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方向

2019-10-08向菲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网络高校

向菲

摘 要:近年来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更为高效的教育模式,逐渐在我国高校中广泛应用。随着各种APP、社交网站的出现,网络新媒体早已是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应该根据新媒体特性创新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寻求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向。

关键词:网络; 高校;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3-157-002

一、网络思政教育的内涵

很多高校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且一般都是灌输式。网络媒介带来新思维与新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新平台与新路径。网络世界作为一个虚拟世界,同时还衍生出许多虚拟的互动平台,这为大学生德育教育创建了新的方式和平台。无论是网站办理,还是社交软件的普及,通过媒介的串联,师生可以通过虚拟时空进行对话与交流,使思政教育更具自主性、交互性、选择性和易于接受性。所以,从这点上来看,在虚拟网络和大学生德育之间产生了交流和互动,在两者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思政教育是在网络媒介下诞生和发展的,通过网络空间进行整合与延伸,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网络媒介为平台与载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网络思政教育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平台和新机遇

网络平台通过其传播的及时性、便捷性、交互性,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模式与内容。海量的网络资源所带来的不仅是教育资源量的累积,更为重要的是质的升华。筛选和整合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门别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才得以保证。以往教育模式的单一性与灌输性由于网络媒介的出现得以改观。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和辅导员之间能够产生沟通,如果出于隐私原因,双方还可以隐藏自己的名字进行留言,让辅导员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学生当下的心情和心理情况,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教育。网络语言与网络交流使得寓教于乐逐渐成为现实。

(二)新模式和新挑战

网络媒介虽然创新了德育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但同样也使其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媒介虽然已经成为高校师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辅导员教师在互联网技术上的薄弱与匮乏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缺乏专业的技术,让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此外,由于相应的思政工作队伍还停留在原来的模式与组织架构上,相应的网络工作团队并未成型。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没有相应的团队保障和组织支持。

三、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表现的突出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行为表现的突出问题

1.网络深入大学校园,学生上网情况参差不齐。在接触网络新媒介的表现上,男生偏向于网络游戏,女生偏向于看电视剧购物等,但相对于女生,男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彼此人际交往关系还不够深入,故会使用网络与以前同学联系或消遣娱乐;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大学生活的深入,更多地会用网络学习、写论文等。

2.娱乐主导网络生活,学生网瘾问题令人堪忧。最受大学生喜欢的网站一般是一些综合性和娱乐性的网站,而教育、学习相关的网站却很少被关注。调查发现,不到50%的学生觉得上网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自身的需要。很多大学生都出现过因为上网逃课的行为,很多大学生对网络有不同程度的沉迷。网络成瘾者内向性性格比例比较高,他们不仅上网时间长,而且频率高;在学习成绩上同样表现出网络成瘾者的成绩比起班上普通同学来说要差;相比于新生,老生网瘾者占比较大。

3.道德失守的大学生活,学生心理健康亟待关注。很多学生都表示,曾经在网络上都遇到过恶意攻击,所以觉得提倡网络道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工作。相对于普通网民,大学生素质较高,因此网络行为更为文明,且具备良好的守法意识。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快捷性,改变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现实交往逐渐减少,也使大学生的交往水平降低,出现感情冷淡以及兴趣减少的情况。逐渐减少了现实生活中各种活动的参与度,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沉迷网络和现实脱轨,只在意自己精神上的需求。在网络上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十分丰富的资源信息,这让大学生产生更为严重的急功近利心理,很少再专心进行研究,使学风逐渐变得浮躁起来。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的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尚未培养建设。高校忽略了德育部门的建设,使工作无法有效展开。教师指导不够专业,没有真正理解网络德育教育工作的内涵,更缺乏相关管理机制。当下,很多学校都缺乏一支专业化的德育教育队伍。很多高校的德育机构都很难长期进行下去,半路出家以及中途转行都是常有的事情,这对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2.齐全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尚未建立。大多数高校建立的思政教育网站不仅在主题上看起来枯燥,且管理也像传统教育般僵硬,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关注。这样的境况只能使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很多辅导员没有建立与大学生平等互动的观念,依旧保持着“独奏者”和“说教者”的姿态,没有转型为平等的“引导者”和“协奏者”,使得网络思政工作难以深入人心。

(三)影响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

1.心理道德素质低下增添了教育的难度。大学生时代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快速成长的阶段。因此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不具备准确的分别率,缺乏自制力。所以很容易被网络诱导而滋生不正确的价值观。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严重影响到学习,生活上变得消极,不讲诚信,自我封闭,思想扭曲,自甘堕落,导致个人理想追求陷入误区。相比于以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趋向更多样化,且因为自身性格原因更為个性化,甚至有些学生还同时具备双重甚至多样价值标准,这使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更为艰难。

