匮乏,这导致目前很多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很多时候会错失良机,造成商务谈判失败。

对于如何解决人才问题,学界研究表明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进人才,郭静利等认为可以多举措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以此为我国农业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撑;二是构建相应机制,杨贵芝提出要制定外事外经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构建外事外经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外事外经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助力农业走出去;三是加强高校培养,曹新宇等认为可以实施分类分层教育,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加强校企交流与沟通等方式培养适应农业走出去企业的语言类人才。

纵观现有研究可以发现,当前关于农业走出去人才匮乏的研究中,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对人才缺乏的具体现状认识不清,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没有深入研究,这导致提出的对策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不能有效解决农业走出去的复合型人才困乏问题。因此,本文在实证调研基础上,借助兩次“猎鹰行动计划”校园招聘活动的机会,发放问卷和访谈,对农业走出人才缺乏现状进行全面客观的描述,深入分析人才困乏的原因,并尝试提出一系列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

2 农业走出去人才缺乏现状

2.1 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根据问卷数据,不难发现,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走出去”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复合型人才的短缺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学界的研究也表明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必须认识到农业“走出去”的过程是一个对外交流合作、贸易的过程,因此,一个农业企业与单位在“走出去”的进程中特别急需如下两类人才。

一是语言方面的人才。沟通顺畅是对外顺利合作的基础,对外合作中语言类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根据问卷调研数据,8%的受访者认为现阶段最缺乏的是外语类人才。这一部分的人才需求并没有占到一个很高的比重,相关企业负责人认为“外语是对外合作贸易中所必备的技能,但现阶段语言问题并不是困扰企业的一个关键因素。”二是农业相关人才。作为农业企业与单位,农业相关方面的人才是这些企业与单位的支柱,这一部分人才掌握着核心技术,为企业与单位在对外合作贸易中输送产品与技术。然而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仅14.3%的相关负责人认为农业科技人才是最为紧缺的,另一方面关于农业推广人才的需求也仅占到了6.3%。进一步追问下,55.6%的受访企业表示,最近的一年内对海外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进行过相关培训,同时,一些受访的企业与单位也明确表示“农业技术方面的人才并不是企业目前最为缺乏的,或者说技术只是一个层面,单纯的技术方面的人才招收起来其实并不会有大的难度,关键在于其他方面的素质。”基于此,应该清楚的是,对于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进行弥补,农业技术方面优秀人才为企业所需要,但这并不是制约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的核心因素。结合数据分析,企业目前最为匮乏的并不是上述两类“专业性”人才。

2.2 复合型人才是农业企业走出去所急需的人才

为了解决目前农业走出去企业和单位的人才匮乏问题,必须了解企业和单位现阶段真正的人才需求,即,农业企业走出去到底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呢?对此,此次调查也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与统计。多达78.6%的受访者认为“农业走出去”背景下,企业目前对复合型、综合型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受访企业负责人认为,“为了实现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招收的人才必定是需要较强的农业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此外在贸易方面,招收的人才需要有相应的知识。”除去“知识性”素质之外,受访者还提到了吃苦精神、竞争意识、适应能力等品质素质。数据显示,无论是哪种素质,其重要性占比呈现一种较为持平的状态。关于农业专业知识技能、对外经贸知识、语言交流能力,认为这些素质非常重要的受访者分别占到了46%、33.3%、35.7%。认为吃苦精神、竞争意识、适应能力非常重要的比重则依次占到46.8%、37.3%、46%。各比重之间差距较小,因此,“走出去”企业所需要的并不是某一方面具备优势的人才,真正稀缺的是“能力+品质”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指的是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素质较高,发展较全面的人才。对比几家业务相近的企业招聘岗位要求,不难发现,招收的人才不仅需要“能力+品质”的复合,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样需要“复合”。据负责人介绍,“仅仅只有专业技术还不行,语言也需过关。这其中关于语言能力,特别强调需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技术层面,另一种是经贸方面的语言能力。”企业所提出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符合要求的人才是极为稀缺的。因此,“走出去”企业和单位在招收复合型人才方面有着巨大的缺口,这是制约我国农业企业和单位“走出去”最重要的因素。

在“农业走出去”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决定了企业和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已然成为影响企业“走出去”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希望通过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探索,以期求梳理出一条合适的解决道路。

