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学情的形成性评价方案差异化设计研究

2019-10-09朱庆红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作文同学

朱庆红

“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吸收程度和能力的发展过程中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快乐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对自己的信心和愉悦感。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信心,增加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综合能力。

一、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概念

形成性评价起源于1967年,是美国的斯克里芬提出的,由美国的教育学家布鲁姆实施的,经过七八十年代的不断发展,到90年代才广泛应用到教学中,从而形成性评价进入中国。关于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并不统一,不同领域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在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的预设、课堂的具体实践、课堂的评价以及课后的总结等内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及时盘点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扬长避短,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比较形成性评价和我国传统的测试考核,形成性评价的优势很明显。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的优势

1.运用形成性评价给予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是对阶段性的过程进行评价,学生在每一个学习的环节中,都要进行及时的评价。这为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形成性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果。

2.帮助学生调节学习情绪,端正学习态度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情绪比较的不稳定。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可能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有一部分的学生认为学习语文没什么用,还有的学生想要努力地学好语文,但是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针对这些现象,应用形成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课堂中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得到教师的肯定、在同学间受到同学的赞扬、写作文比较出众这些对学生的评价都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水平。形成性评价能够让学生看清自己语文课程所欠缺的地方并努力学习。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能够及时察觉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变化,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改正,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程的综合素养。

三、基于差异化设计对形成性评价的几点思考

1.在讲读课中的差异化设计

在讲课的过程中,学习目标主要有:生字词的积累,课文的朗读,知识的积累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在差异化的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把学生按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分为三个队,A队、B队和C队,并把三个队的学生混合结队(倘若六个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中分A、B、C队学生各两个),在形成性评价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对于A队的学生应该评价其为C队学生给予启示的多少,B队的学生应该评价对知识补充了多少,C队的学生评价为对知识理解了多少,降低标准进行设计。

2.口语交际课的差异化设计

口语交际的学习内容有:自己对事物的观点、情境的交流等。在差异化的设计过程中,把学生分为A、B、C三组,三组同学之间对口语交际活动交叉进行评价,A组对B组进行评价,B组对C组进行评价,C组对A组进行评价。整个口语交际活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参与进去,并进行最后的总结。

3.在作文课中的差异化设计

学生的写作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作文水平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写作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学生对于作文的评价包括,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在差异化设计的过程中,评价的方式和口语交际的评价方式如出一辙,把学生分为A、B、C三个组,由上到下分层次进行评价,即A组评价B组,B组评价C组,C组的同学旁听A组的评价内容。此次的评价侧重于C组的同学收获的多少,对于作文的鉴赏能力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评价活动的有效性。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把修改的意见写到作文的后面,对作文的字数也应该有相应的要求。

4.在综合性学习课中的差异化设计

在差异化的设计过程中,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完成的情况。应该评价A组的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组织能力,评价B组的学生和C组的学生的执行能力。通过这样的评价内容,就能够以优等生为主导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能力。C组的学生没有必要对活动计划进行制订,但可以评价活动,对活动计划补充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四、在不同层次的学情设计形成性评价中的注意事项

1.因材施教

在不同学情的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在现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发挥学生的优点,弥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材都是形成性评价的主体,也是设计方案中不能忽视的影响因素。以学生为主体,学习目标是学习的方向,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2.重视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反馈

教师的教案在上课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和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形成性评价反馈了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名次,而是把这当作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依据,教师也可以根据形成性评价的反馈结果进行教学活动。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根据形成性评价的结果思考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学习的方案和教学的方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教师之间也应该进行教学方案的形成性评价,分析不同班级的学情成因并深入思考,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学习效率。学生对于自己的形成性评价应该和之前制订的学习目标进行对比,找到自己语文学习中的短板,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获得教师的帮助,制订改善的具体措施以改进以往的学习方法,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教师应该对全班的形成性评价进行统筹规划,并从中找出班级的短板,根据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从中得到反馈,及时地调整语文教学方案以及语文课程评价的具体内容。学生也应该对照全班的形成性评价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水平。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作者簡介: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树人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作文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