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荒诞
2019-10-09何飞龙
何飞龙
摘要:《OOA2》是德国架上派艺术家丹尼尔·里希特2011年的一幅作品。丹尼尔·里希特以对立的曲线、折线和明度对立的色彩营造了一个充满对立与冲突的荒诞世界。本文通过对《OOA2》中视觉元素运用、视觉形象塑造、主题意蕴三方面的分析,揭示出当人类身处荒诞世界中如何逃离荒诞。
关键词:丹尼尔·里希特 《OOA2》 视觉元素 荒诞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6-0052-03
丹尼爾·里希特(1962-)是德国架上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丹尼尔·里希特的画作素材大部分来源于新闻图片,以暴力冲突的新闻为创作背景,如抗议活动、灾难、内战等,将已发生的事件进行艺术处理,转化为当下的理解。丹尼尔·里希特以“具象表现绘画”的艺术形式将他对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的思考,在绘画作品中隐晦地表现出来。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丹尼尔·里希特从原来的抽象表现绘画转变到具象表现绘画,在他的作品中人物的身份、性别模糊,带着神秘感。
《OOA2》①是丹尼尔·里希特2011年所创作的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名持枪的神秘黑衣人穿破噩梦般的布景疾闪而过,他头戴面具,让人望而生怖的双目在黑暗中幽幽发光,一身漆黑与周围崩裂而出的缭乱电光形成强烈对比。丹尼尔·里希特的画作中运用了大量的视觉元素,勾勒出荒诞的画面景象,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一、视觉元素的对立与冲突
丹尼尔·里希特在绘画造型上使用很多夸张连续的曲线与斑斓的色彩,创造出一种荒诞不羁的氛围。在《OOA2》中最为鲜明的视觉元素是线条和色彩,“线条是记录和表达想法的基本方法,也是可视化交流的主要手段”[1]色彩则是“绘画艺术的重要手段,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要素。”[2]因此,为了了解《OOA2》中视觉元素表达的可能性,论文主要从线条和色彩两方面对《OOA2》进行解读。
(一)曲线与折线的冲突
线条是造型艺术重要的语言形式之一,“线条是绘画语言诸要素中最生动的部分,是画家从自然真实中抽取出的一种有抽象意味的语言”[2],在《OOA2》中,丹尼尔·里希特用凌乱的曲线和折线勾勒出模糊不清的形状。曲线本身给人以“舒缓、柔和的动态感和回旋、参差的变化感”[2],折线则给人一种尖锐、强硬和严整的感觉,曲线和折线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两者之间产生的对立与冲突也展示出来。
画面右上方,由两条红色线条分裂出红色和黄色的线条朝着不同的方向延伸,呈现出放射状,在动势之中,潜在的力量中心很明确,右边的线条延伸至画面右侧黑色的粗线条中去,消失在黑色区域。黑色加粗的线条从画面右侧倾下,在这些粗黑的线条上有墨流失造成的流线,粗黑的线条在图右下角黑色的区域消失,这些黑色粗线均由同一方向辐射开来,呈现出由中心向外辐射的形式感。粗黑线条有一组红色线条构成的三角形,给人以坚实、沉重之感,但这种坚实沉重感建立在充满流动的黑色瀑布之下,坚实与流动之间产生对立反差。
曲线本身具有速度、弹力自由流畅的感觉,“主要体现在其自然的伸展,并具有弹性感,整个曲线看上去奔放而紧凑”[3],折线体现为尖锐和强硬,画家以两种对立冲突的线条来勾勒画面,使得画面中呈现出紧凑感与冲突感。在《OOA2》的画面中,线条充满了动感,有的像洪水倾泻,有的如激荡河流,有的像闪电爆发,曲线与折线所勾勒的画面更明显地体现出冲突与对立。
(二)明度对立的色彩
色彩是视觉艺术语言的重要元素,“色彩是光线的组成部分,它会直接通过改变我们的想法、情绪、行为甚至健康状况来产生影响”[2]。色彩本身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意义,不同的色彩给人带来的心理反应不同,不同的色彩所代表的情感因素也不同。
在《OOA2》中,大量色彩的运用使得观众在欣赏画作之时通过明度对立的色彩产生心理反应。“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最适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与空间感”[4],明度不同的色彩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是不同的。画家用醒目的黑色塑造人物,黑色的身影背部呈现出黑色的块状,如同奔跑时疾速造成的黑影。黑色给人以“稳重、神秘、沉重等感觉”[4],奔跑的士兵面部刻画得模糊,面部银白色与整体的黑色身影形成巨大的反差和冲突。画面上端左边明亮的白色和黄色与右边的黑色形成对比,高明度的白色和黄色与低明度的黑色形成了对立,视觉上产生一种冲突感。帕特里克·弗兰克认为这幅画中的色彩“艺术家大胆而与众不同的色彩运用造就了作品生动的氛围”[2],色彩的运用使得整幅寓意深刻的画面更加生动。
二、无处栖身的逃离者
在《OOA2》中,丹尼尔·里希特通过线条与色彩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荒诞景象,这种荒诞是画家对现代社会中人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对现代社会中战争、暴力、人与生存环境的思考。人类在这种不安全、不可信任的荒诞世界中,便会产生对栖身之所的恐惧,在荒诞的世界中一切意义被毁灭,带来的是意义的失落。在《OOA2》中,画家借助画作表现出对现代社会中人所面临的生存问题的思考,将人类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以及面对这些问题做出的逃离,在这个荒诞的绘画世界中呈现出来。
