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校古典音乐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2019-10-09白强
白强
摘要:通过学习掌握古典音乐的历史流变、时代的特点、音乐家以及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开阔学生眼界,了解当今世界上客观存在的多元音乐文化现象,把握世界不同地区、不同种族音乐的多样性,为更好地聆听、感悟音乐打下基础,提高音乐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关键词:音乐通识教育 音乐赏析 古典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6-0101-02
一、课程概况
《古典音乐入门》作为学院通识选修课程开设,它是一门关于古典音乐的基础性课程。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是文化修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音乐诞生之日起,人类社会就逐渐形成了音乐文化的不同传承形式,无论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抑或是世界音乐文化的传承,课程所具有的音乐文化传承价值是巨大的,并且远超于音乐文化自身。古典音乐更是久盛不衰、百听不厌,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音乐,相比之前的任何时期而言,现在的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身边的音乐不仅数量巨大,而且来源范围广泛,音乐是我们灵魂深处的表达,音乐能够表达文字和绘画所不能表达的内容,如果要真正的理解音乐,我们需要认真的听和思考,这就需要系统的学习,来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的境界。古典音乐课程的主要内容设置包括音乐理论基本知识,西方音乐中的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巴洛克时期音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浪漫主义时期音乐、20世纪音乐和中国音乐中戏曲音乐及器乐音乐等方面内容。
二、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开设音乐类课程的概况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通识教育从初期的摸索与尝试到现在的总结经验、更改及完善,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实际教学中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继续努力,希望能够开发、挖掘出不同学生个体的潜质与精神气质,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具备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能力。
目前山西農业大学信息学院共开设两门音乐类通识课程分别是《音乐剧》与《古典音乐入门》。
三、提高古典音乐教学质量的几点想法
(一)古典音乐面临的冲击
随着时代的变化、音乐种类的多元化、音乐种类的受众人群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更多的是追逐潮流的变化,例如新的说唱音乐以及近代所占据主要听众的流行音乐形式,而对于让高校学生能静下心来倾听古典音乐以及赏析古典音乐成为了一大难题。所以提倡学生由浅入深的了解方式,形成一个逐步认识以及接受的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大纲的编辑顺序,可在讲授古典音乐之前先从流行音乐入手,在分析了解了一些流行音乐的创作手法以及结构方面入手,结合了解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后,并提出以下的疑问:流行音乐为什么在当代会普遍推广?流行音乐的结构有哪些特征?中国风的歌曲又是怎样出现的?
在结合了流行音乐认识、流行结构认识、基础乐理熟悉等前提条件后再逐步了解古典音乐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普遍容易接受并且引发兴趣。
在课堂小结中我们也可以尝试提倡大班式分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此方法的弊端在于人数较多且是选修课,班级不便管理,优势在于可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所以基于两种因素的考量,目前笔者认为最佳的使用方法在于一学期十六节课为例,选取其中的一到两节课使用此方法即可。举其中一个班的例子,班级人数在180人,每6到10人分为一组,进行一次话题讨论。讨论的内容可选为:在学习了一些流行音乐的创作结构后,了解一些基础乐理的情况下,以组为单位,每个单位共同创作一首中国风的音乐形式并且填词,最终通过大家自主创作出的音乐,选择其中的几个优秀小作品进行展示、探讨。尤其对于中国风音乐的话题引导,优势在于一是属于我国音乐文化自主内容,二是从中国风音乐当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的爱国精神,三是结合了解中国风音乐内容通过1.2.3.5.6(音乐简谱表示形式)中国传统五声音阶的形式普及中国型乐理知识。
其二话题讨论也可选择赏析性的题目,例如浪漫主义时期《拉德斯基进行曲》的作者为老·约翰施特劳斯,而《美丽的蓝色多瑙河》又是来自于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这两首曲目都是世界级非常出名的曲目,问题点一:这两首曲目之所以可以非常出名原因在哪里,作品有什么不同?问题点二:作为学习音乐的世家,为何父亲出名的曲目是非常激进的,而儿子出名的曲目却是非常温柔的?
(二)改善大学初衷认知的重要性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一直倡导的是从多元化的音乐形式当中体会不同的音乐创作理念从而吸取其中的养分。对于通识音乐教育而言学生自主愿意去了解古典音乐的能动性并不高,解决方案其一在于课程教案大纲的改革,其二在于教学过程当中音乐文化的渗透来影响学生看待音乐的初衷认识。为此笔者举过很多的案例,在很多的例子当中主要选择以大家更为熟悉的人物为向导进行举例。如马云先生曾经在某平台上面对于艺术教育的发言说道“昨天晚上我问很多老师您是教什么的,基本讲的教数学的教语文的,其中有两个老师跟我讲除了‘音乐不教我都教!最后一辈子记住你的,是从音乐、体育、美术这些东西里面你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知识是可以传授的,是要勤奋努力学习的,但是文化是玩出来的。”
所以结合如上的两点方法结合教学,能够良好的促进学生的音乐认知和教学结果。
(三)考核形式的选择
目前考核的现状,作为通识课程来讲大多都是以论文形式的考核模式进行,尤其对于音乐类课程而言,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网上直接摘抄的现象,这一点和很多的同类型的老师都有讨论过,有很多同类型的老师给出的解决方法都是直接要求学生,如果出现大比例的摘抄现象一经发现,不予通过。这种解决方法是有用的,可以让其中的一部分学生不去抄袭,但始终依旧会有学生去做。
其实改善考核最大的难点在于我们的形式是趋于考查形式的,以及考核形式的改革需要一些依托以及求证方可以去进行改善,对此我们不妨大胆的畅想一些方案,比方说分组考核的方案。此方案在笔者的另一门课程《音乐剧》上是已经实现的一种方案,并且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但对于《古典音乐入门》来讲,首先它是一门选修课,并不像《音乐剧》是必修课一样比较好调整。其次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在于《音乐剧》是所有学生现场表演的形式,所以也就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参与其中。如果假设《古典音乐入门》也进行分组,以分组的形式,每组派出一个代表上台来进行相关话题的陈述来作为考核点,弊端就很明显了,突显不出组内的每位成员都有参与到整个考核当中的依据。但如果不分组,每个人都进行现场演讲来进行考核的话,时间同样也是不允许的。
在随后的过程里面和同门课程的老师经过多次探讨,最终得出结论,其一在我们的分组前提条件下,可做一个详细的分工表,同樣的与《音乐剧》不同的地方在于分工表的细节要更加明确,例如选出的一名代表去发言,发言当中必须具备组内每位成员的观点,在进行分工表记录的过程当中,要有详细的说明,每个观点是谁发的,依据在哪里。其二,在整体发言完毕之后,可以如同答辩模式一样,对组内成员进行相关发言话题的提问,通过每位组内成员的回答来给出精准分数。在做为记录方式方面,可选择让学生自行现场录制作为存档记录,以符合学校的规定要求。除此之外,一些细节也可根据语气、形态、声音洪亮来做一些参考。
在这样的考核模式下,其一可以避免论文出现的弊端问题,其二可以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其三也同样的符合我们的考核形式,其四在每位学生都经过这样的一种考核形式之后,相较论文而言会更有启发性的思考。其五,在自述过程中也是给别人分享的过程,也同样是我们通识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所在。
四、结语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进行相应思考。随着教学的深入,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对方法的不同,将在下一学期积极作出《古典音乐入门》课程的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以期得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悦,袁沁源.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评鉴,2018,(08):80-81.
[2]姚立华.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探讨[J].大众文艺,2018,(1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