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阿尔莫多瓦电影中的奇观化表达

2019-10-08丁冠花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

丁冠花

摘 要:佩德罗·阿尔莫多瓦是西班牙著名的天才导演。他的电影创作华丽而多彩,带有强烈的作者风格,尤其是在人物与题材表现、非线性叙事特点、女性群像人物的塑造以及诡谲艳丽的视觉呈现等方面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又一部的影像奇观。

关键词:阿尔莫多瓦; 非线性叙事; 女性主义; 视觉奇观

中图分类号:J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5-193-002

1951年,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出生于西班牙拉曼查,这位与堂吉诃德来自同一故乡的电影天才以自己独有的才华征服了世界上无数影迷,成为西班牙电影界自布努埃尔、卡洛斯·紹拉之后又一位传奇人物。

阿尔莫多瓦出身贫寒,中学的时候经常去电影院观摩作品。当时的佛朗哥政府关闭了电影类专业学校,他的电影生涯只能从业余自学开始,在电话公司工作时会经常去电影资料馆看书。在青少年期间他观看了很多美国喜剧片和法国新浪潮时期的影片,如《四百下》《精疲力尽》等,对他影响最大的欧洲电影运动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他的剧情长片《我为什么命该如此》的叙事方式便借鉴了新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长期浸润于经典影片让他感到生活与电影是同质化的统一体,为以后的作品可以更好地深入人心、引起观众共鸣打下了良好基础。

17岁时的阿尔莫多瓦开始用一台超8毫米摄影机拍摄短片,并逐渐开始尝试各种类型。他曾与当时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的许多“地下”文化组织中的电影小组合作,拍摄的短片很多演员、摄影师和造型师都是来自该组织。

1979年28岁的阿尔莫多瓦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佩比、露西、博以及不出众的姑娘们》,以强烈的社会讽刺性引起巨大反响,初涉影坛的阿尔莫多瓦明显受到了朋克文化和美国“地下电影”的影响。另一部作品《激情迷宫》则带有70年代波普文化的印记。此后的阿尔莫多瓦在电影方面造诣逐渐加深,开始树立自己独特的风格,开辟属于自己的电影王国,不仅为西班牙电影界注入了新的血液,还以其奇诡的想象力和大胆艳丽的视觉风格迅速波及全世界。

此后,阿尔莫多瓦先后拍摄了《黑暗的习惯》《我为什么命该如此》来描写修女和家庭主妇的辛酸遭遇,表现女性独立的主题;《斗牛士》《欲望规则》则通过多种性关系对性展开了深层的演绎和探讨;1987年《濒临精神崩溃的女人》为阿尔莫多瓦赢得了世界赞誉和影响力,并牢固地树立了他“女性导演”的地位;1990年的《捆着我,绑着我》最终改变了美国的电影分级制;《我的秘密之花》《颤抖的欲望》开始了对女性与爱情新的探索;1999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描摹了女性之间可贵的友情和女性独立的一贯主题;2002年客观描述男女关系的《对她说》以细腻的感情呈现和心理刻画获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编剧奖;2004年的《不良教育》是导演的半自传性影片;《回归》(2006年)是女性独立概念的升华;2011年的《吾栖之肤》就像阿尔莫多瓦电影世界中的一个另类,细腻深刻的影像语言展示了他卓越的掌控能力和创新能力。

年轻时的阿尔莫多瓦曾受到“马德里新潮派”的影响,深谙树立个人风格的重要性,“他被喻为西班牙独裁者弗朗哥1975年死去以后西班牙最伟大的导演,一个拥抱个人自由的象征。”[1]本文旨在对阿尔莫多瓦作品中的影像奇观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异域导演的认识。

一、描摹边缘人物,表现禁忌题材

纵观阿尔莫多瓦的电影,关注城市的边缘群体是他一贯的焦点,这些影片呈现出浓郁的叛逆色彩。但在他看来,“叛逆”并非是我的目的,因为它暗含了对法则的尊敬和重视,而我无法做到这一点。[2]这是城市边缘群体的无奈,也是导演的无奈。

