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少数民族剪纸传统与现状调查研究

2019-10-09云南师范大学附小金安校区赵靖怡指导老师周静

奥秘(创新大赛) 2019年9期
关键词:傣族花样剪纸

云南师范大学附小金安校区 赵靖怡 指导老师 周静

该项目荣获第32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说到剪纸,同学们立马就想到过年时家里贴在大玻璃窗上的“福”字窗花,或者是人们结婚典礼背景墙上的大“囍”字贴花,我们的生活里到处都可以见到美丽的剪纸作品。不过妈妈告诉我这些剪纸都是汉族剪纸。其实中国剪纸不是只有安塞剪纸、蔚县剪纸或扬州剪纸等汉族剪纸出名,云南的少数民族剪纸也很有特色,可以算是中华民族剪纸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中的傣族剪纸在2006年还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妈妈也告诉我会这门艺术的少数民族艺人们大都老了,有的已经逝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门技艺也在慢慢消失。的确,我们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剪纸艺术,甚至一些少数民族者连本民族有剪纸传统也不了解,因此我希望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剪纸的调查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剪纸,保护并传承这门艺术,让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一)云南少数民族剪纸传统调查

云南有25种少数民族,其中傣族、苗族、藏族、白族、彝族、纳西族、壮族、布依族、水族、哈尼族、满族、蒙古族等民族都有剪纸传统。

由于很多少数民族没有文字,即使有文字的民族,古时候的文字也多用于记录佛教经典,极少用于记录平常百姓的生活,因此很难从文献上查到关于少数民族剪纸的历史;而且古时候少数民族多数生活在遥远偏僻闭塞的地区,和汉族交流得少,汉文古籍里也很难找到少数民族剪纸的历史。不过我们仍能从少数民族的传统民俗活动中找到剪纸的历史渊源。从剑川白族的木雕、楚雄彝族的漆画、版纳傣族的金箔贴、香格里拉藏族的经幡,到广南苗族的刺绣、丽江纳西族皮雕等等,不难看出少数民族剪纸事实上是古代雕镂工艺的一种延续方式,人们将这些立体的工艺换个方式换种材料平面地展示出来就是剪纸艺术。确切地说,人们最初是用树叶、皮、棉布、绸绢等做些生活用品的镂空装饰,到了元朝明朝的时候,随着西南各少数民族造纸术的发展以及来自中原的汉族剪纸的影响,剪纸才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活跃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商品。

我到楚雄、大理、沧源等好多民族地区,收集了很多不同的剪纸作品和照片,了解到各民族剪纸有很多不同,可以说是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第一个不同:各地民族剪纸内容主题各具特色。

我们最常见到的汉族剪纸一般就是春节贴的“福”、“春”、“寿”字窗花和结婚贴的“囍”字窗花,无论北方,还是南方都有这类窗花。人们喜欢在“福”字边上剪一些元宝、鱼、蝙蝠、莲花等花样,寄语“招财进宝”“年年有余”“五福吉祥”“身体健康”等等美好寓意。而在“囍”字周围人们则喜欢加些龙凤、喜鹊、鸳鸯、福娃、牡丹花等花样,寄语“龙凤呈祥”“喜鹊报囍”“夫妻恩爱”“早生贵子”“人好家好”等美好寓意。一些汉族剪纸也会剪一些京剧脸谱、名著故事人物、民俗生活的花样,不过这些大都是为了送外国人礼物剪的,不是大众日常用的,公众场合很少见。可以看出汉族剪纸和汉文化是一致的。

少数民族剪纸很少剪“福”“春”“寿”“囍”等的字窗花,他们会剪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人物、动物、植物、建筑、图腾等。大部分情况下,一看典型花样就可以辨认是哪个民族的剪纸。

例如,傣族、哈尼族信仰佛教,这些民族剪纸常用的花样里有佛塔、佛像、菩提树等,又因为他们生活在热带地区,剪纸中就会出现大象、孔雀、香蕉、凤尾竹等热带动植物(见图1)。

图1:傣族剪纸(摘自《指尖上的故事》汪榕,罗宁著,云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

彝族剪纸的常见花样有太阳、月亮、老虎、火焰、花朵、树叶等,表现出彝族人民对老虎图腾及对火的崇拜(见图2)。

布依族、白族剪纸常见花样有更多的花朵、树叶、祥云等(见图3)。

图2:彝族剪纸(摘自《云南民族剪纸》沐正戈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图3:白族绣品和剪纸(摘自《活态的纸文明——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剪纸传统》,乔晓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