2.思想教育水平不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很多高校都缺乏对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视,只是例行公事进行宣传,没有做过网络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工作,还有些只在意分工,缺乏相互之间合作。一些高校的校内资源网都不是统一的一个网站,而是不同部门各自建立的二级网站。由于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整合,校园网定位过于模糊,没有明确的主题,很难吸引学生感兴趣。

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施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网络思政教育思想

1.科学发展观为中心,加大管理力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如何做好这一工作是困扰高校很久的难题。要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就要为学生打好思想基础,坚定不移的为他们奠定以科学为导向的发展心理,从根本出发,在此基础上进行培养教育。在校园内建设网络思政体系,分配好各项工作,把具体任务落实到个人,使管理工作者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同时加大监管力度,为其的发展保驾护航。

2.现实环境为基础,加强网络立法和机制建设。国家急需建立并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加大监督力度,形成管理合力,减少其负面效应。无规矩不成方圆,想要积极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必要的监管和相关的原则设定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之外,还要确保学生们可以健康上网,工作人员要实时了解网络动态,一旦发现不良问题及时处理和制止,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保护以及引导。

(二)确立网络思政教育的教育准则

1.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避免盲目性,要有重点、有主有次的进行开展,在确定重点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受众的个人情况,了解他们的具体现状,因材施教的进行重点确定,这就使得教育内容能够有一定的针对性,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内容上确立了重点之后还要考虑到受众人员的性格、品德等内在因素,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潜移默化的对他们进行良好的人格建设。最后,学生们除了在线上学习之外,还应当树立学无止境的意识,把线下时间也丰富起来,不断学习。

2.网络“三观”的教育与建设。一是要化被动为主动,在网上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和道德观念。二是要增加相关“网风”和“网德”的内容,引导大学生将文明上网变成自觉行为。三是从学生的思想心理出发,让他们能够在思想上树立正确利用网络的意识,趋利避害。四是建设心理咨询平台,让学生可以进行咨询和学习,明确网络的利害关系,解决学生现存的思想问题,并让他们学会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途径选择

1.合理利用各种网络工具载体,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可以促进学生们积极向上成长,让他们充满正能量,能够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有效率有质量的学习。而网络由于其特殊的自身性质,并不容易监管把控,这对教育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为了建设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教育者除了应当积极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和学生们交流之外,还应当改变自身的角色,以朋友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落实教育内容。高校要重视网络思政教育环境的塑造,有效地进行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2.拓展网络思政教育的手段与方式,充分调动积极性。首先,思政教育并不是一项单方向的教学任务,它需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反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服务,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是服务的对象,树立主人翁意识,充分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用多样化的内容和多种突进的教育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提高对思政学习的兴趣。其次,学生们有了积极参与的热情之后,还需要注意反馈信息的收集,可以设计互动网站,增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以及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及时的对教育方式以及内容进行调整。

3.发挥互动式网站作用,提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效果。因材施教在思政教育中非常重要,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也应当围绕其展开,以多种途径获取学生的个人信息,分析他们的思想、行为等现状,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培养和疏导,通过互动式网站加强干预与引导,有效应对新形势、新问题,转“危”为“机”。

五、紧跟时代潮流,设立网络新媒体在高校中的发展框架

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将新媒体推向了我们的生活,现如今它已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应当顺应潮流的发展,与时俱进,将其物尽其用。当下,网络已经贯穿于各个高校之中,新媒体的建设也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校园信息的发布和传递都需要它的参与和支持,它能够实时进行信息传播,高效率高质量。信息的接受者会根据不同的信息产生不同的想法、做出不同的反应。

信息是把双刃剑,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如果学生们接收了太多不好的信息,很容易会偏离发展的轨道,在思想上产生错误的偏差,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培养。为了避免不良信息的传递,从最大程度上保护学生的思想健康,高校应当科学合理的設定新媒体框架,建立监管体系,以便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正确的引导学生的上网行为。

六、结论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单方面的知识化教育无法真正为受教育者认同和内化,甚至广为垢病,被常常误读是“无用的教育”,不利于落实知行合一的发展目标,而网络的融合和发展为思政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只要能够正确的利用网络,建设好网络环境,有效的趋利避害,那么网络和思政工作的结合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这种方式。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利用网络来传递思政内容,能够使学生慢慢的受到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推进高校发展建设的同时,也能够促进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邓香莲.网络新媒体环境的信息传播特征[J]编辑学刊,2014

[2]秦玉.高校思想政治课创新应对策略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3

[3]张远航,等.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高教论坛,2015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网络高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