(一)对性、毒品、异装癖的描写

阿尔莫多瓦的作品几乎全部涉及到了性、毒品、异装癖等边缘题材和人物。早期的作品中常以两性关系为角度展开探讨欺骗、死亡、深层欲望;后期的作品则更加含蓄隽永、收敛锋芒,但并未完全舍弃剑走偏锋的题材,如《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的变性人、妓女、吸毒人群,小艾德斯班遗传的艾滋病毒;《对她说》中诱发贝尼诺深层欲望的默片;《回归》中对大麻深度依赖的奥古斯汀那……通过边缘人群展现人间的珍贵情感,成为阿尔莫多瓦影片中的一个奇观。

(二)拷问道德准绳,藐视权威

《濒临崩溃边缘的女人》《回归》等影片中,女人出于无奈杀人后可以逃避法律的惩罚,警察还被愚弄一番,一方面暴露了现代社会中法制的不公平与不完善,同时也体现了后现代社会中消解权威与中心的思想,更暗含了阿尔莫多瓦本人对权威的嘲弄和不屑。

此外,他在影片中还或隐或显地体现了自身的政治态度。“继阿尔莫多瓦的20世纪80年代的早期电影中反弗朗哥的努力之后,他仍继续在电影中用性的狂欢和颠覆性的快感来正面对抗西班牙的政治压抑。”[3]《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出现的什叶派恐怖分子,片头出现的女主角的内心独白“世界正在陷进分割之中,我想救世界和自救。”《不良教育》因当时特殊的环境氛围作为一部政治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公映。

(三)对男权、宗教的颠覆

在阿尔莫多瓦的多数影片中,男性懦弱、自私,或耽于情欲、享受,或处于缺席状态,凸显女性自救的主题。如《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艾德斯班的父亲罗拉生活放荡不羁,儿子均由母亲曼努艾拉抚养;《回归》中雷蒙达的父亲乱伦,一直存在人们的言谈中从未出现,巴可也只是作为情欲的化身出现在个别片段中。

对因社会积习沿袭下来的男权和宗教的颠覆性描写,一方面表现了阿尔莫多瓦特立独行、不畏世俗的大胆做法,更体现了他对女性的珍视、理解与支持。

二、独特的非线性叙事策略

线性叙事“在叙事时注重故事的完整性、时间的连贯性、情节的因果性,在这种叙事观念的背后包含着对世界的秩序感和确定性的信念和诉求”。[4]与其相对,阿尔莫多瓦创作了独特的非线性叙事方式:被打乱的时空、多条时间线穿插发展以及片段化讲述的剧情,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更受青睐。

(一)强化叙事的偶然性

采用多个叙事层面、叙事视点相互交织的非线性叙事手法层层剥离,为我们呈现出更加婉转动人的故事,增加了故事的深度和韵味空间,使影片更加扑朔迷离。如《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小艾德斯班身上的艾滋病毒奇迹般消失;《对她说》中在贝尼诺的精心照顾下,阿丽夏昏迷了四年之后奇迹般苏醒过来,却对暗恋自己的贝尼诺几乎一无所知。

此外,阿尔莫多瓦还较多地运用杂糅来加入新鲜元素,使影片中多种艺术手法相映成辉。不同艺术元素的运用使得影片的叙事手法更加错综复杂,和角色、主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如《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插入的《彗星美人》、戏剧《欲望号街车》,作者并未对《对她说》片头和片尾出现的戏剧段落加以明确说明,也带有后现代的神秘色彩。

(二)强化空间叙事的作用

阿尔莫多瓦的影片中会经常出现片段叙事,故事中大的空间转化为主人公的命运转折点,伴随着角色心理和生命轨迹的演变推动故事前进。在剪辑上也突显空间叙事,使得影片呈现出板块化、段落化叙事的特色。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故事地点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两个艾德斯班是触发女主角来回穿梭于两地的唯一动力。

