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生命教育的独特背景探析

2019-10-08李书萍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存范式生命教育

李书萍

摘 要:当代生命教育面临独特背景,原有生存范式被破坏、原有信仰体系崩塌、人们面临生存空虚这个巨大深渊,因此生命教育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展开,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当代人面临的生命问题。

关键词:生命教育; 范式; 生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6-143-001

何谓生命教育?郑晓江认为,广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培育人们生存、生活、生命以及生死品质的社会性的教化活动,其目的在于使人们学会如何积极地应对人生过程及生死的挑战,学会尊重生命并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培育人们对待自己、他人乃至一切生命體的责任感。

生命教育自从引入中国,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是生命教育理论研究已经蓬勃展开。当代是人类精神世界进入新阶段的时代,今天的生命教育面临的大背景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很大的不同。

一、原有生存范式被破坏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生命面临的大背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然范式:在这个阶段中人类生命与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的生存没有太多区别,自然是一切的主宰,也是人类的主宰。这一阶段中人类的精神和肉体是和谐一致的,没有太多灵与肉的挣扎。人们的主要痛苦集中在如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来满足生命的自然成长。

第二个阶段是人化范式:这个阶段人类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造物质财富上有了长足的进展,对自然的认识更加深入,克服了对自然的依附和恐惧,是人类理性觉醒时期。在此时期人类对自身潜能的认识有非常乐观的估计,将大自然当作人类的对手进行征服。世界各个角落都打上了人为的烙印。此时人们更关注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的差异性,并确立了人类生命至高无上的位置。但是人类精神还没有真正解放,人类生命中肉体和精神的矛盾开始显现,

第三个阶段是异化范式,异化范式是建立在自然范式和人化范式的崩塌基础之上的,这也是目前我们探讨生命教育所面临的大背景。在这个的范式下,人已经冲破了自然和人为的束缚。人类对自己创造的巨大社会物质财富洋洋得意,却不经意间陷入了异化的深渊,人与自然完全站在对立的两边。人类开始沉溺于冰冷的物质世界,找不到生命的本质属性,肉体在欲望中堕落,精神在欲望中迷失。肉体和精神矛盾极为突出。“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互为表里,几乎构成了今日世界的全部。

如何在这种范式下解决人类生命与自然矛盾,协调人类精神生命与肉体生命的发展是目前生命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

二、原有信仰体系崩塌

人类早期宗教信仰起源往往与我们对自然界的恐惧有关,但是后期宗教的发展有助于解决人类精神上的困扰,从而获得心灵的平静。尤其是中世纪欧洲宗教信仰的发展到达顶峰,对人类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撑。信仰的重要性除了在于可以帮助人类克服恐惧之外,更在于承认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不能,需要引领,有信仰引领的生命会有所敬畏。

虽然宗教信仰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对人类理性的遮蔽,但是破除信仰之后的人类却无法借助物质力量解决精神世界的问题,我们在这一巨大改变中变得茫然不知所措。然而,人类社会的理性、科学的发展把我们带入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变化的速度是以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人类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多多少少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人类自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杀死了心中的神性,而神性的坍塌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我们也失去了精神上的引领者和遮蔽物。弗洛姆说:“日常生活同一切宗教价值已截然分开。生活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寻求物质上的享受和劳动力市场上的成功。我们在世界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基础是冷漠和自私。”[2]相比较物质的艰难,我们更加难以走出精神的困境,现代人第一次发现自己彻底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生存的空虚

21世纪最困扰我们的恐怕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弗兰克尔称之为“生存空虚”。人类在逐渐疏离大自然的时候,也疏离了许多动物的本能。郑晓江认为,现代人之人生的最大问题在于:与传统文化中所坚持的生命高于和重于生活的观念相反,今天的人们大多数倾向于、埋首于、专注于物质性的感性生活,而忘怀了生命的层面,从而常常出现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的危机。[3]

悲催的是,外在于生命的物质或权力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而是与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境遇有很大关系。一旦人不能随时满足不断增长的这些欲望,人就丧失了生命的原动力。即使有少数人在生命中大多数时候能够得到满足,但欲望会在这个过程中将人异化,我们的精神世界如果受到外在物的控制,就会失去人之为人最重要的精神自由,从而带来生存的空虚,其实是精神生命的枯萎。

在今天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人类在精神生活和生命价值的认知上却更加迷芒,个体生命的教育已经异化成为对个体进行生存技能的培训。现代教育主要是科学知识的学习,缺乏了人文价值关照,对于人之为人的本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很少涉及。在工具理性占主导地位的现代教育中,教育非但没有提升生命质量,反而越来越成为抑制生命的力量,偏离了生命本真,生命这个本该成为核心的问题已经消失在教育关注的视野外。教育非但没有促进生命的整全,反而阻碍了生命的完整。生命情感缺乏、生命意义丧失成为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此当代的生命教育和以往的生命教育所面对的问题完全不同,我们必须首先清楚目前现代人所面临的独特背景,才有可能真正突破工具理性的束缚,走出我们目前的巨大困境。

本文系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生命教育本土化研究”(HB16MK024)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央高校基金“青少年生命教育研究”(2016MS162)资助

参考文献:

[1]刘铁芳.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464)

[2][美]弗洛姆.爱的艺术[M]李健鸣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78)

[3]郑晓江.中国生死智慧[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6)

猜你喜欢

生存范式生命教育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困境中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