图4:水族剪纸(摘自网络)

图5:苗族剪纸(摘自《民间花语》余未人著,重庆出版社,2012)

图6:蒙古族剪纸(摘自《云南民族剪纸》沐正戈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壮族、苗族、瑶族、水族剪纸常见花样也以花鸟虫鱼居多,但水族剪纸还有独具特色的水莲纹(见图4),苗族剪纸还有龙、蝴蝶之类的复杂图样(见图5);满族和蒙古族剪纸常以拐子纹、盘长纹、回纹、云卷纹为主(见图6)。

第二个不同:各民族剪纸的具体用途不尽相同。

汉族剪纸大多用于装饰观赏。过年或者结婚时,人们会剪纸在自己家里贴窗花、贴门头、铺囍床、盖囍礼,或是剪一些有创意的剪纸送给朋友作观赏礼物,一方面表达喜庆,一方面表示祝福。而少数民族剪纸很少剪窗花贴窗户或是送人当礼物。一些民族剪纸也作装饰观赏用,但不是贴在自己家里,而是贴在佛寺庙宇,装饰佛伞、经幡、屋檐、窗边、佛龛等。如傣族人民会用很多漂亮的剪纸装饰佛寺,“给菩萨穿漂亮衣服”,祈求佛祖保佑。如图7。

更多少数民族剪纸用于宗教仪式。比如壮族有一种剪纸叫“求育符”,会做法事的巫婆用红纸剪成吊钟形状,再用金纸剪两个小人贴在红纸上,让想生孩子的妇女藏在衣柜里,祈求孩子。哈尼族的人们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会剪一些祭祀招魂的剪纸贡品(图8),如小人、鸡、鸭、牛、马等形状的剪纸,烧了这些剪纸表示给恶鬼上供礼品了,让它不要夺取小孩的命,当然这是一种迷信行为,并不可取。傣族人“作賧”敬佛时,会将非常漂亮的剪纸扎成高大的经幡(图9),请佛爷念完经后烧掉,让大家的愿望和诚意随着火焰飞到佛祖那里去。少数民族剪纸还有一个重要的实际用途就是作各种绣花用的纸样,如:衣服花、鞋花、帽花、腰花、枕花、裹背花等等。一般先要剪出纸花,人们按照纸花模子去绣各种各样的花,既方便又简单。

第三个不同:各民族剪纸的表现手法形式不一。

图7:傣族佛寺装饰(摄于云南沧源县广允缅寺)

图8:哈尼族剪纸贡品(摘自《哈尼族剪纸文化初探》林力,中国美术馆,2013年第6期)

虽然制作剪纸的材料都是纸,剪的都是花鸟虫物,可是不同民族的剪纸却有不同的表现手法。除了图案内容外,还能从剪纸的表现手法上看出是哪个民族的剪纸特色。例如,同样是一朵山茶花,不同的民族剪出来的花就是不同,如图10,汉族裹背花的茶花剪得比较细腻,很讲究花瓣间的线条;图11,彝族裹背花的茶花相比线条就要粗狂得多,花瓣简单明了,还带着火的花纹,显示出彝族人民豪爽火辣的特点;而图12白族裹背花的花瓣表现得比汉族的简单,但又比彝族的细腻,还多了几分柔美;图13苗族裹背花的茶花则演化成复杂的几何图案,出现直线条的花边。不同的剪纸表现出汉、彝、白、苗各族人民不同的民族特性。不仅如此,不同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环境、民风风俗都可以反映在剪纸上,如图10、11、12、13是大理地区四种不同民族剪纸,同时反映出这个地区盛产大朵大朵的山茶花,人们喜欢剪大朵大朵的花作绣样;而其它地区就不一定有这样的花,因而人们就剪其它样子的花,如图14,昆明满族剪纸的绣花样大多是细长叶子的菊花,蒲公英等小碎花,通海的蒙古族剪纸的绣花样带有云卷样或如意样。

这样看来,少数民族剪纸实际上不只是用来装饰观赏。宗教仪式,或是绣花用,它还起到宣传民族文化的作用,里面蕴含的民族文化特点才是各民族生生不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些文化内容才是少数民族剪纸精髓的所在,这也是我们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剪纸的真正意义!

