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10-08王秋莹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联系生活理解识字

王秋莹

摘 要: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而解答问题本身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年级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年,难免部分学生会遇到解决问题方面的困难。此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认知状况,让学生在识好字,理解好题意前提下,引导学生理清题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

关键词:识字; 理解; 数图结合; 联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046-001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是学习的重要任务,一年级学生对学习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就像刚学步的娃娃,所以我们应该从一年级就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行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提高数学素养。以下我从四个方面来思考。

一、提高识字量,为读题打好基础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的课堂,有很多的不适应。以前的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而到了小学就要以学习为主,学习少不了和文字打交道。有人会说文字那是语文老师的事,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情况下学生无法解题,并不是真的不会这道题,而是字不认识。如果字都不认识,让孩子怎么能理解题目的意思呢?

例如在教学时我常常听到有家长这么和我说,孩子做一道题就要过来问好多次,问的不是题目怎么做,而是字怎么读。数学上的字有一定的重复性与特殊性,所以我在一年级上学期开学初,都会给小朋友准备一张识字表,上面都是给他们总结的数学解决问题中经常出现的字,如“多少,左右,你,朵,一共,还剩,借走……”这些字词。在识字的倡导下,学生明白了小学与之前的幼儿园的区别,也知道了数学不仅要学数字和计算,还要明白数字在不同情境下的含义,如:“小明有3朵花”与“小红有3个苹果”的区别,虽然都有数字“3”,但是一个表示的是小明有花朵的数量是3,另一个表示的是小红有苹果的数量是3。

二、提高阅读能力,理解题意的前提

这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最基本的技能,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这是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第一学期基本解决问题会以图画的形式出现,但是第二学期很多情况下都是文字,在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无论在数学,还是语文的课堂上都认识了不少文字,但是很多学生因为阅读能力有限被难住。

例如有家长这样反映:我孩子在家做题都对的啊,怎么到学校练习就这样了。问:在家怎么做题的?家长说:我读一题他就立刻能做出来。我说在学校都是自己读题自己做的。家长恍然大悟,意识到学生自己读题的重要性。我建议学生把解决问题的题目反复去读,直到读通顺为止。课堂上也经常让那些害怕读题的学生读题,如此反复几次,学生也知道读题的重要性了。后来,作为班主任,我在班级倡导了读书活动,学校也在进行阅读节的活动,全校的阅读氛围十分浓厚,后来我发现学生在做题时很少因为理解不到位而做錯题。

三、学会看图,获取有用信息

一年级很多解决问题都会以图片形式,所以看图能力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相对于文字的解决实际问题,图片题正确率会高一点。现在多媒体很普遍,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图片观察的较多。但是小学的图片题不同于以前的,学生要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所以要学会怎样获取,怎么才能获取的更全面。学生在看题目时常常会看错题意或拉掉信息,如情境图,本来就是一个有情节的生活故事,小孩子的读图能力强于读文字能力,他会很善于描述图上的故事,教师要提醒他们获取数学的信息,用数学眼光去看图。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上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就说明了学生对题目有了一定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把问题进一步抽象成数学算式,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眼光和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有一道题文字是这样的:游走了12只鸭,原来有多少只鸭?左边有一个图片画了是河岸边有4只鸭。这时候学生知道要从图中找信息,有人看图会想:有4只鸭,结合问题要我们求原来有多少只鸭?那这就是剩下的没有游走的鸭子。所以把游走的和没有游走的合起来那就是原来的鸭子数量。

四、联系生活实际,理清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顾名思义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小动物生活中的问题,还有我们人类生活中的问题。题目来源于生活,所以在解题时我们也要带着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联系到生活,从生活中找到我们熟悉的数量关系。如“原来的,借走的,还剩的”、“原来的,吃掉的 还剩的”、“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总人数”、“小红的,小明的,小红比小明多的”等等这些数量关系,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事例。仔细联系生活理解发现,其实都可以归结于一个概念:把一个量分成两部分,有时候求其中一部分,有时候求总数。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也可以不到校外,而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创设“模拟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模拟“买卖东西”。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识别商品,会看标价,对比价格,会计算商品总价钱、会算应找回的钱,理解了“付的钱”、“商品价钱”、“应找回的钱”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懂得要节约用钱和爱护人民币,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知,掌握了相应的生活技能。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在爸爸妈妈陪同下真实体验购物过程,达到了“虽课已尽,但学习仍在延伸”的效果。真正实现了把课堂中所学的方法和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体会学好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以上是我连续两年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经验,其实一年级的教学知识点虽然说很简单,但还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发掘孩子的潜力。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在考试中分值占的比例也比较多。我们应该让学生不要惧怕这样的练习,所以从基础识字,阅读,结合情景图,理解题意开始,然后让学生与实际联系去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在生活中能够应用到这样的能力,我想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本真所在。

猜你喜欢

联系生活理解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迷你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识字谜语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探索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