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力量与学习动机融合的路径研究
2019-10-09王春艳
王春艳
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激发的自信、自强的活力与激情,及其与之对应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控制力统称精神力量。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前提,通过内化认知和外化行为将二者有效融合,从而达到学业指导的目的。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人的一切有意识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并受动机的支配和调节的。动机是可以塑造的,培养的过程从无到有,是个体将社会、学校、家庭的需要内化为自身需要的系统过程。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激发的自信、自强的活力与激情,及其与之对应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控制力统称精神力量。精神力量包括理想信念、思想文化、自控能力等,与物质力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
一、内化认知
由内而外的情感因素是精神力量与自我意志的力量源头。获取成功的有效办法是个人通过自我意志激发正向的情感因素,支配和作用精神力量的发挥,抑制和排除负向的情绪因素。
(一)将个人规划与祖国发展相融合
思想总是先于行动。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时代主旋律。从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使命中寻找方向,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中,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汲取源源不断的动力,获得社会的认可和个人价值的体现。梦想让我们面对困境不退缩、面对风险不动摇、面对诱惑不迷失,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班、团会,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都是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明晰前行方向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活动载体的设计、实施,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较为固定的工作机制。
(二)提高自我能效感
自我效能感在学业领域表现为学业自我效能感,分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完成学业任务所具备能力的判断与自信。个体学习能力自我效感表现为是否具有顺利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学习能力的判断与自信。个体学习行为自我能效感表现为能否采取一定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目标的判断与自信。
学习动机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相关。因此,学业效能感常用来评估学习动机。通常来说,自我学习能力较强的人更有信心通过挑战高难度学习任务获得成就感,成就感越高,满足感越高,学习兴趣越高涨。这类人往往学习目标明确,对待问题较为理性,将成功客观归因于来自内部的、稳定的因素,进而不断强化;也会在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反思、寻找不足的地方总结经验。反之,学业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群体,他们在经历一次或几次失败后,就开始自怨自艾,忽略查找自身原因和能力提升,丧失学习信心和主动性,缺乏激情 。提高大学生学业自我能效感有助于学生远离学习倦怠等消极情绪,有助学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助于增加自信心和竞争能力。
二、外化行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个体所经历的奖励和惩罚的结果。与此相似,行为主义者认为动机可以塑造行为向寻求奖励、逃避惩罚的方向发展,相当于是奖励和惩罚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生会主动强化受奖励行为和规避受惩罚行为。
(一)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不仅影响学生行为,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评价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是实事求是。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体现个体在群体中的排名,而是帮助学生查找问题,建立自信,健康发展。为了达到此目的,制定评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是评价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准则,在内心引起共鸣,并经过努力能达到预期目标。评价标准制定既要注意正确性、客观性,又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给被评价者增添自我教育的力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有据可依,是客观的而不是教师的主观意志。社会发展需要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既要体现客观原则,又要适应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二)榜样效应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以榜样为镜,可以查找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以榜样为旗帜,可以指引前行方向,引导自身不断向好的方向前行和发展。榜样人物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身边更易于学生效仿和追赶。在青年学生中评选先进,树立典型,宣传事迹,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潜移默化中自觉追随和赶超。
精神力量与学习动机通过内化认知和外化行为将二者有效融合,从而达到学业指导的目的。(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题项目】2019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SDSZ-201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