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理念开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2019-10-09杨立国

人民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新时代

杨立国

【摘要】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时代特点,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彰显了时代之“新”与制度之“新”,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以“新发展理念”为内核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彰显时代之“新”

首先,新发展理念指向社会问题之“新”与化解理路之“新”。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短期矛盾与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并存。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指向新时代之新问题,并 “对症下药”:“创新”指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问题,对此,要通过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促使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协调”指向新时代的发展失衡问题,对此,要统筹规划,全国一盘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推进产业布局调整与转向;“绿色”指向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与高质量发展相悖的问题,对此,要对经济进行转型升级,摒弃“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开放”指向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对此,要运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打开国门搞建设,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共享”指向“社会公平失度”问题,旨在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这五大发展理念既各有侧重又协调统一。

其次,新发展理念指向要义之“新”与政商关系之“新”。新发展理念指向要义之“新”,即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并将其提上“新”的历史高度。当下,中国的改革涉及社会利益再分配,既得利益集团会对改革进行百般阻挠。要突破利益藩篱,攻坚克难,没有党的坚强统一领导是“啃不下这块硬骨头”的。新发展理念指向政商关系之“新”,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打造“亲”“清”型政商关系,重塑市场主体信心。党员干部要主动亲近企业,为其排忧解难,不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企业自身要正,在积极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沟通的同时,做到洁身自好、遵纪守法。唯有塑造风清气正的政商关系,方能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再次,新发展理念蕴含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新”与解决路径之“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因为人民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生产成果的主要享用者。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此,应解决市场供需错位问题,扩大有效供给与高质量供给;改革社会分配体制,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是引领中国经济迎接更大发展的理论之源。

最后,新发展理念呈现当代中国开放理论之“新”与世界方法论之“新”。在全球化时代下的社会生产中,发展中国家处于供应链末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等、不均衡矛盾突出。另外,国际强权政治过度干预世界经济,对国际经济秩序造成严峻挑战。因此,发展国家经济要将民族与世界联动起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方案,比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搭建中国进口博览会等开放式舞台,激活中国经济,联动未来,撬动世界。这是新时代中国的开放理论,它超越了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范畴,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新发展理念的践行展现制度之“新”

第一,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由“基础性”向“决定性”的功能转变,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我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历经政府决定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等几个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起决定性作用。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政府職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要“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 “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又一创新尝试,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二,实现产消改革由注重需求向注重供给的结构转变,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始终都在需求方,一直强调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在社会生产与消费领域实现由注重需求向注重供给的结构转变,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项改革旨在从生产端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供需错位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伟大创举,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用的一个经典案例。

第三,实现收入调节由“先富带动后富”向“消灭贫困”的制度转变,全面推进精准扶贫,“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先富带动后富”是邓小平同志于改革之初提出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这在当时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消灭贫困,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此,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战略等。经过几年的攻坚克难,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人口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底全国基尼系数比2012年下降0.007,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到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降至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10.2%大幅下降至1.7%。

第四,实现世界经济合作从“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向“全面开放共赢”的格局转变,全面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纵深发展。2005年7月,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在出席G8与五国领导人对话会时指出,我们要“携手共创未来、推动合作共赢”,要在“互利互惠、取长补短中实现共赢”。当今,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有搏击世界市场的勇气,要能到“汪洋大海中去游泳”,中国经济发展要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在美国用加征关税等手段挑战国际多边贸易秩序的形势下,我国于2018年11月成功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外商投资法》。这一系列重大战略布局与政策制度均是“全面开放共赢”之果,是新发展理念在世界经济合作领域的伟大实践。

新发展理念开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邓小平同志的独特贡献之一在于提出并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基本问题。此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科学发展观”都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内核的经济建设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进行再次升华,谱写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国内经济动能转换优势明显,但面临诸多新问题与新矛盾;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也出现诸多新特点与新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直面新的国内矛盾与国际形势,提出了一系列新战略、新谋划、新主张,并配套出台了若干新政策、新制度与新法规,为解决我国新时代之新问题、新矛盾开出了“药方”,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以“新发展理念”为内核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作者为大连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

②习近平:《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求是》,2019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新发展理念新时代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发展理念下发展经济与收入分配的辩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