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研究*

2019-10-09褚义景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历证书等级证书双师

褚义景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近年来,国家多位主要领导人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多个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文件和政策,旨在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本领。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清晰明确指明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和方向。职业院校要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强,专业知识涵盖全面,职业素养高和技能操作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缓解就业问题和国家经济转型急需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问题[1]。其中“1+X证书”制度为最新提法,“1+X证书”制度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职业教育要重点建设的内容。

二、“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及价值导向

(一)“1+X证书”制度的内涵

“1+X证书”制度中的1与X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既有共性又有其各自特殊性,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的共性在于强调人才素质的培养,特殊性在于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的要求是培养适应产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是培养具有高端技术技能的人才,共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结合。“1+X证书”制度的内涵是基于质量保障机制和成果导向原则,其实施是通过书证融通与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来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互认和衔接的过程。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将来就业、创业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当求职者的能力达不到工作岗位能力和创业要求时,就业就很困难,失业便成为常态。

“1+X证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是指学生学完学校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列课程并合格,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授权发放的用来证明受教育者的求学经历及学习情况的证明。职业技能证书是指证书获得者具备从事证书所对应的职业和岗位所必备的学识和能力的证明,它是证书获得者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也是用人单位招聘、聘用员工的主要依据。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密切相联,反映持有者具备特定职业的能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指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水平等级的证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即X证书,是指证书获得者具有从事某一岗位(群)能力要求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水平等级的证明。

国家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习是个人成长的需要,学习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学习是将来参加祖国建设的需要,终身学习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需要[1]。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国家战略,该战略能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2]。职业教育要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强,专业知识涵盖全面,职业素养和技能操作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1+X证书”制度正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国家战略的具体化和落脚点。

(二)“1+X证书”制度的价值导向

“1+X证书”制度的价值导向表现在基础价值、核心价值和目标价值三个方面。

第一,基础价值。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目标是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传授满足生产劳动所需要职业精神、知识技能。职业教育的出路是要对接行业、产业需求,要符合科技发展变化,对岗位需求进行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精准定位。

第二,核心价值。职业教育不是普通教育的翻版,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其不能走普通教育的道路,对于教学内容要言之有物,符合典型工作岗位(群)的真实需要,这就需要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在衔接,要变革学历证书面向的专业(群),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师资上,要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能力水平;教学评价上,要变革评价形式及内容,要以职业岗位需求能力为导向。

第三,目标价值。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都是基于产业需要,在目标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学历证书对应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有机融合,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联互通,搭建学历证书与非学历证书“立交桥”[3]。

三、实施“1+X证书”制度的阻碍因素

(一)实施“1+X证书”的“三教”基础薄弱

“三教”是指教师、教材、教法。职业教育教师基本都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任教,职业教育理论欠缺、实践能力不足表现尤为突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开始重视教师“双师”能力建设。“双师”是指既懂专业实践又懂专业理论教学的教师。虽然职业教育开始重视“双师”教师,但是因为历史原因,“双师”建设困难重重。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教师占比不到40%,中职学校“双师”教师占比更低,只有32%左右。由于对“双师”认定标准缺失,致使各个学校认定“双师”的标准各异,从而出现“双师”比例统计不准确,“双师”认定要求降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具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这预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将得到极大的改善。职业教育教材资源之前基本是普通本科通用教材,近些年来才有了高职高专系列教材,中职教材更少。教辅大部分使用的是PPT,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线上资源等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仍然缺乏。在教法方面,主流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模式,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纯理论教学方式既枯燥又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教”基础薄弱限制了“1+X证书”制度的实施[4]。

(二)“1+X证书”认证机构不清晰及认证标准体系不完善

2018年人社部废除了近百种职业资格证书,2019年国家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鼓励职业教育学生在获得学历证的基础上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行业协会、人社部技术技能鉴定中心等发证机构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究竟是放还是收一时出现困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出后,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门迅速作出部署,出台了系列“1+X证书”制度实施措施指导意见,由人社部门下属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牵头开展系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认定,然而行业协会管理认定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尚无具体措施。

标准是质量的保证。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两种类型不同的教育,二者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同。两种教育类型、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如果使用一套标准,培养的质量就会出现问题,培养出来的人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职业教育急需国家标准,职业教育标准需要教育、行业、企业联合制定推行。可喜的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要构建全面、系统的职业标准,针对“1+X证书”制度而言,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实训室建设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将全面进入“国家标准”时代,这些标准的制定为“1+X证书”制定的实施将起到积极作用,职业教育质量将得到极大提升。

(三)“1+X证书”制度框架及制度缺失

“1+X证书”制度缺乏总体框架。谁牵头,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子,证书如何评,学分如何转化为证书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总的框架下开展工作。国家职业资格认定主体目前由行业协会、人社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职教集团三个部门进行认定,多头管理导致认定混乱,证书的认可度受到影响。多头管理现象急需从国家层面进行确认,解决证书认可度的问题。当前“1+X证书”制度推行没有任何具体保障措施,按什么标准和要求建、如何建,缺乏支撑,需要有关部门尽快拿出相关制度。只有证书认定主体确定,制度明确,总体框架清晰,“1+X证书”制度才能更好的推进和落地。

