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与糖尿病治疗关系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10-09唐道柒
唐道柒
401520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
慢性胰腺炎和糖尿病为中老年人多发病症,特别是在生活作息不规律的人群中更为常见[1],这种病症常表现为头晕胀痛、胸口坠痛、饮食不适,血糖升高以及消化不良等。对于这些患者的病症,针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不同的年龄,可能身体抵抗力不同,对药物、机体的敏感度会有所不同,所以应当针对不同的药理对待不同的患者。本文主要采用对照研究,重点对病症严重以及年纪偏大的病例,观察糖尿病和胰腺炎的关系,采用深度观察、精确护理、心理辅导,突出慢性胰腺炎和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关系[2],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慢性胰腺炎和糖尿病患者68例,进行分组观察,对患者进行不同类型的分类处理,对表现严重的患者隔离治疗,准确治愈;这些患者年龄相似,集中在45 岁,病情相似,均出现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以及消化不良等病症。胰腺炎治疗不好,转化为糖尿病,糖尿病引发、加重慢性胰腺炎的发生,针对患者所表现的痛感,两者治疗不完善相互影响,从而进行合理诊治,运用联合胰酶和药物分类治疗,以区别不同的疗效。
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①预防治疗组采用糖尿病和胰腺炎的分级预防治疗。一级预防:对糖尿病易感人群的预防,宣传教育为该阶段的主要措施,应尽早改变易感人群的生活方式,减重、降血压、降血脂,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有利。二级预防:在社区开展人群筛查,建立防治网:对无症状的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者进行早期发现和干预,给予如拜唐苹或二甲双胍等干预药物治疗,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加强对糖尿病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以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劳动能力,效果良好。②传统药物组采用传统医药治疗,在前期患者体重增加,脂肪泻等症状缓解的基础上,采用胰酶替代有效治疗(胰酶肠溶胶囊0.6 g 口服,3 次/d),使因外分泌功能不全造成的消瘦和消化功能不良获得改善;少量多次进餐,增加纤维素,进餐6 次/d,减少脂肪和饱和脂肪酸摄入;最后,二甲双胍口服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1 g 口服,2 次/d),视血糖及HbA1c变化情况,必要时给予保守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同时监测血糖,每3 个月复查超声、上腹部CT及肿瘤指标,早期诊断可能发生的肿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可以通过这些方法预防:①控制高血压,因为血压治疗与糖尿病病情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②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减肥,要尤其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使糖耐量获得大幅提升。③定期检查血糖: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或超重等糖尿病高风险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和胰腺炎并发症;从而减轻糖尿病的发生,进而控制胰腺炎的发生概率,运用科技设备对患部进行检测处理,减轻患者的痛楚与不安,其实用性和效益良好。
疗效判定标准:对患者进行精确治疗,以治愈为目的,治愈表现:所述症状消失,胰腺恢复正常,小腹疼痛感、胀腹感、坠痛感消失,血细胞数恢复正常比例,血液值正常。对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单独访谈和后期的访记,对比两组效果,对于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各个击破,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对这些患者进行痛感的体验检查,达到治愈目的,合理要求的治愈,以区别不同患者的所感、所想及痛楚对治疗的有效评定。总体治愈率=治愈/患病×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预防治疗组治愈率高达98%,比传统药物组(78%)更能深入病灶,对疾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随访3 个月,预防治疗组糖尿病转化胰腺炎的概率为60%,胰腺炎转化糖尿病的概率为53%,传统药物治疗组分别为75%和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胰腺炎治疗不好转化为糖尿病,糖尿病引发加重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对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单独访谈和后期随访,发现其中情况,进行各个击破,效果突出,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更加合理的联合胰酶的治疗,在进行合理治疗的同时,使其形成治愈疾病的观念、细化软件、规划观念。
表1 两组胰腺炎和糖尿病治疗关系分析[n(%)]
对这些患者检查痛感的体验情况,以达到治愈的目的,即合理要求的治愈,以区别不同患处的所想、所感及痛楚对治疗的有效评定。将慢性胰腺炎和糖尿病进行关系诊治,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医学临床实验表明,这种疗法对于治疗病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