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情景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2019-10-08管嫣菁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活情景道德与法治小学生

管嫣菁

摘 要:情景教学法是小学教学中的常用方法,生活情景能够提供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知识构建。本文分析了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生活情景的必要性,并结合实践教学课例,探讨了相应的应用策略,认为可以教师讲授描述情景,以多媒体设备创设情景,以体验活动再现情景。

关键词:生活情景; 小学生; 《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058-001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与法制素养的关键途径,对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学科教师越来越重视优化课堂组织策略,以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本文以生活情景的运用为切入点,探讨在课堂中灵活应用这一教学方法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思路。

一、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生活情景的必要性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正是课程内容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应在教学中应用生活情景。道德与法治均为人类社会规范个体行为的意识形态系统,前者为隐性,后者为显性,二者均来源于现实生活,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导致了各式各样道德与法治规则的出现。这门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要求达到情感上的认同,要对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选择产生积极影响,而非是让学生单纯的认识和了解它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生活情景,可让学生从生活的土壤中领悟规则产生的必要性,懂得规则对于个人与集体都是不可缺少的,有规则才有美好生活,从而让教材中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德育与法治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

二、生活情景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在课堂中应用生活情景,首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生成情景。生成情景的方法不同,开展情景交互、师生互动的方法也不同。

(一)以教师讲授描述情景

教师讲授是生成情景的重要方法,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情景,能够让学生走入教师所描述的情景之中,开启自主思考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周末巧安排》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语言描述一个故事情景:“明明是个爱睡懒觉的孩子,好不容易到了周六,他决心一定要睡个够才行。这一睡就到了上午10点多,妈妈把他从被窝里拽起来,他才起床。明明对妈妈说,我们一起去书店好吗?可是妈妈说,现在上午的时间已经不够了,只能下午再去了。午饭过后,到了计划去书店的时间,可是明明又被电视节目迷住了,不愿意出门。就这样,宝贵的下午又在电视面前消耗掉了。到了晚上,明明觉得自己虚度了一个周六,幸好明天还有周日,请同学们想一想,明明应当怎样度过他的周日呢?”这个情景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负面情景,能够让学生们反思自己度过周末的方式,教师在提出情景后又抛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们进一步想象情景,很具有启发性。

(二)以多媒体设备创设情景

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现今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室中配置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使用这些设备创设情景,以多媒体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特性,让学生接触到教室中所不能接触到的情景。

例如在教学《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排队的情景。在生活中,需要排队的场合很多,包括出门、领取体育器材、上公交车、上下电梯、走出电影院等。教师播放这些图片后,可进一步使用多媒体播放两个具有对比性的视频。一个视频中,人们有序排队,最后各自完成了要做的事。一个视频中,人们互相拥挤,不愿意排队,最后有人摔倒,还起了争执。完成情景创设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请你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排队?排队有哪些好处?”学生回答后,教师可提出追問:“有人认为,选择不排队是为了节省时间,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你说说为什么?”本问题可让学生对不排队的行为进行多维度的批判性思考,让思考达到更深的层次。

(三)以体验活动再现情景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体验情景、再现情景,将应当遵守的行为模式表演出来,鼓励学生将体验活动中的行为选择拓展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例如《我们不乱扔》涉及到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基本规范。教师可就近利用教室环境,实施体验活动再现情景。教师走进教室后,可指出地面存在不清洁之处,要求学生现场打扫。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说说:打扫前后,置身于不同的环境之中,心情有什么不同?其次教师可将眼前的情景联系到教室外的情景,让小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整洁是一项重要的公德,每个人都有必要做到不乱扔东西,为创设美丽环境尽一份力。

在课堂中运用生活情景,符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的特点,以合理的方式选择应用生活情景的方法,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德育产生实质性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品行发展与完善,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李学芳.“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微[J]陕西教育,2018,10:43

[2]王瑛.关于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探究[J]教育界,2018(18):49

[3]翁炳煌.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认识[J]2018(9):36-37

猜你喜欢

生活情景道德与法治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生活情境的几点体会
创设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贴近生活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探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我是小学生
基于能力培养的生活化英语对话教学研究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