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的突破与继承

2019-10-09王红楠

艺术评鉴 2019年16期
关键词:人文情怀技法传统

王红楠

摘要:冷军的超写实油画在中国的油画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艺术市场上有着极大的需求。冷军的写实油画不仅仅是超前性,而且对于传统没有摒弃,体现出了强烈的冷军油画特色。本文通过对冷军油画的观察和思考,从写实、技法、实物设计、人文情怀四个方面对其油画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统   写实油画   技法   事物设计   人文情怀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6-0054-03

冷军超写实油画的出世对艺术的审美产生了巨大的刺激,这来源于人们对“美”的习惯,一般的写实油画足够逼真,但冷军的油画达到了高清像素的效果,给人无比的震撼,将视觉效果达到极限状态。冷军将西方的写实油画带到了全新的高度,从而引领了中国写实的风潮,并展现了东方民族的审美。在冷军的写实油画里,看到了其在艺术上的新意,也有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使得冷军的作品有着极高的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写实——极度真实的视觉感,凸显细腻

冷军对于写实油画有着极佳的掌控能力,一方面是来自冷军的艺术天赋,另一方面靠着其一丝不苟,无比坚韧的创作精神。冷军在人物油画中对细节的描绘达到了极致,对真实感的追求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冷军的极端写实体现在其油画作品《女孩》《小唐》《小姜》《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中,对于人物的面部进行了高清描绘,可以看到模特的眼睑的皱纹,一根根的睫毛,还有脸上的斑点,如果再放大可看到毛孔和汗毛这样的体征,更为让人惊讶的是冷军对人物的服饰的描绘,不仅极为流畅而清晰地画出衣服的纹理,连衣服上的毛绒都画得都栩栩如生,这都是冷军极端写实手法的体现,对人物的描绘极度精确。而且冷军在平面上所塑造出来的立体感会让人产生一种视觉错觉,似乎人物确实“活”在画中,这样的视觉体验一度让观者产生误解:这是人物的拍摄照片。这不难看出冷军高超的艺术手法,他从细微入手,从黑、灰、白三色为明度衔接,由内而外,由浅至深,不断丰富细节的层次感和体积感,一遍一遍地过渡,通过层层叠加产生空间感,这样的方式不断铺向整体,最终达到了三维的立体视觉感,这远不是照片的效果所能比拟的。冷军为了追求“真实”的效果,按照事物的生成过程来构成事物的最终形态,呈现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本质特性,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高级的技术手段,体现了冷军对写实油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冷军油画的质感极为细腻,这也是其油画“真实”的重要因素之一。质感物体表面所具有的独特质地,比如皮肤的光滑或是粗糙,玉佩的光泽,铁的粗重感等。冷军油画对物形的质感的表现是通过高精度的刻画而来,从冷军的画作习惯来看,他习惯从细小处着手,将微小的形体按照事物本身的结构构成来实现,从而达到物形本身的质感,最终表现出震撼的质感塑造。从冷军的油画中可以看到,无论是静物的纹理还是人物肌肤,或是金属,都表达出其精确的质感,给人难忘的感觉。冷军作为视觉油画的重要艺术家,对细节的描绘达到了极致,同时展现了物形极度的精确化和质感美。

二、技法——以西方技法为基础,融入本土表现手法

油画技法在西方先发展和成熟起来,其本质是将颜料以何种方式涂在画布上,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两类油画技法,即直接画法和间接画法。油画的直接画法相对简明,画家先快速画出一个草图,建立整体的结构关系,然后直接描绘物象的色彩关系,最终完成物体形象的描绘。这种画法顾及不到每个细节,而且修改的幅度较小,考验画家的掌控能力,这是现代常用的油画绘画方式。油画的间接法更像制作的过程,按照几个阶段程序来逐步进行,最终表现出物体形象。这种技法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精力,但效果极好,在油画艺术领域越来越流行。在冷军的油画绘画正是采用间接的油画技法来呈现他的超写实作品。冷军的静物画《柿子》《牛角》《马灯的故事》等都采用由物象形体暗部作为底色层,再依据由暗到亮的顺序叠加不同层次灰色,最后叠加亮部色彩的间接绘制方法。冷军所使用的油画技术是西方油画比较高级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他“不择手段”的方式让他的作品与众不同,比如《扳手》,正常画一个扳手难度不大,冷军不仅把扳手做旧,而且还经过火烧,这样的扳手不仅奇异而且难度极大,这在别的畫家看来是“思维上的刁钻”;再者如椅子,冷军将椅子的漆、木纹做旧,看起来有年代感,更具有表现力。冷军“不择手段”的手法并不是捷径,而是为了取得最终的效果而采取相对极端的手法,这也是冷军高明的地方。在造型方面,冷军没有以笔造型,而是将油画颜料通过显影丝网印刷,利用油画颜料慢干的特征,每印刷一次就用画笔抹平,干后印刷第二层色,加上色彩罩染。这也是冷军的油画异于他人之处。

冷军的油画虽然继承着西方油画技法表现手法,但并没有摒弃中国本身的文化特色,这对于中国的油画发展至关重要。他把中国的审美和造型带进作品之中,呈现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审美思维。他的人物画中的女性给人一种优雅、柔和、安静的美感,对女性的表现具有一种圣洁性,这是一种古典的中国美,他有意识地去表达对传统美的赞美和欣赏,也希望中国的观众能感受到这种美。冷军创作了油画“竹子”的意图更为明显,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表现事物,势必让油画体现中国化和民族化。这也来源于冷军本人的文化教育和传承,他骨子里有中国文人的气质,甚至会有一丝“守旧”的味道,但也正是这一点让冷军在商业气息浓重的现代保留着中国文化人的理智和修养。