整幅画以黑色奔跑的士兵为中心,士兵身后左上方的白色和黄色代表着光芒的太阳,与前方的乌云形成对比。后方及脚下是流动的河水和坚实的山地,士兵前方脚下的红线勾勒的三角形,暗示着在逃离的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士兵的前方是闪电和黑色瀑布构成的网墙,前方脚下是黑色积水泥潭,暗示着现代人类社会中依然存在的黑暗。逃离者的面部被画家塑造起一个面具和放光的双眼,士兵的身份是故意隐藏的,既可起到保护身份的作用,同时预示着身份的不确定性。奔跑的士兵整体以黑色为主,给人一种阴沉的恐怖感,黑色有“阴森、消极、死亡、肮脏、沉重”等含义。由此看来,画面中持枪的士兵所呈现出来的是充满死亡、肮脏和消极的生存境遇。持枪的士兵正在逃离当前,手中的枪则预示着在逃离的过程中可能会随时爆发战争、冲突。丹尼尔·里希特在画作中塑造了一个持枪疾驰的逃离者形象,由之向观众抛出一个问题,即当人类面临画面中的荒诞时是否应该逃离,该如何逃离,怎样逃离。
画面中已经呈现的景象与冲破黑色瀑布之后的未知世界之间形成对比,预示着现实与未来间的冲突。画面中塑造的人物与画家本人反权威、反抗暴力的表现是一致的。画面中的士兵处于充满冲突对立的荒诞世界中,在这些冲突对立中可能带来的是一种意义的毁灭,面对这些无法战胜的生存环境,持枪的逃离者正逃离当前的生存环境意在寻求一个栖身之所。
三、逃离荒诞
丹尼尔·里希特以对立冲突的视觉元素营造一个充满对立冲突的画面世界,色彩斑斓的背景看起来多姿多彩,实际上营造的却是充满对立与冲突的氛围。在《OOA2》中,画家以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压抑的基调和模糊的人物形象,以及色彩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人类到底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中,丹尼尔·里希特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对这一问题的反思,进而提升到对整个人类如何存在的思考。
强烈的色彩和血脉喷张的线条使观众产生一种不安,这种荒诞在于“很大程度上对审美主体的直觉和想象造成障碍和冲突”[5]。荒诞派剧作家尤奈斯库将荒诞定义为:“荒诞是指缺乏意义”“和宗教的、形而上学的先验论的根源隔绝之后,人就不知所措,他的一切行为都变得没有意义,荒诞而无用。”[6]在荒诞的世界中人类要承受焦虑和恐惧,痛苦的存在显示了人类的趋美本能,正是人类具有这种趋美本能,所以黑色的逃离者以疾速奔跑的姿态,呈现出逃离荒诞的景象。
在荒诞的世界中,人与世界的疏远和分离使人陷入无限的恐惧,人无法战胜所面临的对立与冲突,只能选择逃离。“荒诞不像崇高那样使人从痛感转化为快感,因为这里不可能有胜利。”[7]在无法战胜的荒诞世界中,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人类只有两个结局“一个是等死,一个是找出路”[5],在《OOA2》中,士兵在逃离荒诞,虽然尚未寻求到出路,但是这种寻求出路本身就显示了一种找到栖身之所的可能性。逃离者在寻求出路,也在警示着观众,当人类在荒诞世界中面临着无限的焦虑与恐惧,并非是坐以待毙而是选择寻求出路的逃离,以期在逃离荒诞后获得安身之所。
这种荒诞景象带给观众的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画家以自己对战争、人生等问题的思考介入画作,也即是一种“对人类命运的深远的终极关怀”[5],在《OOA2》中,丹尼尔将人类所面临的冲突和逃离表现出来,从而启发观众去反思。人类在无法战胜的荒诞世界中,人的生存没有了终极目标,在处于无意义的荒诞世界时,《OOA2》中所塑造的逃离荒诞的士兵,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丹尼尔·里希特以现实事件作为题材,不拘泥于事件本身,将事件本身模糊化,大量地运用线条、色彩等视觉元素,在画布上构建出另一个世界,通过画作中塑造的世界,促动观众思考。“艺术的主要目标是艺术家和观众之间进行创作题材的交流”[1],绘画作品是一种不定性的交流,通过画作、画家与观众之间形成一种交流。人类生活在充满冲突对立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秩序应该如何构建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尽管丹尼尔·里希特在《OOA2》中并未给出答案,但这个持枪的逃离者给了观众一种可能性。
画家并非告诉观众一个事实,而在于以画作促动观众进行思考。正如丹尼尔·里希特自己所说:“对于一幅画的感受不应该是单一的,而是错综复杂的,正如生活本身。传播真理,也不是绘画的任务。”②丹尼尔·里希特用曲折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创造出一个超越现实的荒诞画面,不仅仅是赋予画作视觉上的冲击,更是画家带着自己对于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的哲思介入画作,从而达到绘画内涵上的启发性,为观众提供一种解读画作中蕴含意义的可能性。
注释:
①参见雅昌拍卖网,2017年秋季拍卖会,当代艺术专场。该画作于2017年秋季拍卖会拍卖,亚洲私人收藏。
②參见艺术中国:http://art.china.cn/haiwai/2010-01/13/content_3341846_2.htm,2010年01月13日。
参考文献:
[1][美]帕特里克·弗兰克著.艺术形式[M].俞鹰,张妗娣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李荣启.艺术语言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陆红阳,喻湘龙主编.现代设计元素:点线面[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
[4]万萱,房开柱.设计基础之色彩构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5]封孝伦,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
[6]伍蠡甫主编.现代西方文论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7]张法.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