图9:傣族经幡

(二)云南少数民族剪纸现状调查

相比而言,汉族剪纸的观赏性比实用性更强。每年春节,人们都会买很多窗花门笺来装饰房屋,一些创意剪纸作品则多用来送给亲友。汉族剪纸的主要作用还是以观赏为主,因此很多剪纸作品被当作艺术品得以保留,每年因过节需要,还是会有很多人剪纸。而少数民族剪纸大多以实用为主,为了宗教仪式或者绣花用,其实用性超过了观赏性,用后就破坏了,所以留下来的样品很少。比如祭祀的时候人们会剪一些剪纸,但做法事的时候就会烧掉;佛寺里的剪纸贴的经幡,要不仪式结束后烧掉,要不就一直挂在寺庙,任风吹雨打烟熏,久了就烂了没了,下次仪式再剪新的;绣花的纸样也是这样,剪出来后贴到布上绣,绣好了剪纸就撕了没了。剪纸艺术中的民族文化精髓就这样随着剪纸作品“烧了”、“烂了”、“撕了”的过程中“没了”。要想继续欣赏到新的剪纸,想要传承剪纸中的民族文化,就得有人接着剪才行。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得知,会剪纸的人越来越少,少数民族对剪纸的保护和传承令人堪忧。

图10:汉族裹背花(收集于云南大理下关大理实验中学)

图11:彝族裹背花(收集于云南楚雄一菜市场)

图12:白族裹背花(收集于云南大理七里桥镇神通庄)

图13:苗族剪纸(收集于云南楚雄一菜市场)

图14:满族、蒙古族剪纸(收集于昆明市北京布鞋店)

剪纸作为少数民族一种精美的手工艺制品,体现了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水平和审美心理,作品有的简洁,有的精细,创作的自由度较大。平时没有人刻意去教,也没有人刻意去学,大多数剪纸的兴起是心灵手巧、熟能生巧的结果,其传承也大多是在家庭和周围环境的熏陶下耳濡目染的结果,因此在剪纸内容和形式的学习传承方面并没有一个固定成熟的模式。例如傣族地区信仰佛教的人们发自内心想要把寺庙或佛堂装饰得美丽又漂亮,就会思考剪各种纸花表达自己对佛的诚意,并没有人去教他们怎么剪;有的家里是妈妈先会剪一种纸花,需要女儿帮忙绣,女儿绣着绣着,自己也就熟悉那种花样并学会自己剪了;有的女孩子想把一朵花绣在衣服上,她就先把这朵花剪出一个纸样贴在布上就可以绣出一朵花,其他的姑娘看到了也跟着仿制,于是这种剪纸花样就传开来了。这样的学习和传承方法有一个好处就是剪纸的花样会越来越丰富多样,不受限制,以同一朵花为模板,十种民族的剪纸就有十种不同的花样,一种民族的十个姑娘又可以剪出十种不同的花样。但是这种学习和传承剪纸的方法也有不好的一面。由于这种剪纸学习方式太自由散漫,人们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随着宗教信仰的弱化或者对装饰绣花需求的减少,剪纸赚不到钱,人们慢慢地就不去剪纸了。西双版纳傣族剪纸艺术家思华章老爷爷的傣族剪纸很出名,很多佛寺都用他的剪纸装饰,可是他的四个孩子只有一个学了剪纸。另一个傣族剪纸传承人邵梅罕奶奶曾经到美国、墨西哥等地办傣族剪纸展览,把傣族剪纸介绍到国际上,可是她现在也愁找不到传承人,她的孩子们更喜欢其他能赚钱的工作而不是剪纸。在我们家里只有我妈妈跟着奶奶学习剪纸,姑姑和姨妈们都不学;她们如果想玩绣花了,就去买十字绣,街上卖的十字绣不仅有多色的配线,还有精密的电脑图纸,根本不用冥思苦想剪花样。并且,姑姑她们现在也不稀罕绣花衣服鞋子了,她们更喜欢机器印出来的花,颜色鲜亮美丽,既不费神去剪花样,也不费神去绣,穿在身上还不会被绣花线头磨到皮肤。随着机器剪纸的发明,人们更不想学习手工剪纸了,又麻烦又费神,机器剪的虽然图案单一没有民族特色,但是又快又多,很能适应人们大批量的需求。一些机器剪纸的材料也作了改进,剪出来的装饰花不仅颜色鲜丽,还经久耐用,无论作为装饰经幡在风里吹,还是挂在佛寺里被烟熏,都不容易烂,可以用好几年,人们慢慢也就不剪了。再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都忙着工作赚钱,民族宗教活动减少,人们剪纸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即使有几次宗教活动,人们也会去买多快好省的机器剪纸来烧来贴。这样一来,会剪纸的人就更少了。即使有些民族的人们还在剪纸,可是现代社会又不像古时候那样相对封闭,人们的交流越来越多,有些人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得越来越少,剪出的纸花慢慢也失去自己的民族特色,比如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从大理集市上卖的剪纸都是白族彝族的鞋花腰花纸样,又便宜又好看,可是现在我在大理街头只看到过春节过年卖的“福”字剪纸或者其他汉族窗花剪纸,又贵又没特色;我奶奶以前会剪很多漂亮的白族鞋花和腰花,可是她现在只剪清明节用来烧的小纸人和纸钱,样子和汉族的没有什么区别。最终无论是剪纸的人还是剪纸的民族文化内容都会消失殆尽。近几年,随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剪纸老艺人的逝世,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

