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思考
2019-10-09江新张建平龙承文
江新 张建平 龙承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建设协同教育推动共同作用下,各专业学科与社会发展在建塑、匹配、有效机制方面相继提升新要求,会计专业作为一门文理兼治、综合性学科而言,对人才输出、社会效益的实现、会计教育的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改革推进之功效。目前,会计专业,占据了普通高校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有一半以上,会计行业,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的行业,高校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不断发展中,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培养出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企业中、解决企业面临现实问题的人才值得进一步关注。在现有从事会计行业人才输出中,高职会计专业则是输送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会计人员市场供大于求,社会人员中途转岗冲击着会计毕业生的求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经验不足,竞争力明显弱后的现实情况;企业则考虑降低人才培养成本,选择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才;学校培养过程未与时俱进、老师针对新会计准则、法规的颁布,未能跟上新时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影响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一、研究现状
当前,针对此类研究,国内外存在多项研究成果,对互联网时代引入会计专业教学、打破目前“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局面,逐渐转变教育理念,大多数研究成提议变革教学方式,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同时,对国外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成果,发现2007年我国会计准则已经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相应的教学研究方法国外多数以突出能力、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教学的指导能力也是经过企业锻炼获得,多加采用现场教学、走进市场的教学模式,避免“闭目造车”、“理论与实践脱钩”等现实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新时代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模式应适应时代、业务流程、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求,搭建会计专业教育体系、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与培养理论框架、注重教学应用性和实践性,结合多主体、多因素,丰富学生校园知识学习渠道。其次,在现有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下,分清培养层次界限,坚持互联网会计思维理念,重塑会计专业培养教学发展观,满足会计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能力培养、业务能力培养、会计信息应用与分析能力培养,对数据处理、新型财务核算模式、从传统核算会计逐渐转向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践意义
第一,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已远不能满足新时代下对高素质会计人才需求的矛盾,随之而来会计准则改革,学生如何能在走出校园时即能步入会计工作岗位,而不用面临信息不对称、知识不接洽等尴尬境地,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要求更是新时代的要求。第二,高职院校改革教学方式、关注市场需求,建立多方面协同创新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确定会计专业教育的目标,重视德育综合性教育,不能将简单的会计理论或技能的塑造作为培养终极目标,结合会计人才需求的方向,制定及改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课程、操作课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发散式学习思维,采用多案例、多讨论等教学理念传输专业知识,为社会输送适应能力强的综合专业人才。
三、新时代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模式创新的理论研究及理念搭建
新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模式及创新理念,决定了会计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方向,为学校制定课程体系设计、教师教学方法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模式必须改革优先,学习市场及国际会计理论,进而在学习时代完成实践课程,坚持三项原则,才能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
(一)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与高职院校课程设计匹配原则
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不仅是会计理论上的培养,而是要在学生时代以参与会计行业的思维、理念上的同步及改变,即在进行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亦要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这就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在课题设计方面必须树立培养会计职业能力的会计思维,重点是将学生时代理论知识与先进会计理论资源结合,重构具有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课程体系,以是否具体此功效作为高职院校课程设计的重要指导方向。
(二)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与会计业务实际操作匹配原则
首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站稳市场观点,以学生发展及能力的
培养为教学目标,教师根据现有会计核算及管理会计岗位的设置,在实践中对各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解剖分解,形成会计岗位体系课程,针对各岗位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实操练习,将教师教学方法与会计业务实操相联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匹配。
(三)会计业务实际操作与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匹配原则
在新时代下,信息时代更新要求会计人员的素质及职业能力跟紧潮流,会计
人员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内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运用各种财务软件替代手工操作的同时,对教学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提前,学生在掌握现在财务工作的现状时,能够在既定的环境保持职业能力、解决企业实践问题是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的实施路径和具体策略
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具体结合以上三项原则,同时对现有社会大环境进行分析,越来越多的会计手工重复操作已被计算机智能所替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从现有的会计理论-账务处理教学方式逐渐向案例-实务-计算机教学方向演变。
(一)建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均有相辅相承功效。现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更多趋向于校企业合作方式教育,对于会计面向职业选择性较大,涵盖企业性质较多的专业课程而言,更需要与政府部门、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单位通过业务搭建网络体系,对提高学生获得最新会计前沿理论及财务运用软件分析等具有更加强大的综合性。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上,对整体知识架构、信息化运用水平、财务实操能力的构建作出完善的课程设计。
(二)综合运用信息化辅助课程教育实操
通过对现有环境的分析及财务会计行业的了解,现有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
育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此人才的需求。在高職院校建立明确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应逐渐以现有会计岗位为基础,建立以专业区分、人才层次区分的因教施教理论,每一个岗位充分了解其运转模式及现有政策辅助作用,综合运用信息化的链接疏导环节,结合其他业务部门的前端操作,为会计专业教育实施业财融合的教育渠道,这都是需要对信息化教育作为会计专业教育的质量评价课程。
五、结语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对输送会计人才至企业、政府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各教学机构做好财务转型教育工作,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同时对改革付诸实践,对改革产物如何有效实施做后期跟踪及有效评估,确保改革到位,目前,结合会计国际化业务,市场上出现了财务共享中心业务模式,更多的业务模式均因新的会计准则及政策变动而更新,这就要求在校教师随时掌握市场变动情况,结合教学任务,适时更新教学模式,使会计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适应岗位需求。(作者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