3 农业走出去复合型人才匮乏的原因

3.1 農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人才缺口

“农业走出去”复合型人才匮乏有一定的外部因素,首先是企业对外合作的快速发展导致短时期内对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在“农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的企业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类是农业对外合作相对成熟的企业。这些企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对于农业对外合作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有明确的规划,然而现阶段企业员工内部素质还未达到预想的水平,这限制了企业进一步发展。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推行,“农业走出去”势必会深入开展,企业也定会借着“东风”和国外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企业急需一批具有语言天赋且有较强沟通、推广能力的人才。另一类是农业合作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还有一部分企业目前正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相较于上述类型企业,它们对于高素质人才有着更为迫切的需要,为了能在不熟悉的市场中迅速站稳脚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经贸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了这一部分企业积极寻求的对象。

上述两类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都表现出了极大的需求,然而一些现实的发展状况却导致企业人才流失以及“招不到”满意的人才。相当一部分“走出去”企业会安排驻外员工,企业对于驻外人员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企业并不会盲目开拓海外市场,前期的调查会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为了保证每个环节的稳定,配备兼具技术与沟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复合型驻外人才必定是农业“走出去”企业的首选。尽管企业提供的待遇不错,然而符合条件的人才并不多,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形成了巨大缺口。

3.2 高校人才培养具有滞后性

现阶段,校园招聘依旧是企业招收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毕业生也是农业企业走出去最主要的人才供给途径。“农业走出去”复合型人才的匮乏还需要从高校中去探寻原因。实际上,许多高校都有明确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高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所以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成效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3.2.1 课程设置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求。目前高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与现实需求有一定差距。高校有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课程开设方面会按照培养理念进行开设,课程的覆盖面也较为广泛,然而培养效果还有所欠缺,这缘于课程与现实需求脱节,课程与课程之间联系不够紧密。这容易造成学生仅是单纯“知道”多个类型知识的现象,而课程之间缺乏联动也导致当前的高校教育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目前课程设置以及教育形式并不能有效促使学生将各个知识点真正“复合”,从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效不高。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国外的实际情况与书本中的描述有所区别,掌握的知识难以应对具体情况的变化。

3.2.2 教师队伍的综合性和复合型还需提升。培养复合型人才还需要相应的师资队伍,需要教师在课堂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结合意识,这对教师的素质是一项考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与实践经验,然而目前高校的师资力量还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第一,源于教育理念的变化,现今高校缺乏复合型人才培养经验,具有相关经验的教师极为稀缺。第二,教师受自身专业兴趣的影响,对于新研究领域的开辟存在一定难度。第三,针对农业“走出去”的具体情形,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

3.2.3 高校人才供给具有滞后性。农业企业走出去对人才的需求信息,通过人才市场的信息传导,可以快速传递到高校和相关培训机构。对于高校来说,一个新专业的设置,往往需要论证和培育;而人才培养方案,则是4~5年时间才修订一次。相对于快速地市场需求变化来说,高校的人才培养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在短时期内供给企业所需的人才。

3.3 个人的职业规划

本次调研中,相关企业反应,现如今员工的离职率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尤其是企业的驻外员工,往往在境外工作一段时间后会选择离职,这也大大影响了“农业走出去”的人才储备。关于离职的理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3.1对工作环境缺乏适应。许多人才表示对境外工作环境感到不适应。境外工作环境是艰苦的,加之文化的差异,驻外人才很难在国外的工作环境中找到归属感,因此形成的孤独感使他们无法忍受长期的境外工作从而选择跳槽离职。

3.3.2对高平台的追求。在境外的工作过程中,一部分人才在当地积攒了大量的人脉,其视野得到了开阔。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人对于自我发展和完成的欲求,人的天性中总是存在着一种趋向,不断地寻求一个更加充实的自我,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实现。因此,为了追求更好、更舒适的发展,这一部分人才也会选择跳槽离职的方式去追求更高的发展平台,有的甚至会选择农业以外的方向继续发展。因此“農业走出去”复合型人才的匮乏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缺乏人才的问题,同时是一个难以留住人才的问题。

3.4 工作地环境恶劣

同时,目前“农业走出去”合作的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较为艰苦的工作环境也成了一个“致命”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相对落后国家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驻外人才的生活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因为境外工作远离亲戚朋友,加之文化差异,易产生孤独感,许多人才因此望而却步。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招收难度进一步增大,导致了现阶段“农业走出去”企业复合型人才缺乏的困境。

4 助力农业走出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

4.1 企业方面

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有五个层次,只有在满足了最低层次的需要才有基础实现高层次的需要。因此,为了解决农业走出去人才短缺的问题,企业需要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人才招收创造一个好的条件。

