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2019-10-09朱泽文张多来

今日财富 2019年21期
关键词:塞罕坝绿水青山文明

朱泽文 张多来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原由、远景、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上作出了确切回答,并且提出了极富意义和价值的思想、理念以及方式方法体系,此举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彰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华夏民族一贯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孕育着极其富庶的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极大丰富人类生态智慧,生态的兴衰与文明的盛衰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从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兴衰与民族命运、环境质量与人民福祉等方面息息相关。因此,认真研究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人类由于大自然的存在而生存,所以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唇亡齿寒的、互为依存的,伤害自然即伤害人类自身。需对自然规律保持敬畏之心,才不至于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上走向歧途。建设生态文明是每一位中华儿女肩负的重任,建设生态文明与人民的福祉、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纵览东西方国家之发展史,生产力的保护、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息息相关。生态环境的优劣是民生福祉是否普惠的标准,从人类的生存意义上阐述,金山银山固然不可或缺,但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更重要内容是绿水青山,这是钱财所无法取缔的,我们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务必要深刻领会,让全国人民对于绿色的发展与生活方式具有深刻感悟,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我们要时刻珍惜、呵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让我们一起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让我们一起为全球的生态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吧!

一、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是中华儿女之重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个具有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生态环境是我们中华儿女安居乐业的首要基礎,要大力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就务必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务必应该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无法被任何物品所取代,我们要去珍惜它、爱护它,不要等到真正失去之后,我们才去懊悔难过。

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整体观、长远观、大局观,坚定拥护保护优先的原则,坚定支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要把保护生态环境置于首要之地位,务必确保生态环境可以时刻受到全民的呵护与爱惜,对于大力推动绿色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形成要具有安如磐石的信心与毅力。

保护生态环境是中华儿女肩负之重任,要对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是我们当下艰巨与紧迫的任务具有认知,务必要清楚知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与重要,秉着为子孙后代、为广大社会群众负责的信念,下定决心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建设好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将广大人民朝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一个新的时代引领,人民大众拥有着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拥有着一个宜居宜业的环境,这就是最好的民生福祉。

坚决去除置生态环境于不利地位之行为,更加反对执政者以生态环境为“筹码”来换取当地可观的经济增长效益,以此来显示其政绩的做法,俗话说,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方面,执政者务必应具有底线意识,敢于大力打击对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务必要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至于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者,务必要进行严肃处理,并且要采取终身追责,至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举措者,没有下不为例,坚决不能手软,生态环境的良好将会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生态环境的良好将会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幸福的增长点、生态环境的良好将会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让祖国的山河更加秀丽、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加美好,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是中华儿女之重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55载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历经一代代塞罕坝人在茫茫荒原上躬耕不息,塞罕坝林场发展成了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现今,塞罕坝林场壮阔的百万亩人工林海,让每位到此处游历的游客都无不为之惊叹。展览馆里一幅幅昔日生态极度恶劣景象的图片使人们对塞罕坝的往事历历在目,今日的青山绿水,奇秀险峻的高岭都与塞罕坝往日的满目疮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生态修复的奇迹不禁使人发出感叹,同时,人们对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也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往时的不毛之地、黄沙弥天,现今的山清水秀、苍郁遍布,塞罕坝出现了生态逆袭,奇骏秀美高岭的重现,塞罕坝生态环境的变迁,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准则:“人因大自然而生,人与大自然是共生关系,对大自然的破坏最终会害及人类自己。惟有对自然规律保持敬畏,才可有效避免在发展利用自然上走错路。”

从黄沙弥天、不毛之地到满目苍翠、山清水秀,塞罕坝的每棵植物都是这里生态文明变迁进程的见证者,今天刻在巨石上的《塞罕坝赋》中的诗句,“自古极尽繁茂,近世几番祸殃。水断流而干涸,地无绿而荒凉。哀花残叶败,惊风卷沙狂,感冬寒秋肃,叹人稀鸟亡。悲夫!”这是昔日满目疮痍的塞罕坝的场景。

1962年,第一代建设者担负着祖国使命赴坝植林,被损伤严重的生态环境能不能修复成功?不毛之地能不能恢复青山绿水?建设者们带着这些追问,毅然赶赴塞罕坝,他们的挑战有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有造林成活率低带来的迷茫与失落,信念,源于“誓将荒地变绿洲”的坚定态度,源于本着生态造林的科学态度,源于“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发奋精神……1964年马蹄坑会战,全面验证成功了全光育苗法、三锹半人工缝隙植苗技术等科学有效的育苗造林方法,516亩人工栽种的树苗成活率高达91%,开启了我国高寒山区栽种落叶松成功的先河,也开启了我国运用机械化栽种针叶树的成功先例,大自然给予了爱护生态的人们最为珍贵的回报,在含着喜极而泣的泪水中,塞罕坝林场开启了在我国高寒沙地造林史上一个崭新的历程。

三、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让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人们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生存的时代意义

在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大力度、高强度的打击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反对将生态环境作为执政者牟取当地经济增长效益的“筹码”,此举在全国各地已达成重要共识,在经济领域的发展当中已凝聚成一股新的重要力量,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召开,充斥着古韵的杭州让众人为之惊叹,充斥着繁荣的杭州让世人为之惊艳,杭州攻克了发展与保护的难题,在悠闲地踟蹰于湖城合璧的东方古韵丽景的同时,迅速地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发展,生态与经济携手共进、协调发展是杭州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塞罕坝林场18.3万吨造林碳汇挂牌出售,475吨碳汇全部实现交易,这些客观的经济效益都印证着一个道理:穷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在悄无声息中变成金山银山。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森林资源的相关数据已非常可观,其中,中国森林资源的面積为31.2亿亩,而中国森林资源的蓄积已高达151亿立方米,果不其然,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国森林资源的年生态服务产值为12.68万亿元,经过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思想引领,2016年,单位GDP能耗、用水量均有明显下降,其中,在与2012年的统计数据相比对得出结果:2016年的单位GDP能耗下降17.9%,而2016年的单位用水量下降25.4%,有害物质释放数量的大大减少,促进了中国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进行彻底性转变的中国经济发展动能,优势显著、极富潜力,除此之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的报告,是侧面体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已被世界所认同和采纳的重要信号,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让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人们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生存的时代意义。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育生态文化,更加彰现华夏文明的重要价值和历史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绝非仅仅针对环境而言,恰如其分地说,是在新文明观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重大改革,重点在人民群众的生活、社会的经济与发展等各大层面上展开,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深入人心,生态文化的支撑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贯本着对大自然尊重与热爱的态度,历史悠久且根底深厚的华夏文明有着意义深广的生态文化,诚然,培育生态文化,不仅要在全社会树立起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文明思想,而且要提倡绿色低碳生活,鼓舞人们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树立起新的绿色健康的生活观,低碳环保的消费观,更重要的是,培育生态文化有利于形成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态文明环境。

五、结语

大江东去,陈迹消逝的历史早已向前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形成,相信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定能为子孙留下一个宜居宜业的家园,让我们一起展望美好未来吧!(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

猜你喜欢

塞罕坝绿水青山文明
创新方法 用“绿水青山”赢未来
用清廉守护绿水青山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塞罕坝的树
绿水青山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