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评估与路径优化研究
2019-10-09汪晓梦
汪晓梦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示范区。作为长三角成员之一,安徽省要深度融入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将成为推动安徽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及其评价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与相关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习近平强调,要不断加强民营经济的“两个健康发展”。现阶段,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其中私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17年安徽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5 917.3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7.8%,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1%。因此,研究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评估与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二)相关研究
目前,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现状、环境、问题、趋势、对策、方式、制度等方面。夏雨菲等人认为,深入研究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理论内涵,对更好地理解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论述以及系统地把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布局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2]。白永秀等人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理论上经历了“利用论”“补充论”“重要组成论”“同等待遇论”“重要基础论”5 个阶段[3]。王保忠等人研究发现,1992—2014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水平呈平缓下降趋势,表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数量扩张的同时,发展质量未同步提升[4]。
目前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研究均侧重于国家层面的定性分析,而针对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的研究鲜见。笔者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建立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测度指标,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定量研究分析,探求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新时代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化路径。
二、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评估
(一)变量选择与模型确定
1.指标体系
根据重要性、统一性、便利性原则,构建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企业单位数、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原价、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利润总额、本年应交增值税。
2.数据来源
由于安徽省16个地市民营企业相关数据很难全面获取,而民营企业主要由私营工业企业构成,因此,选用私营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得出的结论不失一般性。本次研究数据来自于《安徽统计年鉴2018》,数据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安徽省各地市2017年度非公有制经济原始指标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安徽省各地市2017年度非公有制经济原始指标数据
3.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原始数据为2017年度安徽省16个地市私营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是同一时期不同个体的多个指标数据集,属于截面数据,适用于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借助代数线性变换,将多个变量合成为少数几个变量且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主要信息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通常用于对象的评价和比较。
(二)数据处理与计算结果
1.KMO检验
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KMO=0.731,球形度检验 P=0.000<0.050,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
表2 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
2.方差分析
解释的总方差见表3。由表3可知,基于特征值>1的标准,提取了主成分1,可以解释总变异的89.208%>85.000%,总体效果良好。
3.成分矩阵与主成分系数
运用SPSS 23.0软件将主成分矩阵除以10.705的算数平方根,可得出主成分向量矩阵,如表4所示。
表3 解释的总方差
表4 主成分矩阵与向量矩阵
4.综合得分及排序
主成分1的计算公式为:0.284×企业单位数+0.300×资产合计+0.298×流动资产合计+0.299×固定资产合计+0.278×固定资产原价+0.291×负债合计+0.302×所有者权益+0.292×主营业务收入+0.289×主营业务成本+0.286×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0.253×利润总额+0.289×本年应交增值税。式中,变量值均为标准化后的数值。由于只提取了主成分1,所以综合得分与主成分1的得分相同。综合得分及排序如表5所示。
表5 综合得分及排序
三、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路径优化
(一)评估结论
(1)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合肥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得分为6.429,排名第1位。淮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得分为-3.684,排名第16位。二者综合得分相差达到10.113,差距较大。
(2)合肥市、芜湖市、滁州市、安庆市、宣城市、阜阳市和马鞍山市7个城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得分均为正数,表明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省平均值。而其他9个城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得分全部为负数,表明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省平均值。
(3)在合肥经济圈中,合肥市、芜湖市、滁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前3名,马鞍山市排名第7位,六安市排名第8位,淮南市排名第16位。六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居中,淮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4)皖南城市基本分布在皖江经济带,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只有池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排名第13位。
(5)皖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及皖南地区。除阜阳市排名第6位外,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亳州市、淮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得分均为负数,名次依次为第 9、10、11、15、16 位。
(6)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的合肥市、芜湖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两名,而蚌埠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排名第10位。
总体上,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时空分布的非均衡性和差异性特点:皖中最好,皖北较差,皖南较优。
(二)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路径优化
1.强化认识,落实政策
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认识,制定符合本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可操作性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和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发展的指示,关注民营企业家成长和民营经济发展,切实做好“两个健康”。解放思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立足安徽省实际情况,制定特色政策,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政府职能,成立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指导工作组,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形成强大的政策和精神合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发展。
2.深入分析,切中症结
对安徽省各地市非公有制经济进行深入细致的大调研、大走访,摸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想方设法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动态与静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找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律,结合现实情况,制定适合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促进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把握新时代历史机遇,打造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样板。
3.东向发展,抱团取暖
借鉴江浙沪和沿海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验,推进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东向发展。安徽省虽然已是长三角成员,但其非公有制经济与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安徽省具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人才优势、资源禀赋、政策供给、创新环境等内在条件,应激活非公有制经济内部发展因素,强化发展活力,借鉴外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验,抓住机遇,坚持自信,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时,安徽省各地市要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和差异性,加强发达城市,如合肥市、芜湖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辐射力和带动引领能力,在人才资源、技术要素、创新平台等方面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进行帮扶和指导。
4.创新驱动,增质提效
新时代,安徽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改变创新投入偏好,使创新资金、项目、技术、信息覆盖非公有制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发展速度。同时,加大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为“两个健康”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扶持和指导,培育龙头企业,优化双创环境,激发活力。既要保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数量,更要注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质量,实现质与量双提升,助力推动安徽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