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019-10-09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实验小学靖桂梅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实验小学 靖桂梅
小学阶段是发展知识的基础阶段,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也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策略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注重兴趣激发,促其主动思考问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学生只有感兴趣,才会产生探索的欲望。为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首先应注重兴趣的激发,促其主动思考、合作探究。
激发学生兴趣,应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构建趣味课堂,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如小学生喜欢游戏,对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情有独钟。为此,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游戏活动,让游戏与知识巧妙结合,让学生玩中学。如“混合运算”时,开展“24 点游戏”,游戏活动的道具是一副扑克牌,首先让学生明确每一个牌面所代指的数字,A 代表1,牌面上的2~10,数字不变,J 到K 分别代表11、12、13,拿出大小王,然后让学生任意抽出四张扑克,将牌面上的四个数字,或加减、或乘除,想办法得出24,看看哪个学生算得快。这个游戏不仅激发学生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中玩、在活动中思考。
二、设计操作性活动,促进学生且行且思
喜欢动,喜欢摆弄也是小学生的又一主要特点。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操作等的活动,让学生既动脑,也动手,促学生且行且思、且思且表达。
如教学《时、分、秒》时,让学生自制钟表,在制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时分秒的认识,加深对时、分、秒的换算的认识,实现“做中学”“做中思”。
再如,“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时,让学生用不同长度的小塑胶棒摆三角形,如用2 cm、3 cm、4 cm、5 cm、6 cm 等长度的塑胶棒,任意选择出三根进行摆放,如果能摆成三角形,说出摆出三角形的三根塑胶棒的特点和关系,如果不能摆成三角形,也找到并说出三根小棒的长度的特点。这个活动既满足学生好动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活动的过程边做、边思、边观察、思考和交流,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注重情境创设,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很重要,人的思维只有在愉悦的氛围中,才能积极思考。为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营建良好的氛围,是主要途径之一。教学中,教师应建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扮演学生的角色,促其积极思维、提高知识素养。
创设情境,可以联系生活,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更接近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主动思维、积极参与。如“分类”的教学时,教师将教室里的物品顺序打乱,随便乱放,如黑板擦、粉笔、教本、语文作业本、数学作业本等,然后让学生将这个物品整齐地摆放在讲桌上,如此情境,让学生明确“分类”的好处,认识“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强化学好数学的欲望。
借助于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注重结合情境而巧妙设疑,以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主动性。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时,教师借助于教具三角板而提出问题:这两块三角板,三个角的和是多少?怎么算?当学生算出两个特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时,教师紧接着追问:是不是任意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是180°呢?你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引领到课堂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力,提高思维品质。
四、运用延伸训练,启发学生逻辑思维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训练。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大训练力度,锻炼学生的思维的灵活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训练的方式很多,首先可以融入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如低段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给出类似于年龄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如:小红今年8 岁,妈妈38 岁,5 年后,妈妈比小红大多少岁?对于“数的认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出问题:一个两位数,去掉末尾是40,去掉首位是13,这个两位数是多少?……经常性融入一些智力题,脑筋急转弯问题等,既活跃课堂,也启发学生逻辑思维。
延伸训练,也可以融入观察类的问题,如给出关于观察“数”与“图”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联想、分析等方法,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设计实践类、操作类的活动,如找生活中的数学的活动、开展调查类等活动,实现“做”中思,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是文章中提到的这几个方法,教师应发挥教学的职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学生数学学习的引路人,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不断激发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促学生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