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MFC庞氏骗局的问题研究

2019-10-09栾蕾

北方经贸 2019年8期

栾蕾

摘要:以空手套白狼,拆东墙补西墙的金融欺诈方式出名的庞氏骗局,最早是意大利裔投机商查尔斯·庞孜策划的一个聚敛钱财的阴谋利用投机者“一夜暴富”的心理,聚敛资金,然后将集到的新客户资金以较少的利息作为短期回报回馈给老客户,制造一种轻松获得盈利的假象。文章从虚拟货币出发,借MFC代币案例剖析此类案件的结构、套现方式、层级结构以及危害,最后提出通过跨部门协作、完善法律法规和提高人民金融素养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防范此类骗局。

关键词:庞氏骗局; 防范虚拟货币陷阱; MFC平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8-0056-02

一、前言

当前人们经常接触到的虚拟货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游戏币,例如:腾讯的Q币,百度币等;另一类就是金融虚拟货币,最为代表性的就是2008年中本聪推出的比特币。这类货币具有像现实中的货币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同时具有流通能力。虚拟货币的盛行给了不法分子一个机会,他们以金融创新为噱头将此包装为互联网理财产品,利用大众对虚拟货币的朦胧理解,夸大盈利价值,制造新兴的互联网式庞氏骗局,进行非法集资。相比于传统的庞氏骗局,加入虚拟货币后的庞氏骗局借助互联网,避去了区域和空间的限制,传播速度更广更快更隐蔽,社会损失更大。

二、MFC平台案例概况

互联网的进步带动了一系列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更是深受影响。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下产生了金融行业的虚拟货币、数字货币等,一些非法分子更通过网络将线下的传销披上IT的外罩进行新型的网络传销金融诈骗。早在2015年,市面上出现了一款对外号称 “只涨不跌”的MFC虚拟货币理财,该平台的利用“换表不换里”的传销方式,通过亲朋好友之间互相传播,在全国疯狂蔓延。在传播者为其宣传时抛出超过30%的回报率的保证下,购买者如飞蛾扑火,倾囊而出。MFC虚拟货币是由马来西亚MBI资产管理集团(MBI在2009年成立,2012年5月七点MFC理财创富平台。MBI总裁张誉发、儿子张志豪与王东善因涉嫌红岛咖啡连锁店非法集资计划,曾于2010年被指控上马来西亚法庭。之后并未收手,接触SMICAP公司,这是一家以游戏理财为概念的公司,后因被公安调查,更名为finnciti,继续诈骗。二者都是金字塔传销概念,最后抄袭smicap和finnciti创建Mface(MFC)游戏理财模式。)发行的游戏代币,在2016初, 泰国警方就破获了涉案金额高度数千万的传销案骗局。同年八月,中国台湾发现跨国传销案MBI理财。无独有偶,2017年年底,上海公安机关会同全国多地公安机关一举破获“MBI”国际集团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尽管已经破获了诸多案例,但时至今日,MBI集团的虚拟货币理财模式仍在社会上运行,依旧有受害者深陷其中。

三、披着虚拟货币外套的MFC庞氏骗局

(一)“高回报诱惑”的营销方式

以MBI集团发行的MFC游戏代币为例,该平台宣称MBI资产管理集团是一家基于亚太经济、金融、政策具有独到研究及专业化的管理集团。旗下拥有四十多个实体项目,但都地处马来西亚。集团以号称的实体产业为支撑,在MFC理财平台上限量发售六千万的虚拟货币—易物币,并称此代币可以进行购物,交易增值。该平台在对外宣传时标榜自己推出的理财方式为互联网经济粉丝圈,一种新型的理财形式,并且鼓吹“MFC代币只涨不跌”,每年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收益。平台设置八个星级,根据其缴纳的入会金额,对客户进行分级,宣称不同级别的客户获得的回报不同,越高级别的“粉丝客户”其投入资金后,回报越高。

(二)MFC平台操作手段

该平台设置了一个典型的庞氏骗局风格的三进三出强制套现方式,如果粉丝想要将投入的资金进行变现,必须进行三个来回的易物点和回馈积分转换,大多数人都会被迷惑,实质就是帮公司进行炒作虚拟货币,造成增值的假象,以此来吸引下一批的会员加入。一些人由于第一次套现尝到甜头会再次复投。百分之三十回购、三出三进、复投,这只是表面的静态收益,其增值能力微乎其微。平台发行的代币是固定的,且只拆分不增发,购买的人越多,其价值越高,真正的高倍数增长还是要靠动态收入,就是发展线下。

(三)MFC平台的层级结构

我们通过其运营方式可以看出,先到的投资者瓜分后来者的资金,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互拉线构成的效用关系来组成一个资金链,拆东墙补西墙。(如图1所示的关系图)他们在个人账户里设立了一个类似金字塔状的结构,其实就是以其中一个客户为塔尖,由其发展下一个客户,成为上家的粉丝,这也是其自称互联网经济粉丝圈的原因。

