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2019-10-09王荣萍
王荣萍
[摘 要] 中職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一些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和专业陆续在全国各地的中职学校开设,社会工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引入中职教育的。立足中职教育的特点,结合在中职学校教授社会工作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中职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困境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为我国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助益。
[关 键 词] 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279-03
一、背景
社会工作是一种为应对各种复杂社会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专业化社会服务,它产生于西方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相较于西方,我国社会工作专业起步较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逐步确立起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进行,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愈加明显,这使得我们对以助人自助为基本理念和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的社会工作产生了较大的需求,为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进入新时期,党和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和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政策文件,这为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和制度基础。同时,社会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在此背景下,众多中职学校相继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但是,目前我国中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专业发展都面临着一些困境。
二、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定位不清晰、不明确
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其目标是培育学生将本专业的价值、理论和方法整合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目前各中职学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工作发展需要。在专业设置方面,很多学校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情况,也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来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许多中职学校缺乏对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师培训、职业技能、知识结构等专业发展必备要素的明确规定,直接导致专业培养目标与相应的职业技能要求、岗位工作要求及资格认证要求没有很好地衔接、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过程形式化、毕业生素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学校还存在忽视学生本身的素质、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等现实情况,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偏高的情况。
(二)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部门、社工机构等用人单位对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及其毕业生的认可度不高;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也不高。
在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中,社会工作专业的办学层次涵盖范围很广,既包括中职学校,又包括高职学校、大专院校和本科院校。而中职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中所属的层级最低,因此,政府部门、社工机构等用人单位一般都会优先选择大专或本科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事实上,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大专院校和本科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数量不足的一种补充。这也是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常常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社工机构基本上都不愿接收中职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在这种情况下,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空间非常狭窄,专业发展前景堪忧,这是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目前面临的最为现实的困境。
中职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并不是出于对所学专业的真正热爱,加上很多学生基础较差,通过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学习后,并没有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方法技巧等,尤其是当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和求职困境的时候,会逐渐对自己所学专业失去信心。按照国家对社会工作从业者的要求,所有专职社会工作者都必须持证上岗,然而,令人尴尬的是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没有资格考取专业从业资格证书,他们唯有通过升学并考取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以后才能在行业内就业,就业前景非常渺茫。这种以升学为导向的就业模式,严重限制了中职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和竞争力,同时也会使其逐渐丧失对本专业的认同感,使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师资严重不足
专业教师是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其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着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长远发展。然而,当前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现实已严重制约了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长远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首先,中职学校教师编制数量比较有限,而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在编教师的数量很难满足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这种情况下,学校只得向社会公开招聘非在编教师,以解燃眉之急。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聘用制教师的待遇、福利等问题,会使得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其次,在现有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不能满足专业建设和发展需要的情况下,一些学校临时抽调非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担任本专业教师,严重影响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现代社会工作思想的启迪和培养。最后,专业教师中既懂社会工作理论又熟悉社会工作实践的教师数量很少,大部分专业课教师都缺乏从事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导致中职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普遍偏重理论知识传授,甚至忽视实务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很难保证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生源普遍较差
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投入和高度重视,我国的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大部分考生和家长之所以会报考中职学校,多半是由于学生考试成绩较差无法考上普通中学,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是因为经济条件和户籍限制等因素无法上普通中学。所以,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生源较差的现象。
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文化课程成绩和综合素质都比较差。具体表现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学习不够努力,经常缺课逃学,上课不听讲,扰乱课堂纪律等。甚至还有部分学生经常违反校纪校规、吸烟、酗酒、打架斗殴,本着在学校混学历的思想观念,他们进中职读书,很多是被父母所迫,这样的学生加大了教师授课与管理难度。另外,中职学校的竞争压力和招生压力也在逐年增大,一些问题学生甚至也成了学校间抢夺生源的对象,形成了中职学校开展专业教育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发展悖论。
(五)中职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不科学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引入我国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但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仍以介绍西方理论和经验为主。国内学术界根据中国实际情况编写的社会工作专业教材和学术著作并不多,专门针对中职社会工作专业而编写的教材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情况下,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基本上都采用大专或本科社会工作的教材,并以尽可能简单的方式教授给中职学生,这种有选择性地授课方式一方面无法适应中职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也会导致部分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教师上课所讲内容,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从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其课程通常分为理论课(包括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和实务课(包括方法课和应用课)两大模块,理论课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实务课主要采取模拟演练、课程同步实习等实践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存在着在教学中偏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
