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善品格 宽容伊始
2019-10-08陈芳
陈芳
摘 要:德善品格课程是培养学生优秀品格的综合性课程。班会课是培养德善品格的载体和阵地。本文以宽容品格培养为主题的班会课为例,探究乡村班会课师生互动行为的提升策略,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三点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活动的设计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通过教师调整自己的课堂定位,让师生在互动中倾注真实情感;通过各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班会课中受到宽容品格的熏陶,并通过提升师生互动行为更好的完成培养学生的德善品格的目标。
关键词:德善品格; 班会课; 宽容;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6-023-001
德善品格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优秀品格的塑造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班会课是培养德善品格的载体,是班主任向学生开展德善品格课程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班会课,既有“会”的属性,它有着明确的目标,每一节班会课都是针对学生当前品格教育存在的问题召开的;同时又有“课”的属性,班会课也是课堂,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有着连贯的教学流程和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师生互动的行为。
由于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导致人际交往的困境,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建立心理防线,经常会与同学与家人之间产生一些矛盾,所以培养学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并身体力行地践行宽容的美德是当前首要的任务。
为此我认真观摩了“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开设的以宽容为主题的班会课,课后进行了反思和总结。通过几节班会课的比较,我发现在主题一致的情况下,师生互动行为的有效性是直接影响班会课实效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实践和探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如下几点班会课上师生互动行为的提升策略,以期更好的完成德善品格课程的培养目标。
一、师生互动重在“动”
本次班会课的主题是德善品格课程之一的宽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宽容待人的美好品格。对于班会的设计大部分都是从认识宽容开始的,但是各自师生互动的手法却有所不同。
一位老师是从读故事开始,引导学生认识宽容。包括周总理的故事、六尺巷的故事、李文靖的故事,故事情节都是学生所熟知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感悟什么是宽容:宽容就是原谅别人的过失、宽容就是谦让、宽容就是忍让……了解宽容的意义。读故事的形式本身是能够吸引同学们的兴趣的,但是参与程度却是不高。
另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宽容时,采用了与学生共同书写篆书的形式作为开场,自己先在黑板上手写篆书的“宽容”二字,目的是从宽容两个字的来历入手,让学生感知并了解宽容的含义。学生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字还是很感兴趣的,纷纷拿出笔照着黑板上的示例,有几名同学跃跃欲试,我趁机让他们到黑板上来试试看。学生动起来好像打开了一扇课堂的大门,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接下来的环节同学们都能够仔细的思考,积极参与进课堂来。师生互动,首先要调动起学生,让学生先“动”起来。
二、师生互动重在“真”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孩子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是由师生关系确定的。
一位老师在感知宽容的环节设置了课堂情景剧,本来以为学生会拘谨,面对这么多听课的老师,面对这么少的文字提示……但是这个环节却成了整堂课的亮点,原本打算选三个小组来表演,但是在进行的时候每个小组都能够认真的去准备,精心的设计台词,讨论的也非常激烈,同学们在这个情景剧的排练和表演过程中收获还是很大的,通过切身的体验,更好的感悟到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是多么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就像课堂上学生所说的那样:“生活当中有些矛盾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只要我们对人宽容一些,结果就会更好一些。”“宽容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甚至整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反观另一位老师感知宽容的环节就相对简单的多了,问题设计是让同学们分享生活中自己或别人宽容的经历。但慑于老师的威严,课堂上只有两名同学分享了自己受伤害后宽容的事例。
之后我开始反思,目标同样是感知宽容,为什么难度大的问题会超出预期,而难度较低的问题却冷场了呢?原因在于老师的姿态,当老师放低了自己的姿态,一直在鼓励甚至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中来,同学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才能够拿出最真实的状态参与到课堂中来。所以,师生互动重在情,老师和学生在真情的带领下共同感受宽容的魅力。
三、师生互动重在“新”
班会课本身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效的师生互动行为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的有效性。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可以借助各种手段,如头脑风暴,角色转换,模拟法庭等方式来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在一节班会课上,老师设置了一个环节:制定班级宽容公约。这个活动也引起学生们极大的参与热情。为了让班级人与人之间更加宽容,同学们纷纷出谋划策,提出很多的意见,比如要有乐观的心态,不要斤斤计较等等,然后交给由班委会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审核通过,最后形成宽容公约,大家共同遵守。这个形式新颖,全班共同参与,同学们对宽容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知道了今后要用什么样的言行来约束自己,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班会课师生互动行为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借“德善品格”的春风,以宽容伊始,探寻班会课上师生互动行为的更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师生在互动中情“真”起来;让课堂的形式“新”起来。希望我们的乡村班会课能在学生的心中种下更多美德的种子,终有一日在明天绽放。