(三)如何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剪纸

做了那么多调查,我发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剪纸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关键是看大人们愿不愿意去实施。我无法了解大人们是怎样思考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剪纸工艺的,但是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认为剪纸的保护和传承完全可以从我做起,从小学生做起。

首先,可以在学校里开设剪纸相关课程,限制剪纸传承中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的散漫性,规定小学生学习,特别是少数民族多的小学。以我们师大附小为例,我们学校除了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习课程,还开设有民族团结、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体育等副科课程。我觉得可以将剪纸作为美术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再将美术剪纸课和民族团结课结合起来上,老师可以在民族团结课上给同学们讲解民族文化知识,在美术课上给同学们讲解剪纸技法,引导同学们将学习到的民族文化内容融入到剪纸中。若从小得到剪纸教育,那我们所有同学都可以争当民族剪纸艺术的传承人了。

其次,如果老师觉得美术课没有多余时间安排剪纸内容,那就设置剪纸兴趣小组,给想学的同学提供学习机会。虽然这样只有一部分同学可以接触到剪纸活动,但总比一个都不会、不懂的好。而且这个兴趣小组应该是独立的。我们师大附小虽然也开展过剪纸兴趣活动,但是它只是DIY手工社团的一次活动,同学们反映时间不够,仅仅一两节课,最多了解有剪纸这种工艺,至于什么是少数民族剪纸,少数民族剪纸的特色是什么,甚至基本的剪纸技法都没有来得及学习。从折纸技法、剪纸技法到民族特色剪纸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要不就像会绣花的奶奶一样,虽然没有人教,但因为有长期的绣花需求可以在剪、绣的过程中慢慢积累摸索经验,要不就得像妈妈一样跟着老师傅花时间一样一样学。

第三,可以通过学校宣传栏加强对少数民族剪纸的宣传和介绍,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少数民族剪纸的特色。师大附小自小学一年级入学就很注重培养同学们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穿的是民族校服,做的是民族韵律操,在民族团结课、思想品德课上,老师们都会给我们讲祖国各地各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如果在学校宣传栏里进行少数民族剪纸的展览,那一定会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雕”是让同学们通过剪纸作品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更热爱我们的祖国;另“一雕”是让同学们对民族剪纸有更多了解,不仅培养对剪纸的兴趣爱好,更培养我们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性。

第四,除了学校,我觉得社区也可以充分发挥对民族剪纸的保护和传承作用。就像在学校办展览一样,社区也可以利用社区公共娱乐室或小区宣传栏等开展少数民族剪纸宣传;还可以邀请一些民间剪纸大师到社区里表演剪纸,让大家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剪纸文化,让身为云南人的我们为拥有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而骄傲自豪。这样在学校、社区和家的共同感染熏陶下,小学生从小就受到剪纸大环境的影响,自然而然会自觉地承担起保护和传承民族剪纸的重任。

第五,除了加大对剪纸的宣传,对和剪纸有关的民族文化也应该加大宣传。比如民族绣花、民族服饰、民族舞蹈、宗教戏剧表演等,人们只有关注到衣服鞋子上美丽的绣花或民族表演时的舞美装饰,才会关注到它们背后的剪纸,剪纸的艺术观赏性增强了,其生命力必然也会旺盛。民族文化就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一环得到发展了,另一环才会得到发展。

最后,这些只是我从小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的,所以只能在我们的认识范围和角度提出建议,希望能为大人们提供一些参考,让云南不枉为“多民族地区”,让云南人不枉拥有“好多少数民族特色”,让我们也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傣族花样剪纸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剪纸
傣族:亲水的民族
花样人生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剪纸
剪纸
绽放花样
花样折纸
试析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