由于中职学校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落后,实验实训场所、设备不足,实训教学经费短缺,使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再加之大多数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本身并不具备社会工作实务经验,所以学生一般都是上完整个理论课后才会去相应的社工机构、社区参加实践活动和实务课程学习,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把实践活动和实务课程穿插到理论学习中,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这种课程设计必然会导致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彼此脱节。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部分学校会定期邀请一些专业社工机构的教师给学生教授实务课程,但是兼职教师的讲课水平和实务经验参差不齐,授课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不匹配,也无法与学校理论教学融合起来。
三、促进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解决当前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需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深入探究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并对症施策,才能促进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在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的促进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希望对解决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困境有所借鉴。
(一)明确专业发展定位和培养目标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改善社会生活水平,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中职学校在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优势、学科属性、培养目标等综合考虑专业发展定位。专业发展定位要准确清晰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以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为目标。这一培养目标就决定了中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毕业之前进入社区和社工机构中进行专业实践学习。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尽快投入实际社会工作中,并将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只有专业发展目标定位清晰、明确,才能更好地促进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健康发展。
(二)提升中职社会工作专業的认可度
提升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可度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充分认识社会工作在解决扶贫助残、服务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中职学校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提供办学政策、人事制度、财政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其次,政府和中职学校要积极向公众宣传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传播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扩大社会工作的影响力,让人们了解到社会工作是一个有系统的理论指导、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掌握专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够做好的专业和职业。增强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同感,为社会工作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再次,学校要鼓励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深入社工机构和社区开展社会服务,使学生在专业实习中有意识地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价值理念、方法、技巧等,从而使用人单位和公众了解社会工作,认可它的专业性,提升用人单位和公众对社会工作专业及其社会工作者的认可度。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拥有良好专业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社会工作教师队伍是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加强中职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应以加强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理论素养、实务指导能力为重点。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教师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为职业学校教师的成长创造更多更好的平台。
根据我国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师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整合现有教师资源,建立长期的社会工作教师培训制度。通过访学、培训、提高学历、参加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帮助长期从事社会工作一线教学的教师提升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鼓励教师获取更高一级的职业资格认证,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2)加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并督促专业课教师不断参加校内外的社会工作实践,不断将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工作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实务课程教学水平。(3)根据实际需要,从高校或权威社工机构引专业的社会人才,充实现有教师队伍或者与高校和社工机构进行联合办学以弥补中职学校师资不足的现状。(4)把教师参加技能比赛和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等实践教学纳入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团队的考核中,鼓励更多有经验的教师参与技能大赛项目,通过项目协作促进教师与教学团队的良性协同发展。
(四)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应根据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和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和授课计划,根据外界社会环境变化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理论教学方面,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理论课程教学,让有意愿、有能力的学生进入更高一层级的学校进行专业深造,考取社会工作从业资格证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既熟悉社会工作实务又深谙社会工作理论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实践教学方面,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要适当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与专业社工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的合作,建立校外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和联合培养单位,鼓励学生参与校外实习和培训项目,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和社工机构对专业人才的基本需要。此外,设立专职实习督导岗位或聘请校外专业人员担任学校实务课程教师,建立科学合理、标准规范的实习督导制度,探索课堂教学与实务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五)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与关键,中职学校要把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设置放在核心位置,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行业标准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当前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改革中职学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探索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为一体的课程改革方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根据社会工作发展动向,及时淘汰教材中陈旧的、脱离社会实际的课程内容,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衔接,充实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授课计划,灵活把握教学进度,严抓教学质量考核管理。同时,要加快中职社会工作专业教材编写工作,鉴于我国中职社会工作专业教材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的情况,教育部门应该在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编写一批既适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需要,又符合职业教育基本规律的专业课教材。
中职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计要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最好能让权威的专业社工機构参与学校的教材制订、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技能培训、实习评价等教学环节,使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专业定位等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适当增加实务类课程。防止课程体系的单一性和盲目性,同时也可以防止专业发展定位的模糊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模拟实验、情境教学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专业基本的价值、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中职学校可以通过联合培养和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加强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彼此互动和了解,使学生参与社区发展、社会服务、社会问题的解决等社会工作实践。这样,既可以解决中职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培养其社会工作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陈三员.当前中职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26):20-22.
[3]马亚静.我国现阶段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社会工作,2007(6):18-20.
[4]张红霞.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探讨[J].新西部,2014(9):133.
编辑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