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绣苗锦

2019-10-09孙晋楠杨舰

乡村地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雷山县苗绣织锦

文/孙晋楠 图/杨舰

在黔东南州雷山县羊排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基地里,72岁的任秀芬戴着眼镜,正在跟好姐妹们聊天,手里娴熟的绣着一条背带。她从7、8岁起就开始学习刺绣,是苗族刺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苗族的刺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

苗绣的技法多样,色彩绚丽、协调,构图对称和谐,造型夸张,以花、鸟、虫、鱼、蝴蝶、圆点花、龙等为图案,创造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借以针脚,在没有文字的情形下,把不断迁徙的历史,以花开花落、鱼跃鸢飞等丰富的自然形态表现出来。苗族妇女刺绣不打底稿,也不必先描画草图,全凭自己天生的悟性,娴熟的技艺和非凡的记忆力,数着底布上的经纬线挑绣。

苗锦是苗族妇女利用当地所产的蚕丝、苎麻、木棉等纤维染彩而织。苗族织锦又称织花,即以编织形成的花纹织物。彩纬覆盖在织物表面,正面色彩艳丽。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清朝《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之句。小到鞋面、荷包,大到嫁衣、背带,刺绣与织锦伴随着苗族人的生活,早已成为了苗族群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苗族织锦所用丝纱分素、彩两种,彩纱可有五色。织锦图案多源于生产、生活,以自由灵活的装饰纹样为主,主体是几何图形,以大菱形为框架,各种图案花纹相互连接在一起,布满画面,整体图案规整紧凑,饱满对称,美观大方。苗族织锦方法主要分编织和机织两种。编织以手代替挑板或综线来交错上下分开经线的纺织方法,其优点是方便携带,干活空闲时即可随时进行编织。机织,即用织布机织锦。织锦的织布机与一般织布设备有所不同:织平布用两综线,而织锦则至少需五综线。每一综线都连着踩板,踩板一般有四块,采用不同踩法控制踩板,所踩出的图案不一。每次只能踩两块,依次进行。

苗族姑娘从小学习刺绣织锦,从小的绣品直到成衣,最光彩的就是出嫁时候的盛装。母亲口耳相传的刺绣技法和传统纹样不自觉地延续着苗族的历史和文明。任秀芬记事起就开始学习刺绣,雷山县内世代居住着许多苗族,苗绣的传承从任秀芬的祖辈踏足这片大山起就已经开始了。这位老人告诉我,从拿起针的第一天起,她的母亲就告诉她所学图案的意义,今天她要做的不仅是教会下一代如何绣出精美的图案,也要告诉她们其中的历史。这个没有文字的民族,用针当笔、用彩线为墨,把几百年的苦难和迁徙的坎坷道路编织刺绣在衣裙上。

2006年5月20日,苗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苗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任秀芬说,苗绣让苗族女子在族人中赢得地位与尊重。俗话说:绣得好才能嫁得好。所以她们从七八岁开始学习女红,纺、织、染、剪纸、刺绣、缝、成衣,完成一件完整的盛装作品要花四、五年时间。

但是苗绣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出现过传承危机。苗绣国家级传承人张桂英告诉我们,因为机器绣的又快又便宜,成本高时间慢的苗绣差点被机绣排挤出了苗族人的生活。“过去大家的生活都不太好,置办一套盛装已经非常艰难,平时就更舍不得用贵的绣品了。”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苗绣因本地人的购买而再度兴起。

与备受瞩目的苗绣不同,苗锦往往被人忽视。甘小枝意识到这项古老技艺正在消失,于是建立了苗族织锦家庭作坊,联系自己的小姐妹们一起挽救这门技艺。在当地政府及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帮助下,她们开始把生疏的苗族织锦技艺重新拾回来,并与广州、苏州等地的服饰企业合作。她们生产研发出的以苗族织锦为特色的现代服饰,先后亮相广州服装艺术节、贵州民博会。现在,甘小枝已是苗族织锦技艺州级传承人。

旅游产业的兴起间接盘活了雷山县大量的非遗手艺。一度因为“买不起”而选择放弃旧手艺的苗族人,又因为富裕起来再度穿上苗绣苗锦。同时,入列国家非遗项目及外来游客的欣赏赞美,让年轻一代的雷山苗族重新建立起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认同。

如今,雷山的绣娘们不仅运用手中高超的技巧带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也给自己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她们手中精美的绣品织锦早已走出大山,被世界知晓。

猜你喜欢

雷山县苗绣织锦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瑶族织锦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传承
苗绣
苗绣产业化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雷山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学困生成因
雷山县特色水稻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