三、实物设计——以异型为绘画原型,体现深刻的价值反思

冷军的传世之作是他的超级写实油画《世纪风景》。这组风景油画最具特色是其实物造型的变态感,被称之为“异型绘画”。这是冷军对艺术极致追求的结果,使用了“怪异”“偏僻”的手段,但不得不承认,结果达到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其中《世纪风景之三》是最为出色的代表,体现了冷军突破性的艺术语言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想性,这也是冷军创作生涯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这幅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韩国发生的一次事故,一座商厦轰然倒塌,一切灰飞烟灭,建筑物露出了钢筋水泥,还有各种散落的五颜六色的商品及其被压着的尸体,这对冷军有着很大的触动,于是才有这幅作品的想法。

在画面中,虽然看到了世界版图的轮廓,但一般观众都会感受到这幅画的作者想要强烈地表达着某种思想和态度。从其内容来看,冷军用灰色水泥复制了世界大陆,勾勒出人类所生存的自然地界,但是在其中只看到了钢筋水泥和五颜六色的塑料玩具镶嵌在其中,看着触目惊心,让人脑海里想到我们的世界、社会、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异变。冷军利用特殊的媒介材料以奇特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震撼,这样的异型让人看起来有一些绝望感,又在情理之中,人类生活在钢筋水泥所组合成的“第二世界”中,那么生命也会结束在这样的工业化世界里,这样的“坟墓”会让我们不寒而栗。而这样的作品显然不仅仅是一种悲剧视角,也是一种反抗思想,工业文明逐渐侵蚀着自然的存在,人类的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于是世界以灰色的形象出现,绿色慢慢淡化出人们的视线中。其中玩具的色彩让整个灰色笼罩的大陆有了一丝生机,孩童的存在让着灰色世界多了希望,这是人性的希望,不会在一片灰色的沉寂中陷入绝望。当然,冷军并未直接展示我们目前经济化和商品化的世界现状,但以世界版图为载体,被工业化和商业化的事物所包围,正是体现冷军高级的艺术表达能力,可能不是世界的一隅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而是整个世界都在发生这样的异变。可以说,这是冷军对现实的看法、批判和倾诉,他对人类文明有着深刻的思考,这也是让他的作品最具价值的一点。

冷军在创作《世纪风景》的时候,经常面对这些让他难受甚至恶心的东西,这对他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但也反映出他内心优雅、宁静的文人气息。

四、人文情怀——追求经典的艺术美,回归理性美

冷军的油画在艺术市场上颇受青睐,他的油画技艺给人一种现代感,引起了一种新的潮流和先锋,但走进他的油画世界里,他并没有哗众取宠,弄一些“非主流”吸引眼球。他的油画作品以一种稳定的“静态”呈现出来,这是冷军的艺术倾向和内在修养,因而总能让人感受一种古典美。从绘画的空间结构、构图逻辑及其审美具有学院派风范,都能看到冷军一种守护经典的人文情怀。

冷军油画不仅对物形精确绘画,对距离空间感也是一丝不苟。油画艺术为了达到一种视觉上的“合理”,对形体与形体、形体与背景的远近关系有着严格要求,这也是油画艺术的审美理念。冷军的油画对细小事物的体积感的表现极为出色,以此为基础建构出空间感,对人物所在空间进行了细致的处理,让人觉得他的油画中人或景物放在一个三维空间中。这种空间感是经典的,让人看来是舒适的。油画的构成也是重要的环节,对于点、线、面基本元素的处理需要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组合而呈现的一种的美的构成。无论是写实派油画还是印象派油画,都需要以构成美为一种创作标准,不然就会失去绘画艺术的本质。西方的构成美自有它的一套体系,冷军如果承接西方的方式进行创作,那么他的作品也就会缺乏“独特性”。但冷军油画的构成理念具有中国传统的油画意识,讲求主次分明、节奏鲜明、前呼后应等方式,表现出一种中国式的严谨性,这与冷军的文化教育和创作风格有着极大关系,在他的作品中你能感受到一种超常的稳定性,在构成上他遵循一套传统的逻辑理念,这既是突破也是传承,具有中国式特征的审美特征,这正是冷军的文人情怀使然。

從对冷军经典的油画作品中看到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突破,可能未必达到完美,但这正是艺术家应该有的态度和努力。冷军作为一个传统文人,他敢于打破自身限制,追求极限的油画创作,而且无所不用其极,利用独特的技术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不过冷军的艺术修养让他在油画创作中融入了中国特色,他特意将民族的审美注入其中,凸显出冷军的一种人文情怀。冷军的油画作品之所以优秀,不仅仅是他极限的艺术追求,更重要的是他思索并实践了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许乔昌.“美的标准”——读冷军油画作品之感[J].美与时代(中),2018,(04):33-34.

[2]白帅.冷军绘画中的“冷与不冷”[J].艺术评鉴,2019,(01):32-34.

[3]裴爱婵.浅析冷军油画作品的艺术特点[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01):197-198.

猜你喜欢

人文情怀技法传统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论宋代豪放词中的人文情怀
少年力斗传统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秀秀台
清明节的传统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