四、职业教育“1+X证书”实施路径

(一)“1+X证书”的“三教”改革实施路径

“三教”改革是指教师、教材和教法的改革,传统高职教育在“三教”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在教师方面存在动手能力弱、知识更新慢等问题;教材方面存在教材老旧、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在教法方面存在教法落后,现代信息化教学能力弱等问题。实施“1+X证书”改革,“三教”改革是前提,教材、教师和教法是推进和实施“1+X证书”的载体。

1.建立“1+X证书”的“双会双元”教学创新团队

实施“1+X证书”制度工作,教学团队建设是重点,教学资源建设是关键。“双会双元”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选择校内校外优势资源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发挥行业协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双会”指导作用,建设团队方案,维护团队成员职业道德、师德水平,增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课程标准开发与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实现“双师”教师比例和“双师”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师的能力符合“1+X证书”教学要求。发挥校企“双元”育人、“双会”指导作用,利用“双会双元”资源提升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信息化建设能力、获取所属行业新知识的能力,为“1+X证书”的实施提供师资保证。“双会双元”教学创新团队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双会双元”“1+X证书”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图

2.建立“1+X证书”课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资源体系

在“双会双元”教学团队基础上建立行业协会、行指委、职教集团、协同企业协作共同体平台,发挥平台作用,保持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及时引进所属行业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对接职业标准,制定所属行业相对应专业的“1+X证书”制度课程体系,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研究制定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培训标准,研究培训模块与专业课程的融通,培训教材、培训资源、培训课程的讲授、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其对接职业素质在各模块教学中实施,实现课证融通,促进书证融通。

3.创新“1+X证书”教法

实现“1+X证书”中的“X”,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的教法能够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主动参与其中。教法又分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分为板书、多媒体展示。教学方法分为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等。

现今职业教育的教法仍以传统的方法为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吸引不了学生的视觉和兴趣,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法改革必须是教法分离,专业团队(教师、行业专家、学生)负责课程资源开发,开发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资源,包括微课教学资源、慕课教学资源、教学视频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教材资源等资源。教学资源与职业标准、岗位要求对接,实现任务驱动。教师团队负责讲授,熟练掌握课程资源(职业标准、岗位要求、信息化运用、教材),熟悉课堂设计技巧,适应个性化教学模式的要求,有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5],最终实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二)建立“1+X证书”的“四联”协作共同体认证体系

利用行业职教集团建立职教集团联盟,联合联盟内院校和企业构建协作共同体,协同推进“1+X证书”制度落地。在此基础上与其他团队联合,建设更大范围的协作共同体,实现共同体内课程体系统一,开展课程联合教学、联合考核、联合评价、联合诊改,探索学分银行改革,形成联教、联考、联评、联改的“四联”协作共同体,“1+X”证书的“四联”协作共同体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1+X”证书的“四联”协作共同体评价体系图

协作共同体成员对接职业标准、企业需求进行专业方案设计,形成“1+X证书”制度的课程包和认证标准。在学分银行平台下,教师通过走教,学生通过游学积累学分,协作共同体通过制定的系列规范和标准,对课程进行学分认定、置换和转化,将认定积累和置换的学分转换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1+X证书”制度的学分银行框架及制度建设

学分制银行是另一种教育模式,它以选课为核心,通过学习时长和学习绩点反映学分,以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通过学分银行平台将学生学习质和量储存并反映,最终进行评价的一种新型教学管理制度[6]。学分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衔接和转换的关键。实施“1+X证书”制度,应建立以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职业教育学分制银行,学分银行管理系统服务学习者等多元用户。学分制是学分制银行的基础,学分银行是“1+X证书”制度的实现路径,“1+X证书”是终身学习战略的具体体现。学分银行管理平台的功能能够导出学员学习课程种类、学习时长、学分数量,指标数据与X证书要求进行对接转换,实现X证书认定,利于相关部门掌握学员终身学习状况。

第一,建设学分银行管理平台。要成立平台专门管理机构并进行人员配置,平台应该由课程管理和培训学分管理平台构成,平台具备人员信息、课程管理、班级管理、报名管理、报名审核、学分管理、学时管理、报表导出等功能,学分银行管理平台能记录、追溯、查询个人学习成果,实施学分积累、认定、转化[7]。第二,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资源要满足专业群,岗位(群)要求。第三,系列制度建设。包括学员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学分管理制度、学分考核、认定制度等。第四,学分转化X证书办法、标准建设[8]。第五,开展学习与培训。学习者根据职业等级标准要求,对照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制定学习计划,通过在职业院校开展模块化的学习与培训,使职业能力与素质达到目标等级要求。第六,证书授予。

猜你喜欢

学历证书等级证书双师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1+X 证书制度”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论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五个对接的实现
浅议高校档案馆提高学历证书翻译效率的对策
关于国家资格框架的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