《对她说》中的故事发生在舞蹈教室、医院、监狱,在三个空间的变换中贝尼诺对阿丽夏的爱情均发生了质的变化,直至因为分开最后自杀。

三、女性人物群像的成功塑造

鲁迅说过:“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与女儿性的混合。”[5]诞生于现代社会的女性主义致力于唤醒女性意识,对女性正当地位和话语权的追求,构建真实的女性自我形象。由于受到各种理论思潮的影响,女性主义发展到后现代开始“彻底取代作为男性父权主义和整个传统文化的哲学理论基础的‘二元对立主客体模式。”[6]即反对传统的父权叙事手法,探索女性的真实欲望和内心诉求,影片通过多种方式对处于主体地位女性的生活化描绘,塑造了一群女性典型形象,成为当今社会处于被压抑女性形象的烛照之光。

(一)女性家长的塑造

如上所述,很多影片中父亲、丈夫等男性掌权人是缺席的,在女性王国中,导演塑造了残缺家庭中独立坚强的女性家长形象。如《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的曼努埃拉,《回归》中的莱曼达。影片展示了女性间的关爱、团结、相互扶持给彼此带来了信心和希望,有爱和相互关怀,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独立坚强的意识,生活仍有意义。

(二)对女性情感欲望的真实再现

传统的父权社会中,性别政治将女性置于被观看、被偷窥的地位,并以种种习俗来强制女性服从这种不平等的社会风俗。对阿尔莫多瓦来说,“欲望在他手中变得人人平等。阿尔莫多瓦尽力避免滑入任何一种体面的信念和规范之中,他激进地鞭挞着种种传统而腐朽的“社会道德。”[7]并以一己之力来为女性争取正当的地位和权利,鼓励女性内心自强自爱意识的觉醒。

性领域、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是女性主义探索女性解放的三个主要方面。在两性关系的处理上,能否公正地展现男女双方的欲望诉求是判断导演道德取向的重要标准。阿尔莫多瓦的影片对女性不仅自立自强,而且主动追求所爱,叙述客观,毫不偏颇,如《基卡》《捆着我,绑着我》《活色生香》等多部作品。

四、诡谲艳丽的视觉呈现

在视觉呈现上,阿尔莫多瓦独特的处理方式带有极强的作者电影风格。绚烂极致的色彩和镜头节奏无不表明着这位天才导演对电影艺术语言的精深造诣和独具智慧。

(一)多彩的影像风格

色彩是阿尔莫多瓦最擅长运用的造型方式,也是他对自己故乡拉曼查简朴地域文化的一种反抗,在六十年代波普文化诞生时发生的一场色彩爆炸,种种因素使得“在我骨子里有一种对色彩的自然倾向性。”[8]影片中颜色多而亮,尤其是红色,几乎充斥在每一画格中,“红色是阿尔莫多瓦电影最明显的标志,它象征着生命的动力、对爱情的渴求和不可抗拒的情欲,更是女性形象的代表。”⑨色彩不仅强化了女性特征,而且构建了特定氛围。

(二)强化音乐的表现力

长期看电影和拉片的经历培养了阿尔莫多瓦对视听语言的独到理解。“我很喜欢剪辑工作,幸运的是我所有的影片都是我和剪辑师何塞·萨尔赛多共同完成的……我是用心灵为影片选择歌曲的,挑选出的歌曲是因为我喜欢它们,也是因为他们能塑造我的人物。”

所以,阿尔莫多瓦的镜头节奏很有辨识性,影片行进不缓不急,在节奏把控上完美契合观众的心理变化,转场独具一格,给人极大的震撼。《不良教育》中当男主角被神父强暴的画面结束时,运用的转场是从男主角的面部正中心划开进入下一画面,逼真地再现了童年的悲惨遭际造成了日后的精神分裂,也造成了他之后对宗教的反叛。