这类庞氏骗局的特征实质上都是一样的,以此类推,陷入这个大雪球的人会越来越多。一旦当后者的资金供不上前者的投资收益、资金链断裂时,这个雪球就会崩溃掉,所有加入这个“雪球”的人最終都会血本无归。类似MFC的庞氏骗局案,其内部投资结构大多都呈现金字塔状,有着分明的层级结构,每一级都可以发展下一级,顶层的人像吸血鬼一样贪食下层“粉丝”的血汗。

四、MFC类型虚拟货币引发的庞氏骗局危害

实质上,无论是MFC代币、五行币、还是亚欧币,都是打着数字货币旗号进行的骗局。这些平台在宣传时虚构实力,诱骗注册会员,发展下线,获得奖励。资金流转是在会员之间进行流动,是个闭环,并不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完全是一种庞氏骗局。无论是以往的庞氏骗局还是现在的新型骗局,都是换汤不换药,变得是马甲,不变的是骗局的实质。

市面上这类案件层出不穷,受害人数较多,很多还都是通过亲朋好友的拉线进入到骗局中,对很多家庭造成的严重的影响。这类庞氏骗局都涉及了较大的金额,例如亚欧币的40.6亿元、五行币6亿余元、网络黄金积分(ES)案3.8亿元,这巨大的金额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受骗。案件涉及的群体十分广泛,从金融精英到退休的中老年人都有参与。每个案件从发生到破案,再到之后的修复,需要较长的周期,对我国的金融秩序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对金融投资者的信心打击也是毁灭性的。

五、防范打击骗局的对策建议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三大攻坚战之首就是化解金融风险。在最近的两会报告又多次提到,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将金融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分析上述案例,这些金融活动已经脱离了实体经济,并假借虚拟货币将其变成了纯骗钱的工具。我们要警惕案件的发生,更好地控制风险。

(一)跨部门协作防范风险

这类案件在一些中小城市发展迅速,监管较为薄弱,大多没有专业的机构和专门的力量进行监督管理。这种将互联网和金融捆绑在一起的庞氏骗局,如果仅依靠工商部门很难进行治理。通过调查,发现此类案件的组织者和受害者基本不会见面,他们主要是通过微信、QQ、公众号等社交软件进行联络,辅助线下活动。同时,其服务器基本都设立在境外,隐蔽性强,对公安部门的追击带来了阻碍;在交易时,这些平台所用的货币都按照美元计算(参照MFC代币),造成一部分的资金外流。对此,金融监管部门、银行金融机构、电信管理部门以及公安等部门要相互协作,对通过网络传播违法信息的网页、公众号信息要加强监管,利用运营商拥有的大数据,对一些危险网站进行感知与评测,确定打击目标,形成一系列相关机制。对异常的资金外流交易要警惕,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在造成重大风险前及时遏制。

(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中央人民银行尚未批准发行过任何虚拟货币,关于虚拟货币监管的法律条规也是空缺的,但是虚拟货币却一直在金融市场流通。虽然早在2007 年曾发布过关于虚拟货币的条例通知,但仅仅将虚拟货币定义为游戏币,对现在市面上流通的虚拟货币已经没有监管意义。我国应将虚拟货币的流出入纳入监管,尽快完善相关的监管法律依据,在治理此类案件的制度上进行改进优化。此外,这类案件既属于金融诈骗又属于网络诈骗,应设立更加细化针对网络金融诈骗行为的法律依据,对利用虚拟货币进行诈骗的犯罪分子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惩。

(三)普及金融知识和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这些披着虚拟货币新外套的庞氏骗局借用当下最热门的金融概念,迷惑了很多不懂金融知识的人。因此,有关监管部门要强化宣传力度,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对民众普及由虚拟货币引起的庞氏骗局相关知识以及分析以往案例的诈骗手段,引导公众识别其实质。扩大宣传范围,在社区、街道开展防诈骗等活动,及时向公众发布各种风险信息。对于想要投资虚拟货币的投资者来说,对于号称超高收益的虚拟货币理财产品,一定要了解资金走向,或者他们是否符合我们上述所讲的典型的庞氏骗局手段,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弃而远之,保护我们的资金安全。

六、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MFC代币案的剖析,揭穿了由虚拟货币引发的庞氏骗局。虽然类似的亚欧币案,五行币案等都已被警方破获消灭,但笔者所分析的MFC平台仍在市场上存在,尽管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破获过此案,然而残余力量仍然存在,依旧有很多不知情的民众义无反顾地进入这个庞氏骗局。本篇文章希望能提醒广大读者,拆东墙补西墙永远不会创造出财富,那些宣称短期内低风险、高回报率的投资,一定要慎重选择。

参考文献:

[1] 邓 亮.金融传销的形式、特点及防控[J].南方金融,2019(3).

[2] 趙 敏.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庞氏骗局”的识别与防范[J].浙江金融,2016(8).

[3] 狄 刚.数字货币辨析[J].中国金融,2018(9).

[4] 罗 曼.比特币急跌暴露虚拟币炒作庞氏骗局本质[J].证券时报,2018(11).

[责任编辑:方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