4.1.1 优化工作环境。首先,工作环境的优化问题是关键。许多人才因为艰苦的环境而跳槽,企业需改善工作环境防止人才流失。想要彻底改变境外的工作环境是相当困难的,境外工作条件受制于所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即便进行大规模投入,其条件也很难与国内或是发达国家相提并论。然而企业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如利用国内的优质种子以及先进技术,在员工的住宿区域进行培育,以改善员工伙食条件,同时对驻外人才定期发放补助等。

对于安全、归属的需求,企业也需注重加强对精神文化环境的优化。第一,人才培训至关重要,抗压能力的培养是极为必要,企业需定期展开培训,培育员工职业精神,同时配备专业心理人员对员工心理压力进行疏导。第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组织同当地人民的文化交流活动,帮助人才迅速融入工作环境之中,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缓解相关人员孤独的感觉,这也为企业开展友好合作打下基础。三是需做好人才回国探亲工作,企业需切实安排好驻外人才的家属探访。

4.1.2 优化资源利用。针对复合型人才的招收困难,企业需利用好资源。第一,“农业走出去”企业之间进行人才交流合作。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企业需要珍惜稀缺人才,有学者曾建议,企业之间可以建立起类似于人才联盟,对于优质的人才资源进行共享,国内企业的合作可以降低对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也有利于弥补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在共同的市场上,面对共同的竞争对手,中国的企业如能携手合作,也能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企业在跨出国门后的恶性竞争。

第二,“农业走出去”企业还需利用好国家提供的平台。近几年为助力“农业走出去”,农业部实施了诸如“扬帆出海”培训工程、“猎英行动计划”校园招聘等举措,积极帮助企业寻求、培养农业走出去人才,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政策走向,积极把握好国家提供的一系列机会。

4.2 政府方面

近几年,“扬帆出海”培训工程、“猎英行动计划”校园招聘帮助许多企业解决了复合型人才招收的问题,但复合型人才匮乏是一个广泛性问题,目前培训工程与校园招聘的规模无法彻底改变复合型人才匮乏现状,尤其在人才培训方面。如何应对实际问题是农业复合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这一方面无法仅靠高校培育,企业培训是极为必要的。根据此次调查,55.6%的企业在最近的一年内对海外发展所需人才进行了培训,仍有44.4%的企业缺少相关培训。同时,受访企业中,72.9%的企业一年的培训频率仅1至2次,低频的培训很难发挥实质性效果。调查显示,45.6%的企业指出没有参加培训是因为缺少培训名额,25%的企业表示是因为政府未举办相关培训,针对以上的问题,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4.2.1 扩大培训规模、增加培训次数。政府需要与企业做好沟通工作,对企业反映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反馈,把握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全盘走向。在此基础上,扩大已有的培训规模,增加对于海外发展人才的培训次数。提供的培训内容重点应落在语言、对外投资重点国家地区的经贸政策、国际经贸政策和规则等方面。

4.2.2 放宽教育政策。受制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城市化特征, 与农村社会的联系较为疏远。只有高等教育能够大众化、普及化时,人才储备才可以应对现实问题,政府应对一些教育政策进行放宽,保证更多公民能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对农村地区、贫困边远地区放宽政策意味着更多熟悉农业发展的人才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这会大大增加农业“走出去”复合型人才储备。

4.2.3 政府加强与社会性培训机构合作。仅依靠政府主办培训是远远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政府应加强与社会培训机构的合作。52%的受访企业缺乏同社会培训机构的合作,政府可以此入手为企业提供一定帮助,由政府对社会性培育机构进行培育,针对农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培训,或者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将培训工作委派出去。这样也易于解决培训工程规模性、专业性的问题,同时还有利于企业减少成本。

4.3 高校方面

针对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业走出去的切实需求,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试验培养,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4.3.1 建立完善培养体系。对于农业走出去复合型人才来说,便是要促进农业科技、经营推广以及外语能力的结合,这便要求相关课程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密切的沟通,在开展本课程教学之中渗透其他领域知识。有学者曾指出,“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既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的解析与传授以建立学生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也需要与实际相结合。”这是农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一套适应我国农业“走出去”所需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建立。此次关于农业企业走出去所需人才能力评分数据显示,46%的企业认为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其次评分占比较高的是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语言能力,分别占到33.3%和35.7%。