此外,阿尔莫多瓦还特别喜欢运用墨西哥波列罗舞曲来为影片配乐,独具民族特色的音乐触动人心,为影片添姿加彩,配合诡谲艳丽的视觉风格,成为当代电影世界里的一朵奇花,成就了导演独特的创作风格。

(三)乱入的广告

在阿尔莫多瓦的影片中,植入广告出现较早,如《濒临崩溃边缘的女人》中的洗衣粉广告,后来逐渐在其他影片中也开始高频率露面,如《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的纸尿裤广告,《吾栖之肤》中的香奈儿、宝马等。

植入广告对影片最大收益在于吸引更多的投资方。对于城市边缘群体而言,广告充斥着他们的生活空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过很多时候,人们对植入广告心存芥蒂是因为作为一种凸显产品特性的片段往往比较突兀,不易融入剧情,易使观众从影片中脱离而受到诟病。

“一部影片有一两个缺点,它算是一部有缺憾的影片,而当影片有数不清的缺点时,这些缺点反而使影片有了风格。”这是阿尔莫多瓦的创作心得,也是他强烈奇观化风格形成的关键,但这也常常让他的电影出现用力过猛的不足。

(一)女性意识的过分张扬,使得男性形象有时候受到了过度扭曲。在推动女性主义发展的时候,我们并不能赞成以贬视男性为代价的新的性别歧视。

(二)色彩的运用体现了导演高超的造型和色彩寓意创新力,但对红色的过度重视易使影片整体感失衡。即使在片头片尾中,阿尔莫多瓦也为我们打造了令人目不暇接的“红色奇观”,造成审美疲劳的同时也带有矫揉造作之感。

(三)植入广告能够解决融资等商业难题,但其硬性特点有时连导演本人也难以消化。阿尔莫多瓦曾说:“电影就好像一扇梦幻的窗户,我很确定我从中看到的世界比我生活的世界更为有趣。”电影有巨大魅力和魔力,阿尔莫多瓦也具有这样的天赋为我们呈现平常生活中难以发现的细腻情感和奇观,通俗却媚俗,易懂但不浅显。功成名就之后,“他以一种与好莱坞和欧洲对抗的方式加深了对全球市场的渗透力,同时他仍然保留着对西班牙的忠实以及作为一个旁观者的优势。”在全球化背景下,他始终坚持民族文化,并没有受到好莱坞的同化,仍以描摹西班牙人日常生活为主。无论是在影像的呈现上,还是故事的讲述,以及对人性、爱情、两性关系的见解上都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更靓的风景,更重要的是为观众带来了内心所一直希冀的精神奇观。

参考文献:

[1]李简瑷.《阿尔莫多瓦的女性镜像与后女性主义》,《电影文学》,2006年第14期

[2]于飞.《佩德罗·阿尔莫多瓦:电影、生死和女人》,《电影》,2007年第4期

[3][美]玛莎·金德,杨弋枢(译).《重新发现的母系王国——阿尔莫多瓦的脑死亡三部曲》,《世界电影》,2011年第2期

[4]杨世真.《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1页

[5]鲁迅.《小杂感》鲁迅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31页

[6]李简瑷.《阿尔莫多瓦的女性镜像与后女性主义》,《电影文学》,2006年第14期

[7]傅郁辰(譯).《佩德罗·阿尔莫多瓦谈自己的创作》,《当代电影》2000年第2期

[8]巩晓亮,《色彩浓郁的西班牙风情—西班牙大师电影印象》,《电影》2007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
Body Writ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 in The Company of Wolves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中国从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翻译的实践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赏析13
Comprehension of love and marriage From Pride and Prejudice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大众女性主义”为何流行?
文学改编电影中的女性主义表达
The Ecofeminism Thought of Thomas Har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