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色材料”在小学美术创作中的形式表现
2019-10-09孔海燕
摘 要:美术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用“特色材料”,培养学生的临摹能力、创作能力、想象思维以及思维能力,必须引起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实践环节,小学生对于“特色材料”的了解并不全面,所以,要求教师发挥指导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授课手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补充,有效策略的实施,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才更利于整体教学效果的优化。本文就“特色材料”在小学美术创作中的形式表现做出了具体研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学生创作;特色材料;形式表现;研究
一、 引言
“特色材料”包括毛线、布料、纽扣、钉珠等,在综合运用“特色材料”过程中,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接受知识效率更高,创作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美术教师身上肩負着伟大的教书育人使命,应该利用“特色材料”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鼓励他们突破自我、大胆创新,现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未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课堂“特色材料”越多,学生美术创作的欲望越强烈,方便教师实施各项人才培养计划,进而揭开素质教育崭新的一页。
二、 师生一起探索,鼓励学生创作
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索“特色材料”,在互动中积极思考,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辅料,制作出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比如,要求学生挑选各种颜色的纽扣,以点状造型为主题,寻找基本的造型元素,再用排列、组合、重叠的方式,创作出富有变化的最佳作品。再如,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多幅儿童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的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从画中看到了什么?”“你们有创作的想法吗?”“如何使用钉珠或者排钻等材料,贴合点状造型主题,在保持细小单位不变的前提下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这样使“特色材料”应用不再突兀,同时也启发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作品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平面系列作品变成立体系列作品,课堂也因此焕发活力。
三、 实现双边互动,引导学生创作
课堂教学本就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研究、主动发展,习惯逐渐养成,后续学习任务的完成将会变得异常顺利。在美术作品创作中加入“特色材料”,对于师生双边互动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是让学生成为“主人翁”,选择他们喜欢的“特色材料”,在临摹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这不代表教师没有任何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到整体调控,多分享一些成功经验,告诉学生怎样做更好、如何避免失误、不同质感材料如何造型等。比如,应用毛线这种“特殊材料”时,需要有空间方向性。但是,毛线不具备宽度条件和厚度条件,所以,面与面交接形成不同形状是比较困难的。鉴于此,在讲解线的移动轨迹时,教师不妨直观介绍一下线状材料表现曲直、呈现质感的要点,让学生尝试绕一绕、卷一卷、钩一钩,把作品效果完美地体现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
四、 掌握变化技巧,优化视觉效果
教师提供“特色材料”,学生应用材料创作,对于形态变化技巧的掌握会更加熟练。不同的人创作思路是不同的,不论是临摹、想象,还是动手、操作,个体间的差异性都是一直存在的。要知道,同一种“特色材料”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有充实感、厚重感、稳定性等。美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韵律感,灵活运用不同材料,配合剪、缝、卷、贴等方法,丰富画面效果,发现面状造型的特有魅力。
五、 表现材料特性,渗透奇特思想
“特色材料”与“特色材料”的合作,需要渗透各式各样的奇特思想。比如,小学美术教师组织创作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不同材料的特性,锻炼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结合具体讲课内容,给学生阐述不同思想观点的机会。或者说,小学美术教师围绕儿童画的临摹,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渗透到作品之中,学习儿童画的创作方法,积累一定的模仿经验。无论是怎样的教学,“特色材料”的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会表达、会想象、会创作,相信只要他们一直坚持下去,他们的核心素养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的艺术品质会得到完美结合,从而成为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材。美术教育拥有特殊力量,推动着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
六、 激发学生创意,充分活跃思维
小学生可塑性很强,创作能力培养中逆向思维越活跃,独特创意的形成越简单。面对不同的逆向材料,学生可以考虑它们的性能,找到“闪光点”后再具体进行创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性学习,帮助学生找到不同材料,变换新的思路,在探索中发现材料的独特性,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每一种“创意”都是值得的,学生主动参与了创作活动,远比教师直接灌输的效果好得多。课堂教学变得轻松、自在,营造出良好的创作氛围,小学生爱上美术这门课程就更加令人期待了。
七、 学会装饰表现,提高综合能力
“特色材料”具有装饰性,秩序感也很强烈,多元化的形式表现,让不同材料具备不同的美化价值。点状、线状、面状造型极具提炼、加工的空间,加入一些新颖元素,大胆地美化图案,学生绘画的能力一定可以更快地提高。比如,教师巧妙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材料——秸秆,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体会美术创作的别样乐趣。想一想,如何使用秸秆材料,创造出自己认为最和谐的图案;如何评价美术作品,既尊重了装饰秩序感,还能发现新的表现形式。
八、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美术虽然不是三大主科之一,但也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美术创作中应用“特色材料”,给予学生多元化选择空间,当他们建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主体竞争优势也会明显增长,能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乔如虹.纸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228.
[2]庄姗婷.小学美术教学中纸版画与地方特色结合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3(4):55-56.
[3]尉爱姣.小学美术教学中当代艺术单元教学的研究与实施[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71-73.
作者简介:
孔海燕,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老坝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