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诗,明史,知人

2019-10-09卢建生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读诗诗句首诗

卢建生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文,能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心境,读出情怀。

2.自主探究,品读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后的“喜欲狂”。

3.拓展阅读,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对比阅读杜甫的诗作,体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读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后的“喜欲狂”。以读为主线,指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心境,读出情怀。

[教学难点]

品析诗的第四联,感受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拓展对比阅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诗人

1.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吗?喜欢古诗词吗?明道小学“诗词大会”现在开始,请看题。

(1)识别诗句题:请从以下12个字中识别出一句唐诗。(字略。好雨知时节)

(2)填字题:窗 西岭千秋雪,门 东吴万里船。(含、泊)

(3)对句题:请根据诗句说出下一句诗。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2.知道这几句诗都是谁写的吗?(杜甫)大家对杜甫有哪些了解?

3.老师这儿有一些杜甫的资料,大家快速浏览一下,把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信息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以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导入学习,引出对诗人的简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诗读诗的热情。]

二、读诗,感知大意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齐读课题,解题。

2.这首诗和以往学过的古诗有何不同?

(七言律诗,律诗每两句一联,共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课前都预习过了吧,有没有读通诗文,谁来读读?

(相机正音。小结:读古诗,首先要读正确)

4.谁来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5.谁再来读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诗学习能力,通过自主交流“预习单”,质疑问难,以学定教,摒弃了烦琐古板的诗意分析,突出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三、品读,体味心境

(一)为何“喜欲狂”

1.读古诗,不仅要读准确,读出节奏,还要能读懂诗人的心境。这首诗你能读出杜甫怎样的心境呢?诗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喜)

2.是什么原因让年过半百的诗人“喜欲狂”呢?(剑外忽传收蓟北)

3.蓟北为何会“失去”的呢?(播放视频,简介“安史之乱”)

4.在外漂泊了八年,忽然听到这一喜讯,诗人怎么不“喜欲狂”呢?谁来读读这句诗?

(二)品味“喜欲狂”

1.自主探究:默读诗文,用笔画出作者“喜欲狂”的表现,再小组交流讨论。

2.交流杜甫“喜欲狂”的表现。

“初闻涕泪满衣裳”:“涕泪”中为何能读出“喜”?

“却看妻子愁何在”:想一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妻子和孩子”曾经有过怎样的悲伤,怎样的忧愁?

“漫卷诗书喜欲狂”:诗人爱书如命,而此时他却——胡乱地卷起书卷,无法再静心苦读,可见他是何等的欣喜若狂,激动不已啊。

“白日放歌须纵酒”:什么叫放歌?什么叫纵酒?本身性格就沉郁含蓄的杜甫,这一放一纵,的确是够欣喜若狂的了。

“青春作伴好还乡”:他的心情和这明媚的春光一样灿烂。

3.你们高兴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借着诗人的酒兴,我们也来斗斗诗,好不好?

(诗词大会继续——飞花令,主题字是“酒”。分男女生对诗)

4.古代人把饮酒上升为一种文化,很多诗里都有“酒”,各种情绪诗人都可以借“酒”来表达。在这首诗里面,“白日放歌须纵酒”主要表达什么情绪?(喜悦,高兴)

5.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的前三联,感受一下杜甫的“喜欲狂”。

6.这首诗最传神的是最后一联,请大家用心读一读,你还能读出诗人的“喜欲狂”吗?

(1)从诗句中你读出了什么?(急、快)

(2)看示意图:作者身在剑外,从巴峡到巫峡,再从襄阳到洛阳,他要途经四个地方,跨越三个省份,大约一千八百多公里的路程。在唐代,人们出行以车、船和徒步为主,猜猜诗人返乡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两个多月)

可在诗人的笔下需要多长时间?齐读这句话。其实他有没有出发啊?你看,杜甫写喜悦不仅写现实中的喜悦,还写了想象中的喜悦。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神来之笔。

7.自主研读《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知道李白为什么高兴吗?(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放逐夜郎的途中,突然得到赦令)

(2)你觉得哪些诗句体现了他的高兴?

(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

8.难怪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他们俩写喜悦也如此相似,有如乘舟出峡,顺江东下,我们来读读他们的神思妙笔。

9.再看这首诗,这首诗句句都有喜,喜得如此真切,如此酣畅淋漓。这首诗也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设计意图:在了解“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下,紧扣“喜欲狂”,以读为主线,在读中品析诗句,在读中体味心境,在读中享受读诗的乐趣。]

四、明史,感悟情怀

1.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吟诵几句。

◇他目睹朝廷腐败,百姓生活艰难,挥笔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安史战乱,都城沦陷,战火连绵,家讯难得,诗人愤笔写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國势危急,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禁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晚年,杜甫流落四川,已是满头白发,百病缠身。他的茅屋被狂风摧毁,但他仍然心怀天下贫苦的人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我们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读出了杜甫的“喜”,那么从这些诗句中,你又能读出怎样的杜甫呢?(忧)

3.多年的战乱,多年的漂泊,杜甫无论生活怎样苦,也无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心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他的忧来自于——国家和人民,喜亦是来自于——国家和人民,他喜忧的背后更是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4.千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为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心潮澎湃,依然被他赤诚的爱国之心所感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诗句,读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情怀)

5.剑外忽传收蓟北,此刻,再读这首诗,一定有不一样的感受。

他乐极流泪,是因为 ;他欣喜若狂,是因为 ;他放歌纵酒,归心似箭,还是因为 。让我们再次深情吟诵这首诗,读出这位诗圣传诵千年的爱国情怀。(忧国忧民)

6.这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读诗,还明白了一段历史,更重要的是认识了一位伟大的诗人,让我们永远记住杜甫,记住他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设计意图:读出诗人的情怀是教学的难点,通过适度的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圣杜甫的创作历程。在对比阅读中,在充满激情的吟诵中,杜甫千古传诵的名句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扎根于学生心田。]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安市明道小学教育集团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读诗诗句首诗
《上课没人抢》
六一来了
动车上的端午读诗会
我想写首诗给你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读诗的窗口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读诗笑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