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2019-10-09潘书磊黄一帆吴异健

福建畜牧兽医 2019年5期
关键词:呼肠总数刊物

潘书磊 黄一帆 吴异健

(1.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 350119;2.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省兽医中药与动物保健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2)

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是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的成员[1-2]。MDRV感染临床以脚软、肝脾等脏器出现白色坏死点为主要特征,患病番鸭的肠道呈不同程度的炎症和损伤,肠黏膜充血、出血或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点[3],有的肠道后半段肠壁变薄,内有泡沫样物[4]。该病能诱导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凋亡[5-6],导致机体免疫抑制,临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给番鸭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自1997年以来,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在福建、浙江、江苏、广东、广西等地相继暴发并迅速蔓延,严重威胁番鸭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近些年,国内不少学者相继对番鸭呼肠孤病毒展开研究,吴宝成等[7]于2001年率先对该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随后各研究机构先后开展番鸭呼肠孤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对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分析,了解到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为后续研究番鸭呼肠孤病毒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2018年11月以前公开发表的177篇番鸭呼肠孤病毒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以“番鸭呼肠孤病毒”或“MDRV”为主题词,在畜牧与动物医学专辑中检索到有关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文献348篇,去除与检索主题不符的文献后得177篇,其中期刊文献124篇、博硕士论文27篇、会议论文26篇。主要过滤依据如下:(1)去除有关“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文献;(2)去除有关“鸭呼肠孤病毒”的文献;(3)去除有关“呼吸道肠道孤儿病毒的文献”。将筛选出的177篇文献导入CNKI E-Study软件,在该软件中对文献的主题及摘要进行浏览阅读,分别从文献发表时间、发表刊物及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分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番鸭呼肠孤病毒”文献发表时间分析 对筛选的文献用知网平台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从发文量的趋势图(见图1)可直观看出: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文献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近两年趋于稳定。

图1 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文献发文量趋势图

同时对检索出的文献按照发表时间分类,以五年为一个单位时间段(见表1),发现不同时间段内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文献数量有一定的差异,整体呈增长趋势。就文献总量而言,4个时间段由近及远文献数量依次为46、59、67、5篇,分别占检索文献总数的25.99%、33.33%、37.85%、2.82%。文献各类型数量整体变化趋势与文献总量相似,2003年及以前的文献量最少,仅5篇,主要原因是起初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不足,相关的研究文献较少。

表1 番鸭呼肠孤病毒文献发表时间分析

2.2 “番鸭呼肠孤病毒”文献发表刊物分析 文献刊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从番鸭呼肠孤病毒相关研究文献的期刊发表情况统计分析(见表2),可知在《中国预防兽医学报》发表数量最多,达15篇,其次是在 《中国兽医科学》发表12篇,所占比例分别为8.47%、6.77%。

图2 刊物来源

期刊文献中,SCI刊源5篇,占比4%;核心期刊97篇,占比78%(见图2)。分析各期刊的级别及影响因子(见表1),发现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占所有刊物的66.67%,刊物复合影响因子大于1的刊物占26.19%,其中《Vaccine》高达 3.285,其次《中国农业科学》为3.021;9家刊物尚未有影响因子数据。综合分析可知,国内有关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具有一定深度,文章整体质量较高,一级刊物的比例较高,但仍有努力的空间。

2.3 “番鸭呼肠孤病毒”文献作者与研究机构分析分析文献作者信息以及研究机构分布情况,可了解不同地区及科研机构对番鸭呼肠孤病毒的研究状况。分析显示(见表3),目前进行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的机构,以福建农林大学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为主,这两个机构中独立作者发表期刊论文共计8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4.52%;2~3人合作发表期刊文献共计7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3.95%;3人以上合作发表的期刊文献共计109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61.58%;其他主要为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共计53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29.90%。就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信息而言,公开发表论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共计10人,发表论文合计54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30.50%;其中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林锋强发表16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9.04%;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张云发表8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4.52%;福建农林大学吴异健发表了5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2.82%;除此之外,王劭、王全溪、刘思伽、胡奇林等4人均检索出4篇有关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的文献,吴晓平等3人各检索到3篇相关研究论文,整体研究论文的作者分布主要集中在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就研究论文的第一单位而言,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发表的文献,分别为38篇、36篇,分别占检索文献总数的21.47%、20.34%,与其他研究机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与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发表论文均为8篇,占检索文献总数均为4.52%;东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发表论文均为3篇。公开发表论文3篇以上的研究机构共计6家,发表论文96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54.24%;其中福建省的科研单位共7家,发表论文80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45.20%,广东地区科研单位共5家,发表论文15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8.47%,黑龙江地区的科研单位有2家,发表论文11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6.21%。由此可知,福建在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领域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广东地区具有一定的优势。

表2 番鸭呼肠孤病毒文献发表刊物分析

表3 番鸭呼肠孤病毒文献作者信息与研究机构分布

2.4 “番鸭呼肠孤病毒”文献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国内对于番鸭呼肠孤病毒的研究较为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研究内容均呈由少到多后又略有减少的趋势。其中,有关番鸭呼肠孤病毒的病原学研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尤其深入。病原学研究能够使我们了解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发生的原因及起源,并能够认识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对番鸭产生的影响,这对研究该病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共检索出32篇文献,占检索总数的18.08%。进行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病毒的分子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了解番鸭呼肠孤病毒的侵入感染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检索出文献共37篇,占文献总数的20.90%。番鸭呼肠孤病毒诊断技术及免疫的研究能够为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8-10],同时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有利于开展疫病诊断研究等,检索出文献分别为20篇、17篇,分别占文献检索总数 的11.30%、9.60%。另外,有关致病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检索结果分别为8篇、4篇,其他综述性文章有6篇。

3 讨论与结论

番鸭呼肠孤病毒严重危害我国番鸭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近些年,国内对番鸭呼肠孤病毒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研究同样具有不足之处。通过对番鸭呼肠孤病毒文献进行检索分析,总结出相关结论、相关问题及建议如下。

1)目前国内不同时期有关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的文献发表不平均,最早从1993年开始有文献公开发表,文献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从文献发表的期刊来看,整体期刊质量较高,核心刊物较多,但刊物复合影响因子大于1的仅占26.19%,说明研究的理论深度不够,研究成果难以被更高的一级学报等刊物接受。

表4 番鸭呼肠孤病毒期刊文章主要研究内容

2)就有关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机构和作者而言,由于番鸭呼肠孤病毒病主要在福建、广东和浙江等地发生,所以,研究机构和作者也主要集中在福建,以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为主。同时,各研究机构间的交流也较少,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各研究机构间要加强学术交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期得出一套可靠的番鸭呼肠孤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更好地服务于番鸭养殖业。

3)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番鸭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进而导致免疫抑制[11-13],因此,加强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防控工作才能确保番鸭养殖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但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引起的细胞凋亡及免疫抑制的病理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以便更有效地防控该病。同时免疫学研究也是今后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的一大方向。

猜你喜欢

呼肠总数刊物
呼肠孤病毒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简述猪呼肠孤病毒感染防治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草鱼呼肠孤病毒096 vp4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肾细胞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