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答谢中书书》整散句之情思美

2019-10-09施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情思山水学生

施燕

部编版八年级教材中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一文,虽然只有短短六十八言,却有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鳞,浑然一体,鲜活如生。景美,情美,辞美,章美,真是说不完无限情趣,道不完盎然生机。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外,心清神明。这与作者在写作上整散交错的章法是分不开的。

“整”和“散”都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反复句、顶真句等,其修辞效果是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是指结构不同、句式长短不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其修辞效果是能使语句错落有致,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避免单调呆板,使用性广。恰当地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可以收到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而又节奏鲜明、气势雄浑的效果。

一、整句之情思激情美

文中对偶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形式上看,有单句对偶、偶句对偶。形神兼备,精彩纷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是单句对偶,两句对仗极为工整。“高峰”对“清流”,“入”对“见”,“云”对“底”,极力描写了山的高耸和峻峭,直刺苍穹,与白云作伴;水的澄澈和明丽,一窥到底,与游鱼为友。用笔洗练,寥寥八字,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尽收眼底,水的动感给山增添了活力,山的倩影给水铺上了异彩。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一句用偶句对偶句式,字面工整而内容富有变化,音韵也优美。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即将消散的晨雾,如梦似幻;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逗人喜爱。

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领诵、集体朗读等途径,在声情并茂、节奏鲜明、语速适宜、真挚感情的演绎中,与作者同喜同悲,同呼吸共命运。尤其是诵读那两组对仗的晨昏之景语句,不仅能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而且使整个场景都活泼起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意境、气势、节奏和神韵,共同营造了一个活泼清新的美好境界,不由令人情思奔涌,激情四溅。

二、散句之情思激越美

文中除了运用大量整句,还恰当杂以散句。“实是欲界之仙都”,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言简而意深。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愉悦、得意之态表露无遗。“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读之爽朗,吐气如兰,一如梵音自天际间飘来,顿时让人耳聪目明,如悟禅机。作者游乐的自豪感及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真是美不胜收,让人的情思不经意间如潮般澎湃激越。

试想一下,如果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动手画一画,把心中最美的情思展现在纸上,那更是美妙绝伦的创意。这样,既加深了学生所感所思的印象,又让朗读更加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学生沉浸在一词一句中,发掘蕴含其中的意味、情味和风味,品读时情思缕缕,回想时芳香阵阵,欲罢不能。

这种情思在陶弘景的《答虞中书书》中也是充分彰显的。“来虞公,兹焉可迈,何为栖栖,空劳鼓缶,迨及暇日,有事还童,不亦皎洁当年,而无忸前修也”,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画面精致,语言精练,意境精美。情随景生,景随情移,参差错落,酣畅淋漓。他的生命和灵魂已经融入壮美不息的山川之中,心灵也就永远保持着一份纯净、平和、超凡脱俗的美。

三、整散之情思激荡美

情与景会,事与心融。《答谢中书书》一文整散结合,既有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相映成趣之势,更有疏密相间、灵活多变、凸显和谐之美。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组合,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活力的山水画卷。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师生一起反复朗读整篇文章,清新自然,灵秀悦目。这时候,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思绪神游一番,获得美的享受。再辅之以语速、语调的变化,再现作品的形象,强化浓烈的情感,把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传递给每一名学生,使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更加领略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思美。此文与当时一些以绮丽为主流的骈文相比顯得卓尔不群,流光溢彩。

于漪老师在著作中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变成有声的语言。……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答谢中书书》一文,如同一首诗,不仅有意味隽永、音节和谐的文字,更有清新淡雅、轻松惬意的诗情;又如一幅画,既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快洒脱、浓墨重彩的画意。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怀与思想,既不同于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消极避世,而是一种对美好自然的追求,对自由生活的礼赞,对世俗名利的断然拒绝。它比前者少了份豪情,多了份冷峻,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豁达,让人叹为观止,情思激荡。

四、诵读之情思激昂美

鲁迅先生说:“文字有三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因此,可以在师生一起有感情的诵读中,读出语调的顿挫、节奏的韵律,读出山川的灵秀之美,读出语句的跌宕之势。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空前地激发,情感的波澜也被悄然地掀起。正如清代学者刘大櫆所说:“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文之神气。”

学生在铿锵有力的诵读中,读出特有的感悟,读出个性的见解,读出丰富的人生内涵,同时还营造了一个开阔深邃的意境,彰显文章激越昂扬的情调,也能表露内心身临其境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总之,“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南山水,有道是人间天堂。只有拥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娱情山水,品味山川之美。《答谢中书书》一文,前面十二句是整句,后面三句是散句。整句、散句交替使用,错落有致,铿锵的节奏、优美的韵律、独有的格调、无限的情思,浑然一体,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还起到了增强气势、调节音律、催生激昂情思的作用,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更加具有说服力。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政局动荡的南北朝,不少文人墨客往往遁迹山林,意从自然美中寻求情感上、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正是其中的一位。这里的山水,作者早已熟谙心中,故有独到精辟的感悟和汩汩流淌的情思涌动在心间,倾注在笔端。

在《答谢中书书》一文中,作者抓住山水的灵魂,通过远近、高低、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加上铿锵悦耳、顿挫有致的文字,传达自己与万物相融合的生命愉悦,充分体现出作者酷爱自然、归隐山林的高雅情趣。

[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之阶段性成果。编号:GH2018073]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门中学附属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情思山水学生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十月情思
当归寄情思
丝路情思
学生写话
拗九粥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