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启动后社会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2019-10-09孙欣丽
孙欣丽
随着我国改革领域不断扩大,改革深度不断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也在逐步推行。此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养老保险事业发展全局的改革举措。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此次改革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热切期盼。基于此,本文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出现的问题出发,探讨推进改革的有效措施。
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领域的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使命。此次社保制度改革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要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工作,促进改革落地生根。
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处于新常态发展阶段,发展质量也在逐步提升,但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城市到农村、从职工到居民的过程。由此,我们是在社会经济还未到达较高水平的前提下,用较短时间就完成了世界上覆盖面最大的养老保障网。加之,我国现在正处于人口老龄化速发展的时期,导致养老保险制度虽已初步建立,但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尖锐。
(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保意识不足。目前,社会保险业务和项目种类繁多,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认为保险业务重叠,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存在误区,这主要是因为宣传和协调工作不到位,导致他们不愿意、不支持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此外,随着改革的深入,对之前的人员利益进行了触动,比如在改革之前,由财政或单位直接支付退休费,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无需个人缴纳,在改革后改为由单位和个人缴费形成的基金支付养老金,就需要个人承担一部分费用,前后的落差让部分人员的参保积极性受到影响,进而延迟了整个系统养老保险改革的进程。
(二)各地机关事业单位政策各不相同异。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组成、职位高低、所在行业等不同,这也就意味着不同地域的养老保险制度类型也参差不齐,特别是在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待遇差别存在较大差距。比如,统计显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月平均的养老金分别是企业退休职工的2.1倍、1.8倍。企业与机关单位在初次、再次分配中都存在着不公平现象。为此,要想推进此项改革,必须逐步缩小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待遇差距,深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可持续性弱。由于我国在传统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相关主体责任不清晰,加之在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方面也缺乏相应的系统的法律政策来予以保障,而且在各地发展过程中存在著“断层”的现象,使得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保障不足。此外,机关事业单位对养老保险基金缺乏科学、高效的投资管理机制,使得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增速慢、渠道单一,也影响了制度的可持续性。
(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兼容性不强。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各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同、缺乏整体性,就出现了不同岗位、不同地区、城乡之间互不相同的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员流动的数量、范围不断增加,由于制度之间的“割裂”就造成了养老保险系统的建立滞后,无法满足人员流动的这一现状,参保人员跨制度和跨地区流动仍有不少障碍。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存在的对策分析
(一)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管理“碎片化”严重,不同体系的单位分别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而且在各自的制度管理中的主要元素也存在不同,这不仅造成养老保险制度管理的差异、不规范,也造成了不同体系之间的差距扩大和不公平性,由此带来的管理成本过高,这就导致改革推动不力。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推进,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乡镇的改革统一进行。统一进行不仅可以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还可以在管理成本、缩小差距、抵御抗风险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承担着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者和政策的施行者。首先,一是准确把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目前,还有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存在编制管理不规范、人员身份不明确的问题。对存在这种情况的单位,要先清理规范,待明确工作人员身份后,再纳入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关部门要结合编制制度创新,积极稳妥解决空编、缺编并存的问题,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全面完成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创造条件。对已明确的编外人员,要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依法依规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范围。二是在计发养老金过程中把握三类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计发实行“老人老办法、中人逐步过渡、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办法”主要是在制度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其待遇不变;“中人中办法”指在制度实施之前参加工作,制度实施后退休的人员,自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之日到制度实施之日,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退休后除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外,根据“视同缴费年限”计发过渡性养老金,为确保制度平稳运行,国家、省政策规定,对“中人”养老金计发实行10年过渡期;“新人新办法”指的是2014年10月1日之后参加工作,其退休后养老金由职业年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三)对养老保险资金投资经营管理进行创新。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发放目的在于保证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养老基金的保值显得非常重要。在社会经济急剧变化的今天,养老基金的保值面临着更多复杂的情况,基金值受到物价水平、国家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建立养老“基金池”制度、职业年金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待遇调整机制。建立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基金制度,让机关事业单位和个人双方按比例出资,进入个人账户,可以体现其服务贡献程度,也保障其合理的退休待遇。同时,根据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情况,建立统一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不断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结构,建立待遇高低与缴费多少和缴费年限相关联的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养老金水平与个人历年的缴费水平、缴费年限挂钩,更好体现整个职业生涯的贡献。
三、结语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社会改革发展趋势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项改革涉及人数多、牵扯面广,是与亿万人民切身利益紧密关联的大事,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宣传引导、分布推进实施、多措施保障。对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而言,只有解决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才能进一步优化社会保险体系,从而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的稳定和谐。(作者单位:临猗县人社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