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2019-10-09田歆
田歆
[摘要] 目的 分析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47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管理,2017年4月—2018年4月的47例患者为观察组进行组长责任制分层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方式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管理方式下不良事件4.26%(2/47)显著少于对照组17.0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8,P<0.05);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度均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88、19.944,P<0.05)。结论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进行组长责任制分层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投诉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a)-0088-02
消化内科为医院重要科室,随着患者持续增加,科室管理逐步受到重视。全面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患者投诉率便十分重要。组长责任制分层管理为现代化护理管理方式,主要为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较强的人员为护理组长,依据自理和能力不同将护理人员分为不同层次分别管理。通过此种方式对护理工作进行协调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治疗[1]。现选取该院消化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组长负责分层管理在消化内科管理中的效果,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94例消化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7例,男23例,女24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5.16±2.16)岁。观察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5.20±2.03)岁。患者基础性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护理人员23名,年龄22~41岁,平均(34.16±1.36)岁,大专学历10名,本科13名。两年内护理人员并未发生人员流动。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管理,护士长每天早会分配护理工作,晚会总结工作失误,并提出下阶段工作方向和措施。护理管理部门负责对护士长和护理人员进行考核。
观察组主要为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首先建立3个护理小组,组长通过公开竞聘,择优录取的方式选取。其余护理人员依据学历和资历分别搭配分为不同层次,成立3个护理小组,由组长统一领导。第一层为护士长或主管护师;第二层则为工作时间3年之上学历为本科的护理人员;第三层为一般护理人员。组长每天交接班之后依据护理工作量和人员状况将工作分别交给不同护理人员。第一次护理人员主要负责患者评估和护理流程制定工作,同时需对下层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第二层护理人员为护理骨干力量,主要负责较难的护理人员和大部分护理工作,并对下层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第三层级护理人员为简单护理工作,同时接受上层级护理人员管理。护理人员绩效和工作量则由技术难度依情况而决定。
人员分配。针对该科室患者较为固定的特点,主要实施双班护理,责任组长为行政班,每天保证8 h在岗。同时由一个班组负责当班护理外,下一班组1名护理人员负责中午班,确保每天护理工作完整性。排班时三个层级护理人员相互搭配,护理高峰期可增派护理人员,提升护理质量。每个月结束后由组长负责对该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并由护士长进行审核。每组定期进行交流学习,强化护理人员护理技能。
制度建设。责任组长负责对该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确保管理的有效性。责任组长负责每周问题总结,同时提出整改方式。制度化要求科室护士长每天两次查房,同时每个月组织护理培训会议,对各层级护理人员的问题进行分析。由护士长负责组长工作考核,每组护理质量考核。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种管理方式下不良事件投诉率,其中主要不良事件为投诉、医患纠纷、护理事故。②对比两种管理方式下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护理满意度,主要采用该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表,满分100分,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94例患者数据,以χ2检验患者不良事件资料[n(%)],以t检验满意度资料(x±s),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各种护理管理下不良事件
观察组管理方式下不良事件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1。
2.2 分析不同管理方式下患者以及护理人员满意度
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度均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消化内科疾病为临床多发、常见疾病,同时患者数量多,床位占位率较高[2]。且此种疾病多为重危疾病,如重症胰腺炎、消化系统大出血等,死亡率高,护理难度大。
分析护理工作实际发现,护理工作存在管理问题,部分年龄轻和工作资料浅的护理人员负责主要护理工作,进而致使投诉率和护理风险较高。因此持续优化护理管理方式,提升护理质量便十分重要。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为现代化管理方式,依据护理人员自身能力、资历分为不同层次,并选取责任组长,以此作为管理构架,协调护理工作[3-5]。护理过程中不同层级护理人员负责不同难度的护理工作,并对下层级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管理。在护理时由于不同等级的护理人员分别负责不同工作因此可有效提升沟通效率。责任制护理中组长为责任人,并承担一部分护士长职责。各个小组分别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提升,同时配合奖励机制,通过此种方式提升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中,实施两班制,同时由下班护理人员负责填补护理间隙,因此工作时间内均有负责护士。由于组长负责对组员考核,因此考核工作更接近护理人员实际工作状况,同时不定期进行培训也可提升护理人员整体工作能力。该次研究发现,进行组长负责分层管理之后,护理中投诉和护理风险事件均有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由于护理工作更为符合护理人员自身实际能力,同时每天组长进行风险评估控制,因此各种护理问题有显著减少。对比发现患者对此种管理方式更为满意,同时护理人员对此种管理方式也更为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知,由于患者在此种管理方式下可得到良好服务,因此满意度更高。护理人员不仅可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同时也计入考核因此对新的管理制度更为满意。对比其他研究结果,责任制分层管理对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良好效果[6]。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科护实施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有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英栋.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4):156-157.
[2] 李霞.护士分层管理在呼吸消化内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347(12):67-68.
[3] 刘贤英,刘陈勇,龙晓秋.划片区组长负责制能级对应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16):69-70.
[4] 郝晓红.护理组长负责制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3):116-117.
[5] 高金亚,尤晴,李艺楠,等.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7, 39(4):239-240.
[6] 刘维维.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7):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