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阅读期待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2019-10-09徐晨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雾凇春联文本

徐晨

“期待”是指期望、等待,它是一种心理状态。“阅读期待”是指学生的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来激起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呢?

一、巧妙导入,激活阅读期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就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开场白是否能吸引学生,对于学生整堂课是否投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就像磁铁一般,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整堂课的顺利、有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春联》一文時,考虑到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其实已经满足了最初的阅读期待,直接导入新课已经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了,于是我就针对这篇课文设计了不同的导入方式。在上新课之前,我要求学生拍几张家里大门上贴的春联,在课堂一开始,我们便开始共同交流自己家的春联,顺势对于这些春联的种类进行了划分,了解了每一副春联所表达的内涵。通过这一导入,孩子们在接下来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对于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想,这样的新颖导入,不仅能使学生的阅读期待贯穿了全文,而且使学生的阅读期待贯穿了整堂课。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期待

叶圣陶曾经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文字背后就蕴藏着作者内心的丰富情感,因此只有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才能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

例如,教学《桂花雨》一文时,我设计了让学生通过想象当时的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作者当时内心的感受,以及母亲对孩子的宠爱。学生在自己练读时,不同的学生读的感情是不一样的,那是因为不同的期待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所以在有感情阅读时可以提倡多元朗读,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

三、角色互动,实现学生阅读期待的自我展示

在“阅读期待”中,满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取向。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渐衰退。而新奇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期待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使用不同的讲解方式、讨论方式、朗读方式,时时注意引起阅读的期待心理,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九色鹿》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就充分注意了这一点,在教会学生熟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文中人物情境的动画演示,学生饶有兴趣地观看后,教者话题一转:“这个动画好不好看?”“可惜还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你们知道吗?”“是啊!动画没有语言,如果我们给它配上语台,配上音乐就更精彩了。”此时学生的期待心理自然得到了提高,文本内容再次在学生的脑海里得到呈现,这种对文本的品味,对文本的再加工,促使学生进入角色,期待展示自我。

四、移情体验,拓展学生阅读期待的文本空间

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氛围。”实践证明,恰到好处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既可以改变文本知识的呈现方式,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文本内容更直观、更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全方位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比如,在教学《雾凇》一课时,我就注意到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促进情境期待的生成,特别是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当学生明白雾凇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之后,我便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当读到“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时,便问学生“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当孩子们睁开眼睛后,都情不自禁地用上了很多优美的词语来赞美。最后我利用多媒体向孩子们展现了吉林雾凇这一自然奇观,那一张张优美的图片把吉林雾凇的美丽尽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使孩子们赞叹不已。这又一次实现了文本与情境的对话,使孩子们的情境期待之情跃然脸上。

总之,“阅读期待”的有效利用与拓展,能使孩子们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永远保持兴趣盎然,乐在其中,醉在其中,使得孩子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能使我们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雾凇春联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雾凇奇观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雾凇岛
美哉,兴凯湖雾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