目前高校课程设置大致可以分为基础性课程、专业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方面,学校应该帮助教育客体了解农业“走出去”政策形势,可以增设农业政策趋势等相关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国外的农业发展态势;专业性课程方面需要密切联系“走出去”相关业务,种子培育、害虫防治、动植物检疫等相关课程开设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为了适应国外发展形势,在综合性课程方面需要配合以农业对外投资、国际经贸政策、英语等课程,三个方面涵盖“走出去”企业涉及范围,课程之间也要增加交流与联系。同时需注意的是,个人能力有所差异,即便是加强课程联系的措施也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多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对各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不平衡的,高校并不需要培养完美的“全才”或是各方面平平的“平庸”之人,这种课程的联系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拥有“复合型”的视角。

4.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农业走出去”复合型人才需求是具体、具有方向性的。一方面,有条件的高校应招收一批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将工作阅历与教学相结合有助学生更为客观地理解问题,从而走向工作岗位后迅速适应环境,更快地与企业需求接轨。另一方面,复合型人才培养依赖于复合型人才,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由具有多学科知识能力的教师进行会更为合理可靠。但现阶段高校教师队伍中,受到专业、兴趣的影响,很多教师对于学科知识的结合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对于复合型人才培養缺乏经验性的指导。这里可以借鉴日本的一些做法,“实施复合型指导体制,采用多导师指导论文制、主题和副主题制”,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尤其是跨学科之间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实现对学生更好的培养。另外,教师也需要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与“走出去”企业进行必要的沟通,真正了解当前的发展态势,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4.3.3 重视职业素质培养。高校还应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与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未来全球化的发展中,农业劳动力会逐步向其他产业转移,农业产业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农业走出去”会持续发展,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农业人才需要在海外就业。很多时候需要个人做出一定的牺牲,一种敬业的职业精神和能吃苦的品质不失为一种必备的要求,农业走出去复合型人才还应该是能“能力+品质”复合的人才,高校在关心学生学业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引导与疏通,真正培养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4.4个体方面的建议

企业、高校方面对于复合型人才的作用依旧是在外部创设条件,真正想要培养出对我国“农业走出去”有帮助,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个体去迎合这些条件。即个人努力成为高素质人才。

个体需要主动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企业与高校会为了招揽人才,而不断满足人才低层次的需要,个体要在此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一方面复合型人才为社会所需要,个体工作的目的即创造财富、实现社会价值,这便要求个体在社会中找准自身定位。社会是一个交集,个体需要去适应社会,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需要主动去寻求。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人与社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整个社会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意味着个体不应只是单一方面的发展,因此这也是人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条必经之路。

5 结语

“农业走出去”复合型人才不仅仅是相关企业立足海外的重大资本,这一部分高素质人才更是直接决定了我国农业对外开发合作的质量。人才匮乏是我国农业“走出去”面临的一大瓶颈,复合型人才的缺失更是突出问题,这一问题需要受到足够的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农业“走出去”过程中唯有各方相互配合,不断扩充复合型人才储备才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对外合作所遇到的困难,提升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 陈彬.新时期深入推进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EB/OL]. http://www.sic.gov.cn/News/455/8914.htm, 2018-03-28

[2] 余慧容,刘黎明.可持续粮食安全框架下的农业“走出去”路径[J].经济学家,2017(05):84-90.

[3] 陈志峰,徐慎娴,刘荣章,许文兴.“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业 “走出去”的战略选择[J].台湾农业探索,2017(04):86-91.

[4] 段景田,李魁,夏元秋.黑龙江省农垦企业如何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抱团“走出去”[J].农场经济管理,2017(06):18-20.

[5] 郭静利,盛彩娇,李思经.“一带一路”农业科技走出去的政策思考[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7(11):1-7.

[6] 杨贵芝.加快农业外事外经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撑[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02):28-29.

[7] 曹新宇,陈孔莉,金锦珠.涉外农业企业语言服务人才需求分析及其启示[J].当代外语研究,2017(05):21-27.

[8] 张肃,王含.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教育实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04):87-88.

[9] 胡家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多维解读[J].哲学研究,2015(08):104-107.

[10] 陈伟.中国农业“走出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2(01):32-37.

[11] 孙涛,邬志辉.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社会的政策支持及其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8(02):17-21.

[12] 方东.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及其反思[J].高教探索,2008(04):102-108.

[13] 林祥瑜.日本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特点分析[J].江苏高教,2018(06):135-136.

[14] 杨柳.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职业文化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3(07):45-50.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需求
“产业计划”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材料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基于云端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的研究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